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模板
沁园春 长沙教案_
tamoadmin 2024-08-27 人已围观
简介1.沁园春长沙2.2021秋季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3.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苏教版4.十万火急!!我要上中学语文《沁园春.雪》,麻烦各位高手帮我设计一个新颖的新课导入5.《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6.词牌名与题目的区别7.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必备教案8.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案三篇沁园春长沙名师课堂实录的写法如下:1、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材料,如课本、教案、教具等,同时还
1.沁园春长沙
2.2021秋季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3.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苏教版
4.十万火急!!我要上中学语文《沁园春.雪》,麻烦各位高手帮我设计一个新颖的新课导入
5.《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6.词牌名与题目的区别
7.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必备教案
8.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案三篇
沁园春长沙名师课堂实录的写法如下:
1、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材料,如课本、教案、教具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背景等,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2、导入新课:在上课前,可以先用一些简单的话语或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主题,比如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长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哪些历史文化背景?”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以此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3、讲解内容: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了解全文的大意,然后逐段讲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互动交流: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对这首词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这首词有哪些优美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总结评价:在课堂结束时,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比如可以问学生:“你们认为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布置作业:在课堂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作业,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实录的相关知识
一、内容
教师讲解: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等。学生活动: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互动交流:记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教学效果:记录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效果。
二、课堂实录的写作注意事项
1、客观记录:课堂实录应该客观地记录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和互动,不应该加入过多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色彩。详细描述:课堂实录应该详细地描述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和互动,包括具体的言行、表情、神态等,以便更好地还原课堂场景。
2、分类整理:课堂实录应该按照不同的学科、课型、活动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反思。分析评价:课堂实录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
沁园春长沙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雨巷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派对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②"丁香般的姑娘"③"我"④"油纸伞"⑤"颓圮的篱墙"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5、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雨巷我丁香般的姑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页。(板书课题)
2、 我们今天继续来感受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特色。(板书:音乐美)
指名一位同学来说说它美在哪里?(板书:首尾呼应)
我们昨天还讲到了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节)
每一节有几行?(6行)
那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呢?(由此引出一个语法常识:压韵)
二、 讲述诗歌的音乐美
一 压韵。
1、那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压韵”?
参考:许许多多的诗歌,顺口溜,都是要押韵的,否则就不好听,听的人也记不住,声音就不美丽。这,就是押韵的好处。
明确:诗歌的压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有时候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有时候可以转换压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压韵能使诗歌富有韵律美。
2、大家再来看看课文,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是)
每一节又压了几次韵呢?(和同学一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指明压的ang韵,1-7节压韵次数分别为3、2、3、2、2、3、3)
明确:全诗一共7节,每一节都是6行,每一节压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有意的使同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里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板书:压韵)
二 反复。
1、 大家看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觉得写的好吗?(好)
2、 大家都觉得这一句写的好,那是因为他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板书:反复)
3、 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反复”呢?
明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
4、 很好。是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复吗?请找出来(共四处)
5、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彩。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写诗,写好了可以拿给我欣赏一下,写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
三 排比。
1、 大家找找课文里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没有?(排比。找出诗句)
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板书:排比)
四再次齐读。
下面就请大家再一次一起带这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它的音乐美。
三、 课外拓展。
1、 这首诗确实很美,所以我希望大家课后尽量把这首诗背下来。
2、 “雨巷诗人”戴望舒是一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和经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些资料来了解。现在还有时间,所以我再让同学们欣赏一下他其他的作品。(《我的记忆》、《狱中提壁》、《游子谣》)
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或是选一个大清早,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者沉沉地睡了,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见毋忘我花
为你开的,
为我开的毋忘我花,
为了你的怀念,
为了我的怀念,
它在陌生的太阳下,
陌生的树林间,
谦卑地,悒郁地开着。
在僻静的一隅,
它为你向我说话,
它为我向你说话;
它重数我们用凝望
远方潮润的眼睛,
在沉默中所说的话,
而它的语言又是
像我们的眼一样沉默。
开着吧,永远开着吧,
挂虑我们的小小的青色的花。
白蝴蝶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
寂寞;
合上的书页:
寂寞。
四、 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雨巷》改编成或者散文。当然我不作硬性的要求,你如果实在不想写这个内容,也可以写一首诗,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写的。总之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下周一交。
关于雨巷教案2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初步体会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简单了解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2、分析《雨巷》所描写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体悟作者的情感。
3、提高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雨巷》中意象的选取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的情感;知人论世,了解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一、导入:
课前放唐磊的《丁香花》
每次听唐磊的《丁香花》这首歌,在它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诗人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他成名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前期的诗风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的影响,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走来走去。
颓圮:坍塌,破败。
四、诵读感知:
1、我们常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现代古人,集体朗读,熟悉诗歌内容。诵读时请大家注意诗行中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读完这首诗后,你体会到诗人在诗行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诗中有没有相应的词语?
忧伤、低沉幽怨。
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清迷茫。
3、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低沉幽怨的感情?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指定学生或要学生推荐同学朗读,教师评点。
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第四节、第五节
-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5、教师范读或听磁带诵读。
6、诗文写作、背诵思路。
① 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② ③“我”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究竟是怎样的姑娘?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像诗人一样冷漠、凄清、惆怅。
④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梦幻般地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⑤⑥姑娘梦幻般地飘逝,走进雨巷。
⑦“我”希望再次遇到丁香般的姑娘。
7、熟读按诗文思路力争课堂背诵。
第二节
一、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忧伤、缠绵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时的“雨” 应该是怎样的“雨”?当然是细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使人产生伤感。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
第三个是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愁怨,说丁香是愁品。开的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氛围。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a、作者在诗中如何描绘她?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作者为什么反复地用“丁香”来形容修饰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姑娘当然就是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几种理解? 首先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加深对它的理解。
1、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蛰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恋爱失败后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派对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望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后,他隐居在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3、 主题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四、 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五、 背诵诗歌
2021秋季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这可是我上课的教案诶,给你看看吧~~~~
年代:现当代
作者:
作品:沁园春
内容:长沙(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赵恒惕再次通缉。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沁园春长沙》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沁园春长沙》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苏教版
#教案# 导语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2021秋季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班会背景:高三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确立理想、立志成才,对以后的人生走向有重要的作用。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确立目标,做有理想的人。
二、班会目的:
1、通过讲故事、演讲等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理想的热情;
2、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理想,早日确立学习目标,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3、通过活动,让学生清醒地对自己有定位,确立目标,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少年,扬起理想风帆,到达成功彼岸。
三、班会准备:
1、选择组织能力较强的男、女同学各一名担任主持人,并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2、选择讲故事能力较强的同学讲故事,并准备好故事内容: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课后排练;
3、演讲选手的挑选和排练;
4、小品演员的挑选和排练;
5、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6、“我的理想”卡片收集准备,组织学生准备卡片,写上自己的奋斗目标,准备在活动中分享、交流;
7、音乐、多媒体的准备。
四、班会流程:
1、主持人开场引入主题
2、同学讲故事,谈理想(结合故事内容,用多媒体展示主人公相关生活照片);同学演讲,谈理想(背景音乐:纯音乐)
3、小品剧《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表演
4、名言警句畅谈环节
5、“我的理想”交流分享环节
2.2021秋季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
活动目的面对刚刚结束紧张的中考,步入高中生活的高一学生,举办这个主题为“青春如虹梦想在飞”的班会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帮助他们调整状态,重整旗鼓,让他们快点适应高中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高一学生的学习生活,展现当代高中生充满活力富于朝气的精神面貌,积极地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风貌,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引导高一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活动原则
全班学生参加,活动内容健康活泼,形式丰富多彩,以学生为主体,可邀请指导老师共同参与。
活动流程
活动前奏:由主持人的开场白引入本次活动的主题,并请指导老师发表讲话。
一、青春篇
1、诗歌朗诵:《青春起航》
通过本环节正式进入本次班会的主题,由三四名同学朗诵诗歌《青春起航》。青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充满着新奇和心动的航行,我们期望着能长风破浪,但也许迎接我们的是惊涛骇浪;我们希望能一帆风顺,但等待我们的却是暗涌下的礁石;我们渴望着能直抵港湾的怀抱,但也可能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中。每个人在抛锚的时候,回望漫漫的航程,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在同样的距离中演绎的人生却是如此的不同内容。无论结果如何,我们的青春,已经起航!
2、数学家的故事——指导老师提供
让同学们增进对数学家的了解,从中了解到数学学习是要经过艰辛的探求才会有所成就的。
3、流金岁月:《同桌的你》
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新的高中生活中,我们会找到更多的知己挚友,但是别忘了那些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同我们朝夕相处的昔日好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依然是我们最温馨的.回忆和前进的动力。同时,我们更加要珍惜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缘分,我们成为同一个班集体中的一份子,因为缘分,我认识了“同桌的你”。
二、梦想篇
1、现场讨论:“我有一个梦想”
高中,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站在这个十字路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挑战的学习生活。从初中走过来,我们会发现自己正在走向成熟,在经历了中考的抉择之后,也许我们曾经失落过、埋怨过、后悔过,但面对着已经开始了的高中生活,我们应该及时地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来,学会自我思考和毕业规划,为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而做出人生中的一个选择。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处于花季雨季中的我们,每个人心田里都孕育着一个梦想,期待着我们用青春的和拼搏的汗水去精心地培育,当循着奋斗的足迹渐行渐远时,我们将会发现,其实梦想早已开花,在我们不断开拓进取的人生旅途上,一颗颗梦想的早已绽开灿烂的希望之花,成为两旁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一名敢于有梦想,并且敢于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追求的有为青年!
引导同学们现场阐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并鼓励大家朝着各自既定的目标奋斗。
2、小品表演:一至两个(待定)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自我创造来展现青春校园里生气活泼的氛围,或幽默,或励志,以提供表现同学创作才能和表演才能的平台。同时,通过集体智慧的融合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并且可以获得文艺创作的经验。
3、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三年磨一剑,相信自己,相信在经过了三年高中学习生涯的磨砺后,我们将会朝着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我们将无悔于一千多个日夜持之以恒的努力,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明天会更好!
三、结语
3.2021秋季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
学情分析: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的重大转折,但是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以实现又初中向高中学法上的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2、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3、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完成学习内容。
4、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时常为我们的祖国拥有的历史悠久并且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却又为我们的汉语的未来而感到莫名的恐惧。我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欲的无限膨胀,时代的疯狂前进,导致表意的汉字被排挤,传统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们极有可能成为汉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走经济强国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强民之途。担着精神家园建设的语文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义务接过这根书写着文明字样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还得顺利地传递下去。
二、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约法三章):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便于保管,请学生把笔记做在书本相应的地方)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找回自信,张扬自我。(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
3、为严肃课堂纪律,上课如有瞌睡者,要被请起表演节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语文早自修,课代表负责,班干部协助。
2、早自修大声朗读,读出语感。配套朗读《读本》上的课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课代表要提前到我这里了解朗读任务。
作业要求:
1、配套作业,优化设计,每课一练,接轨高考
2、摘抄和书法结合起来。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来检查。摘抄用统一的练习本。
3、随笔二周一篇,用统一的硬抄本,前面空两张,第一张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
作文要求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
阅读要求:
要有个阅读。每天的阅读量,每月的阅读量心中要有个数。广泛阅读,读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贴。
工具书准备:
1、现代汉语词典
2、古汉语词典
三、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建美丽富饶又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
四、作业
1、预习《沁园春长沙》,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教师节》
教后感:
第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很多学生意识到平时阅读的重要性,课一上完,便有学生咨询如何阅读的问题,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感觉很好。
十万火急!!我要上中学语文《沁园春.雪》,麻烦各位高手帮我设计一个新颖的新课导入
1. 高中语文苏教版读本(必修二)中几篇文言文解释
必修一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赤壁赋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尊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 (zhuó)。
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y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
2.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二高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粤教版 必修4.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高一语文必修3 所有文言文的文言现象整理 课件-苏教版 ppt.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 。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 。
3.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1.2.3.4.文言文和古诗必背必修一:1. *** 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桑子.重阳 17.烛之武退秦师 18.*勾践灭吴(节选)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20.*触龙说赵太后 21、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2.寡人之于国也 23.*劝学 24.*秋水 必修二:庄周买水 17.过秦论.18.鸿门宴 19.*兰亭集序 20.*归去来兮辞.21.师说 22.阿房宫赋 23.*谏太宗十思书 24.*种树郭橐驼传.必修三:离骚(节选)烛之武退秦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后五段)鸿门宴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声声慢 雨霖铃 滕王阁序 秋声赋。
4. 苏教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既然那你是高中生,你们老师不可能不给你们布置背诵任务吧。
我们也是苏教版,文言文要背的篇目有: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初中已学,重点是最后一段)
必修二:《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最好读一读《我与地坛》。《林黛玉进贾府》
必修三:《五人墓碑记》四五两段“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刎颈之交”
最好也读读《鸿门宴》
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滕王阁序》《秋声赋》
必修五:《陈情表》《项脊轩志》第一段,《长亭送别》开头两支曲子,结尾两支曲子。
《渔夫》全篇,《报任安书》名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有“人固有一死……”,《兰亭集序》全篇,《逍遥游》前四段。
以上绝对手打,感谢纳。还有一些文章里所涉及的古诗也是需要背的。你自己看看。《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较多。
5.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背诗歌和文言必修1:《沁园春 长沙》 ,《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还有后面陶渊明写的《咏荆轲》(我们老师要求背的)必修2:《诗经》两首:《氓》,《薇》,《离骚》 ,诗三首:《涉江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第三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 高一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课本(江苏版)中哪些课文要背真是个好孩子,鼓励一下!必修一~必修二1、 ***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导语二则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06-9-1
(其一)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举不胜举。那么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笔下,是如何描绘雪的呢?
(其二)
湖南杨志刚老师这样导入:
首先用幻灯片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坐,凝思。然后播放《沁园春·雪》上阙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来留在脑际的图像进一步得到充实和深化。接下来让学生说自己感知到的雪景内容、特点,略微谈点感想,学生间相互补充。然后教师导入:
1936年冬天,我们伟大的领袖在延安时看到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板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词牌名与题目的区别
《沁园春·雪》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雪》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 方法 ,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 散文 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 总结 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沁园春·雪》教学原文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原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猜你喜欢:
1.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范文3篇
2. 职高语文教学工作范文3篇
3.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4.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5. 沁园春雪赏析
>>>下一页更多“沁园春雪赏析”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必备教案
在古代词中,题目与词牌名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不是词牌名就是这首词的题目。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有一个乐谱。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于唐而盛于宋。《旧唐书》上记载;自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牌的来源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念奴娇的来历: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 唱歌 ,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传说 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娇,我想是个形容词吧。《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1: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 拜访 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桑》,所以,通称《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各朝各代词的发展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宋代,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没有取代通俗的民间风格。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放怀、报国壮志,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从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牌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某一历史人物或 典故 ,如《念奴娇》;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猜你喜欢
1. 2017高考语文高分答题秘诀
2.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3篇
3. 2016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4. 中学语文检测题
5. 2015文学常识训练题答案
6. 中考语文常识复习题及答案
7. 幽幽一扇窗阅读题答案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案三篇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篇,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篇1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 方法 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人体比例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约20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体育课上小伙伴们的各种动作姿态,并相互表演一下这些动作。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动作画下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如何画好我们的校园伙伴。
(幻灯片2展示)课题—校园伙伴
(幻灯片3展示)
活动一
学习与研究:a、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b、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2)幻灯片4展示研究主题:a、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出示人体不同姿态比例挂图)
如果以人体头部长度作为一个单位,那么人体总身高可以确定为几个头的比例? 其它 姿势呢?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后回答。
如果是坐姿,人体垂直高度是几个比例?(5个半)少了多少?(1个半)是哪部分变短了?(大腿和臀部);席地而坐呢?3个半,只剩头顶到臀部的高度了;如果是蹲或跪呢?3个半加脚长(脚长不足1头高)不到4个半)。结论:站7、坐5半、蹲4半、盘3半。
请注意:刚才所说比例的前提是上身直立时,如果脊柱发生弯曲会怎样变化?变多还是变少?
(3)幻灯片5展示研究主体题b、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补充:要想画好人体,在抓住了人体比例变化后,还要把握好动态人物的重心线和动态线。那么,什么是重心线和动态线呢?请看屏幕:
(幻灯片6展示图例—运动人体:重心—重心线—动态线)
重心是指重力的中心,大约在人体脐孔上下;重心线是指通过人体重心向地面所引的一条垂直线;
体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就是动态线,它是随着人的脊椎的弯曲程度和四肢曲伸而变化的。
(二)发展阶段
写生与表现(约22分钟)
活动二:
1、画出课本第9页照片中人物的重心线和踢球伙伴的动态线。
2、你知道该如何表现小伙伴的动态特征了吗?
1、(幻灯片7)展示
下面,我们就来画画我们的伙伴。
2、学生写生:
a、分别找男女生各一名当,男立女坐。
b、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确定位置比例、重心及动态变化。
C、注意把握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及性格特征。
(三)展示讲评(约3分钟)
交流展示作业,让学生互评作业优缺点, 总结 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
(四)课后拓展(幻灯片9)
(1)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并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素材。
(2)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其他身边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尝试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速写。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 刺绣 、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
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 想象力 。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七、板书:
民间艺术――作品展示
一、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二、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 传说 、神话。
三、制作方法:剪、刻。
四、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五、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六、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欣赏中国 山水画 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 传统 文化 。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 国画 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五、板书设计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篇4
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2、表达对色彩的感觉。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及意图
1、课前准备准备教具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2、导入目标播放生动的导入课题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学达标播放婺源四季自然风光学生观看后结合课本中的画面谈谈对四季森林色彩印象由自然风光的美丽过渡到森林四季色彩的特点
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自已心目中的色彩学生观看并讨论四季色彩变化真实的造化之美与艺术的魅力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与艺术的不同
教师小结:四季色彩的特点
教师讲解三原色、三间色、三复色并画出十二色相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调色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3、导学达标教师实践演示
多媒体演示
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多媒体演示)让不同色相衣服的学生上讲台,学生 说说 他们的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色彩的有关知识理解更深刻
引导学生分析名画佳作的色彩及时提示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加以表述学生欣赏后回答让学生用所学到的色彩知识分析名画佳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知识运用教师提问:
1、环卫工人为什么户穿**的工作服;
2、红、黄、绿灯运用了什么色彩对比;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讨论森林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色彩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质疑: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学生讨论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6、课外练习1、做十二色相环;
2、书中东山魁夷的《湖》和科罗
的《枫丹 白露 森林》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小卫士。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 爱好 ,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2、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 绘画知识 表现校园环境。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活动过程:
1、 风景画 欣赏导入。(复习构图、知识)
2、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小结, 学生 自我评价 、教师适当点评总结。
一、引课:
[情景]
1、课堂内。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构图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课堂外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课后简析: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必备教案相关 文章 :
★ 适合小学的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师必备的教案
★ 中学美术教师2020学年总结参考
★ 高中学生美术课老师评语
★ 2020高中美术老师的新学期教学工作
★ 高中美术老师教学工作
★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 高中美术教师教学
★ 中学美术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
★ 2019美术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 2017高中美术教师年度总结
#教案# 导语《沁园春·雪》是*的经典词牌名,称赞祖国的美好壮丽,也抒发了*的伟大的抱负及壮志难酬的胸怀。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活动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 ,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莽莽mǎngmǎng分外妖娆fènráo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稍逊风*xùnsāo还看今朝zhāo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稍逊风*”、“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
1.字词:
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
2.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
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
(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请学生以分组讨论“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四、拓展延伸:
通过回顾和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认识到,分析上阙的思路是:结构——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请学生分组,照此思路对下阙分析,充当小老师,每组派一名代表自行讲授。教师补充、点评和总结。
明确:
1.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3.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最后全班齐读这首词,依照本课所分析有感情地朗诵,教师点拨,力求当堂成诵。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或秋风(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篇三
教学思路《沁园春?雪》是体现*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概写:动静结合
上阕:描写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
想象描写(虚)
沁园春?雪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无产阶级
铺垫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代帝王
抒发豪情壮志
上一篇:意志坚强的名言_意志坚强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