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一篇美文的美点推荐怎么写_推荐一篇美文包括理由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求描写苏州的美文2.七年级语文课散步教案3.如何赏析文章4.谈生命文章主旨是什么?5.与朱元思书教案6.散文美的三个层次7.放寒了,老师让我们抄美文,我要简单点的,也要美点的700字左右的美文。我是初中生。《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以及阅读

1.求描写苏州的美文

2.七年级语文课散步教案

3.如何赏析文章

4.谈生命文章主旨是什么?

5.与朱元思书教案

6.散文美的三个层次

7.放寒了,老师让我们抄美文,我要简单点的,也要美点的700字左右的美文。我是初中生。

一篇美文的美点推荐怎么写_推荐一篇美文包括理由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以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并且鼓励学生养成积累、运用新语汇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文学的内涵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方法:探究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引用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去理解文学的内涵以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1、导入:

(师)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为我们所传颂,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就是这文学瑰宝中的一株奇葩。哪位同学愿意为全班同学吟诵这首诗呢?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如果有学生吟诵就让学生吟诵,并给予肯定)

(师)那你能为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吗?

②(如果没有学生吟诵,老师自己吟诵)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穿着木屐,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来到花园门口,轻轻的扣着柴门,但门始终没有打开,所以诗人没能进入花园里去欣赏满园的春色,他有点怅然,正要转身回去,突然望见一枝鲜艳夺目的红杏伸到墙外来,本来失望的他感到些许的安慰,由衷地感叹到:“高高的院墙是挡不住春色的。”但是我想,诗人在惊喜之后会感到更加的失望,因为与园中的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相比,诗人看到的只是一枝孤零零的红杏。这仅仅是因为一扇门的阻隔。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门的里面充满了诱惑和神秘,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究,就会了解到一个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赵丽宏将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课件展示文题和作者)

2、 进入新课:

(1)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知道赵丽宏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回答)

(师展示课件: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了,并且要求大家做好预习笔记,现在我随便拿几本笔记本给大家展示一下。

(对学生预习笔记给予评价)

(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这篇课文再细读一遍,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师)在细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圈、点、勾、画读书法”大家有没有学过?

(课件展示“认识常用符号”)

(课件展示“圈、点、勾、画示范”)

(师)接下来请大家按照刚才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做好圈点勾画的工作。

(师巡视)

(展示好的课本表扬和鼓励: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

(师)谁来回答呢?

(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针对“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可做如下引导: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也就是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

(生回答,主要是第四节内容,对相关语句请学生用文学作品实例来帮助理解)

3、 作业

(1) 背诵第四自然段第1-4句

(2) 继续预习第一课

4、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从语言、文题、结构、思想四方面体会本文的美

1、 总结第一课时并解决遗留问题

(课件展示“思考问题”)

(师)上节课上同学们已经思考了“为什么要打开文学之门”,因为文学把我们引进了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那么,既然文学给予我们的收获这么多,我们“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生回答)

(针对“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可做如下引导:大家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找答案。 必要条件有几个?三个,概括来说就是要花时间、花功夫、有兴趣。)3分钟

2、进入新课

A、(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致文学》,从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文学是什么。(课件展示该问题)

(生边读边思考)

(生回答)

优秀的文学作品举不胜举,如果不去细细品读实在非常可惜,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广泛的阅读,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汲取更多的营养。5分钟

B、(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美的事物很多,我们应该去寻找美发现美。这篇课文很美,下面就请大家睁开你的慧眼说说本文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课件展示该问题:美点追踪)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回答。好,开始。

(生讨论并回答,师巡视,强调要求)

学生回答时板书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思想美(可着重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如:激发青少年对文学的热爱,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修养,文明人,“高智商的野蛮人”,等等)

(2) 语言美(引导:这篇课文的语言精美,极富感染力。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举例说明,并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

(3) 文题美

板书标题醒目、设置悬念、恰当运用比喻、用“你”表示亲切,

其中,“你”是指青少年读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文题是眼睛,是窗口,一个好的文题才会吸引人。

(4) 结构美(引导:课文开头是如何引入这个话题的?——议论,可称之为“议论大门”,之后是初识大门,然后打开大门)

板书: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20分钟

C、推荐美文(课件展示)

《汤姆·索亚历险记》30秒

D、(如果时间允许)

(师)我想请同学们来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你喜欢的一位文学人物?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接触了很多文学作品,并且从文学作品中收获很多。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3、作业(课件展示):

(1) 理解《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的第1段,仿照第3段,在“这些门中,有一扇门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一句的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要求在简述的文字中须含有“乐趣无穷”、“新奇美妙”、“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这五个词语中的三个词语。

4、教学反思:

求描写苏州的美文

 教学构想

 学生在学习鲁迅的这篇篇幅较长,内容较深,时代气息不浓的文章时,老师能否找到一种办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呢?又怎样让这堂课开放而有活力呢?于是我考虑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展开思维,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样才能理解材料,理清层次,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这样本文的主旨就不难理解了。

 2.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大胆表现自己的感悟、心得,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就会注重学生的个性检验,凸现新课标的倡导精神。

 3.语言的品味,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重点,让学生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细细品味,引导学生从字句、修辞等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不光品味到其中的景色美,还能品味到其中的人性美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受文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难点:正确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1.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这种乡村戏剧。

 3.搜集鲁迅的有关文章,并将优美文段摘抄下来。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播放《童年》的音乐)

 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美好时光,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这儿有一首诗是这样来写童年的: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冬,永在我记忆的深处。(音乐停止)

 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像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的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富有诗意般语言的导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可迅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引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的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分四人小组合作解决。

 (提示:可从时间、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生l:围绕课题,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全文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生2:从事情的角度来看: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师:归纳得非常准确,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生1:文中写消夏。

 生2:扫墓完毕之后。

 生3:罗汉豆成熟。

 生4:两岸的豆麦。

 师:那么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季节?

 生齐答:春末夏初。

 师:本文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生l:详写的有: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略写的有:随母归省、钓鱼放牛、六一公公送豆。

 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生l:因为从题目来看课文主要写看社戏,与此紧密联系的详写,关系不大的略写。

 师:很好,我们写作也应该这样围绕中心去选材。

 (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内容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应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培养学习的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筛选信息,这很重要,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课文,情感共鸣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每读一段,就以四人小组谈谈自己是否有过和鲁迅先生一样的童年生活体验,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讨论记录。然后代表发言,(先让学生简要说说文中作者的童年趣事,再谈自己的体验。)

 生l:我回老家时,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不再逼我写作业

 看书,是真正的放。

 生2:我的老家在农村,每年暑我都要回老家过一段时间,那里有好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伴,每次我们去钓鱼,如果我钓不到,他们总要把鱼分一部分给我,还把自家地里的香瓜、西瓜偷偷摘给我吃,我觉得他们像一样,对我很友好。

 生3:农村里的孩子不怕猪狗鸡牛羊,我很胆小,他们常笑话我.有时还故意逗我。

 生4:我小时候向人家要东西,得不到满足时,就一哭二闹三不吃饭,最后父母无奈只好答应我。

 生5:乡村的夜色里水气很大,带着潮湿的味道很清爽。

 生6:看一些看不懂的不感兴趣的**或戏曲时,往往不是睡觉,就是买很多零食吃。

 生7:我们家对门是位退休的老奶奶,我父母有时出差,她就让我去她家吃饭,好几次,我父母送东西给她,她都不要,我觉得她就像文中的六一公公,有一颗慈爱的心。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体验,我知道,你们已穿越了百年的时空隧道,走近了鲁迅,和鲁迅一起交流大家共同的童年体验,一起欢乐,一起留恋,一起陶醉,一起遐想。心灵在碰撞,感情在共鸣,文章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激起我们这么多情感体验呢?

 生l:鲁迅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我似乎回到了童年,写得好。

 生2:我认为本文的语言很优美。

 生3:我认为本文的景物描写很细腻生动。

 生4:我认为文章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成功。

 生5:我认为结尾写得好。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从而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进语文课堂,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的引导,既非灌输包办代替,更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合作中探究,对话中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精读课文,欣赏品析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

 (学生朗读并记诵美句)

 师:谁来说一说我所见的句子?

 生l: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生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生3: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生4: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生5: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霜罩着了。

 生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师:找得很多,谁来说说我所闻的句子?

 生l: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生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生3: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生4: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来。

 师:很好,谁来说说从嗅觉角度来写的句子?

 生l: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师:不错,那么从感觉角度来写的,谁来说说?

 生l: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生2: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生3: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色里。

 生4: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师:同学们看书都很仔细,这些语句作者写得很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段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我觉得

 (美词)用得好,在它写出(或表现了

 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体验感悟、讨论交流。)

 师:谁来将阅读的感受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l: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师:很好,你从色彩的角度,读出了月色的美好,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舒缓的。

 师:好,你来给我们读一下,要音乐吗?

 (学生点头,教师播放江南水乡月色画面及舒缓的音乐,学生轻缓地有感情地朗读。)

 师点头赞许:他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朦胧的月夜,好,让我们也一起朦胧一下。

 (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如气味、声音、动态等方面来品味,谁再来谈谈。

 生l:我觉得清香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

 生2:我觉得潺潺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水声美。

 生3:我觉得宛转、悠扬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笛声美。

 生4:我觉得起伏、踊跃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

 生5:我觉得蹿、喝用得好,好在它们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船行的轻快美。

 生6:我觉得自失、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生7:我觉得回望用得好,好在它表现了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切,刚才我们对文中的两个精彩的段落进行了由句到词,由粗到细的品读,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思考,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发言)

 生l:写两岸连山向船尾跑去了,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船前进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

 生2:我乘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把渔火误以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误认,写这两点,既构成情节的曲折,又进一表现我急欲去赵庄看戏的心情。

 生3:看戏归来小朋友一面议论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

 师:说得很好,这几段,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优美,使我的这次看戏更具有独特的韵味,既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师:好,想象一下一个清新秀美的月夜,一场精彩的戏正在开演,而你还在看戏的途中,带着这份情感,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看着画面,朗读一下这部分景物描写的句子。

 (众生齐读)

 师:本文不仅情节吸引人,自然环境描写细腻,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

 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

 (人物),因为他(他们)

 (评论其性格的品质),比如:

 (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合作讨论后写话。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生l:我喜欢文中的双喜。因为他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比如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计上心来,解决大船的问题,并且写包票保证我的安全,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

 生2:我也喜欢双喜,因为他像小领袖,敢于负责,比如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生3:我喜欢文中的,因为他纯洁无私,比如归航时,以我们的(豆)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

 生4:我喜欢文中的六一公公。因为他淳朴厚道,热情好客。比如,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轻加责备,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是应该的。

 生。5:我来补充一下,还有他亲自送豆给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来。

 师:刚才同学们谈的都是有名字的,文中还有一群没有名字的小伙伴,有谁喜欢?

 生6:我喜欢,因为他们友爱热情,比如我是远客,他们得到父母许可,伴我来游戏。

 生7:我也喜欢,因为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

 生8:因为他们聪明活泼,比如对付细心的八公公,他们议论之后,想出要八公公归还枯桕树,当面叫他八瘌子的办法。

 生9:因为他们很能干,比如写开船和归航时的动作点、磕、上、架、径奔、拔、点退、回转、蹿.这些动词的描写说明他们驾船动作的熟练和技术高超、水性好。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阅读课文的方法,情节要从多角度来概括,阅读时要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精读美文,要注重品析,分析人物时.要注重人物形象是否鲜明、典型,这样头绪才会简化,结构才会优化。整体才会美化,对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品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都进行了训练,相信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主动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发现文本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辅之以教的指导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合作意识、探究态度,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同时,由句到词,由粗到精的品读。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品味、口头表达能力。)

 五、抓准文跟,明确中心

 师: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

 齐:不好看。

 师:请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谈谈为什么不好看?

 生l: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生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生3:最怕看老旦,但她还是不停地唱着。

 师:好,这些都正面表现了戏不好看,还有从侧面表现戏不好看的吗?

 生:有,男孩子的喃喃的骂、不停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动作、神态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师:戏不看,豆好吃吗?

 生:不好吃,水煮盐拌,连五香粉都没放。

 师:去看戏,不尽兴,豆也不好吃,但文章结尾我却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l:这个好,我的理解是有双喜、这样的好朋友陪我,使我难忘。

 生2:这个好我认为是农村美好的景色,使我流连忘返。

 生3:这个好是因为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没骂我们,还送豆给我吃,表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师:你们的回答真让人满意,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独特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正是这结尾道出了人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也是这句话使我们想起自己逝去了的童年,拨动了我们的心弦,点燃了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使作者与读者融为一体,进出了耀眼的火花,这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借助自己白争阅读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领悟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在领悟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六、拓展延伸,交流材料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希望拥有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1:我希望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

 生2:我希望人与人之间不应有隔阂、有恩怨。

 师:对,你们的希望和作者一样,希望世界充满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愿这人间真正充满爱。现在请将你们课前查找的资料互相交流。

 (教师边巡回边查看)(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学生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强化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

 七、布置作业

 鲁迅先生用细腻而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段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抓住了人们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的共同情感体验,与我们一同唱起童年的歌,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才发现严肃而深沉的鲁迅的童年和我们一样充满着童真童趣,我相信大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会写出一篇佳作《我的童年》。

 (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展示自己、认识自己。)

 教学后记

 在本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文:

 1.导人新课的这一环节,用声情并茂的语感、优美的文辞、舒缓的音乐,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文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并调动了学生的人生体验,体现了新课改的新理念,由于这篇课文较长,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很远,所以我就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去细读课文,并分四人小组,谈自己是否有过和鲁迅一样的经历,终于碰出了情感的火花,走近了鲁迅的童年,并开始欣赏他、赞同他。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美文欣赏的引导。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在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中再去精读课文,力求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是教师、文本、教参强加给学生的东西,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合作意识,主动探究的态度,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生字、生词和查看有关社戏的资料完成情况还可以,但摘录鲁迅文章中的优美片断完成的情况不理想,通过了解,是因为很多学生对鲁迅的文章读不懂,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有时代的距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们都纷纷表示愿意去欣赏一下鲁迅的文章。

 2.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他们该读什么样的书,该怀着怎样的情绪去阅读名著,架起一座学生走向名著的桥梁,我觉得我在教学中渗透得不够。

七年级语文课散步教案

苏州赋

林锡旦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

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1)。

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

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

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2)。

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

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

运河纵贯,江海联横。

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

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

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

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

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今得沪宁线之利,占长三角之春。

东毗上海,都市豪气辐射;西邻无锡,太湖山水连襟;

南会浙江,民营经济并起;北偕长江,世界贸易繁频。

天境开图,泼墨挥写明天更美;平畴立画,敷彩细绘现实皆真。

一体两翼(3),宛若大鹏展翅;七区五市,犹如群虎跃腾。

时代高新产业,先后落户;世界五百诸强,竞相捷登。

矢志发展探索,敢为天下先行。制造益重创造,革新更能创新。

苏式品牌畅销,特色行业振兴。

各项成就,国内佼佼领先;诸类称誉,国际频频颁临。

古城与新区齐昌兮,经济共文化同赢。

人文既荟萃,地杰更人灵。

季札挂剑,君子终究诚信;陆绩载石,孝子果然廉明(4)。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陆机赋,高启诗,三言梦龙奇逸文(5)。

顾陆朱张,三国藉此鼎立;彭宋潘韩,清季所以扬名(6)。

宋垂两范,诗文传诵百世;明有四家,书画流韵至今(7)。

吴氏泰伯,天下第一世家;历代名贤,赞碑五百有盈(8)。

金榜题名,状元竟成特产;科技进步,院士乃至独盛(9)。

陈艳青举重夺冠;费俊龙航天凌云。吴文化之本源,苏州人之慧根。

精致化于从容,大气涵于学问。无浮虚之躁意,有务实之耐心。

精细、雅洁、淡泊、宁静,皆市民所好;崇文、融和、创新、致远,即城市精神。

巡览古迹,探访名胜。

则走犬长洲,荡舟锦帆;馆娃吴宫,草香径(10)。

虎丘剑池,疑冢千古待解;江枫渔火,夜钟百八传声(11)。

狮子林内,方入洞而湖石迷路;沧浪亭畔,未进园而绿水相迎。

寒碧山庄,嵌法帖而长留天地;拙政名园,居闹市而犹处山林。

园林甲天下,风景遍吴中。

太湖、石湖、阳澄湖,湖光毓秀;东山、西山、穹窿山,山水钟灵。

同里称富土,周庄谓水村。

有世界文化遗产,尽展尔雅;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显其能。

昆曲婉转,笛箫依依轻送;吴语软侬,琵琶声声相闻。

苏绣并缂丝,精致典雅;宋锦与年画,古朴清淳。

从细小处见宏大焉,于艺术中呈缤纷。

魅也人间天堂,嘉者东方水城。

风烟十万家;水埠两岸边。画桥岂三百;幽巷数不清。

粉墙黛瓦,蕴涵民情风俗;小桥流水,传说才子佳人。

春华秋实,欣结传承之果;古韵今风,常续城市之魂。

市花丹桂,馥郁含馨;城树香樟,冠盖成荫。

古宅新居,鸟语花香;闾肆苑坊,木华水清。

现代之设施,分步到位;人性之服务,与时俱进。

历二千五百年沧桑,城址未变;藉三万六千顷太湖,水乡无更。

悠久矣,时时恍若人在世外;秀美哉,处处感同身临仙境。

名不虚传焉,安居乃冀康而寿;意犹未尽也,乐业当思锐且精。

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总天时地利人和;情倾小康兮,仗历史文化底蕴。

遇机有缘兮,正因势而导拼搏;当仁不让兮,但乘势而上飞腾。

噫!百城媲美天下兮,一枝独秀苏城。

注释:

(1)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即太湖。苏州太湖三山岛曾出土旧石器时代遗址;草鞋山出土六千年前水稻谷物。

(2)水陆并列城门: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设相依水陆城门各八,左思《吴都赋》有:“通门,水陆通衢”。

(3)一体两翼:根据院批复,为保护古城,在苏城东辟工业园区,西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人称“一体两翼”。

(4)季札挂剑,陆绩载石:季札,吴王诸樊四子,有贤声,出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之。季札因有上国之使,未便相赠。及返而徐君已故,因心早已许之,便挂剑徐君墓前树上,以表诚信。陆绩为二十四孝中怀橘遗亲之孝子,后任郁林太守返苏,因清正廉明,身无长物,空船难渡海,便载石压舱以归,人称“廉石”。

(5)道子画,惠之塑:唐中吴道子、杨惠之同师苏州张僧繇,巧艺并著,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6)顾陆朱张;彭宋潘韩:均为吴中名门望族。

(7)宋垂两范;明有四家:宋垂两范,指范仲淹、范成大。明有四家,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创吴门画派。

(8)天下第一世家;赞碑五百有盈:《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沧浪亭有“五百名贤祠”,碑刻泰伯至清594名在苏贤者画像和题赞。

(9)状元竟成特产;院士乃至独盛:清汪琬答人苏州特产有两,其一“状元也”,清代苏州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22.81%。两院院士在全国同类城市中苏州居首位。

(10)长洲,锦帆;吴宫,香径:都是吴王夫差和西施游乐之处。

(11)虎丘剑池,江枫渔火:史载虎丘剑池下有阖闾墓,至今未打开。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现每年元旦前夕组织中外游客听108响迎新钟声活动盛行。

作者简介

林锡旦,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科科长;政协苏州市委文史委委员、苏州市文联委员、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

苏州赋

作者:王蒙

左边是园,右边是园。

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山。

左边的园修复了,右边的园开放了。有客自海上来,有客自异乡来。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疑,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人画。而重重叠叠的山,传至今天还要继续传下去的是你的参差坎坷的魅力。

这是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中国的苏州。

苏州已经建成2500年。它已经老态龙钟。无怪乎七年前初次造访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笔。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怀疑苏州自身的存在。苏州,还是苏州吗?

苏州终于起步,苏州终于腾飞。为外乡小儿熟知的江苏四大名旦香雪海冰箱,春花吸尘器,孔雀电视机,长城电风扇全都来自苏州。人们曾经担心工业的浪潮会把苏州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情趣淹没,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苏州人的关注,还不知道有哪个城市近几年的修复复原了这么多古建筑古园林。在庆祝苏州建成2500年的生日的时候,1986年,苏州迎来了再生的青林。1500年前的盘门修复了,是全国唯一的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环秀山庄后面盖起的“革文化之命”的楼房拆除了,秀美的山庄复原,应令她的建造者在天之灵欣慰,更令今天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苏州更加苏州!

当我看到观前街、太监巷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辉煌的彩灯装饰的得月楼、松鹤楼的姿影,看到那些办喜事的新人和他们亲友,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闻到闻名海内外的苏州佳肴的清香的时候,不禁为她的太盛景而万分感动。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年的麻烦、冲撞、紧迫、危机与危机的意识,然而今天的苏州,得来是容易的吗?会有人甘心失去吗?不,我不能再在苏州停留。她的小巷使我神往,这样的小巷不应该出现在我的脚下而只能出现在陆文夫的里,梦见弹词开篇的歌声里。弹词、苏昆、苏剧、吴语吴歌的珠圆玉润使我迷失,我真怕听这些听久了便不能再听得懂别的方言与别的旋律。也许会因此不再喜欢会讲已经法定了推广了许多年的普通话——国语。那迷人的庭园,每一棵树与它身后的墙都使我倾倒,使我怀疑苏州人究竟是生活在亚洲、中国、硬邦邦的地球上还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编织的神话里。这神话的世界比真的世界要小得也要美得多。她太小巧,太娇嫩,太优雅,她会使见过严酷的世界,手掌和心上都长着茧的人不忍去摸她碰她亲近她。

一双饱经忧患的眼睛见到苏州的园林还能保持自己的威严与老练吗,他会不会觉得应该给自己的眼睛换上纯洁的水晶?他会不会因秀美与巨大这两个审美范畴的撕扯而折裂自己的灵魂,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可能成为苏州的留园、遇园、拙政园的对立面呢?他会不会产生消灭自己或者消灭苏州这样一种疯狂的奇想呢?

更不要说苏绣乃苏州的佳看美点了。看到一个个刺绣女工的惊人的技艺和耐心,优雅和美丽,我还能写作和滔滔不绝地发言吗?能不感到不好意思吗?还有勇气或者有涵养去倾听那些一知半解的牛皮清谈、草率无涯的胡说八道吗,在苏州呆久了,还能承受那些乏味、枯燥与粗野的事情吗?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菜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梦幻。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这一切都是怎么发怎么留存的?也怎么样经历了那大起大落大嗡多灾多难的时代。

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在我们的生活里,苏州式的古老、沉静、温柔已经变得越来越陌生。而大言欺世、大闹盗名、大轰趋时的“反苏州”却又太多了。苏州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的混合体。苏州是一种珍惜,是一种保护,对于一切美善,对于一切建设创造和生活本身的珍惜与保护。也是一种反抗,是对一切恶的破坏的无声的反抗。虽然,恶也是一种时髦,而破坏又常常披上革命的或忽而又披上现代意识的虎皮。我真高兴,七年以后,我有缘再访苏州。我们终于能够平静下来,保护苏州,复原苏州,欣赏苏州,爱恋苏州了。我们终于能珍重苏州的美,开始懂得不应该去做那些亵渎美毁灭美的事情。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偏狂的争闹之中,在不断时髦转眼更替的巨轮与浪头之中,苏州保留下来了,苏州复原了,苏州在发展。苏州是永远的。比许多雷霆万钧的炮声更永远。

如何赏析文章

七年级语文课散步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兴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

 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

 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2—3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3、复述内容

 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可以说每个人都做得好,因为爸爸孝顺奶奶,奶奶慈爱亲切,妈妈温柔贤惠,“我”聪明乖巧。)

 (“我”家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我”听爸爸的,爸爸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妈妈听爸爸的,大家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互亲互爱。)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晚辈来说,是“尊老”;对长辈来说,是“爱幼”。

 (2)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我”与奶奶发生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表明爸爸不爱儿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如爸爸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写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在呼唤我们,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中我们父母的责任,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义,突出了我们父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四、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特别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有的浓,有的淡。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师生共同品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3、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五、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1、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故事(某个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谈。

 2、如有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想一想,你该怎么办?

 吃完晚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剧,父亲想看新闻,母亲想看连续剧,而你想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而全家人都听你的。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播放背景歌曲《人间第一情》)

 1、教师总结

 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媒体显示)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牵手相依偎

 横批:互亲互爱

 2、课外作业(任选2~3题)(多媒体显示)

 (1)比较阅读

 A、本文与《羚羊木雕》有相似性,又有区别,试比较阅读。

 B、读《三代》这篇短文,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2)美文推荐:《牵着母亲过马路》

 (3)搜集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5)请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拟写一段6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你的父母。

七年级语文课散步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qí(?)xìnfú(?)chāisàn(?)

 霎()时水波粼粼()嫩()芽熬()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信服拆散shàlínnèn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谈生命文章主旨是什么?

问题一:怎样赏析文章 一、看文章的主题。主题鲜明,立意正确,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看文章的内容。要叙述清楚,事情脉络通顺,情节感人,有说服力、感染力。

三、看文章写作特点。如:寓情于景、文字夸张、感情细腻、故事倒叙等等。

另外,文章的赏析还是要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赏析赏析,就是分析和鉴赏。要抓住那些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并挑出典型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你所分析的每一句话,都要来自原文,是从原文中得出的结论。之后的鉴赏,就是在分析完文章后,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升华,应为考卷上所给的文章基本都出于名家之手,所以尽管美化提升就好。若是为普通文章写赏析,那也可以把不足和失误之处写出

一,语言特色的赏析

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至深,读者无不为那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而动容,始知天下……之情与共。

5,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6,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二,写作手法的赏析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例,《哨子》《帆》《萤火虫》。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例,《范进中举》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例,《白杨礼赞》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例,《麦琪的礼物》

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例,《白杨礼赞》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白杨礼赞》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孤独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例,《爱莲说》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

问题二:如何写好一篇赏析文章 赏析要分开来写,先要写赏,主题是什么,也就是你观赏的是什么?也就是灵魂是什么,然后才是分析,将欣赏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结论,然后加上你的观点,这就是一篇赏析作品,无论你对作品中的结构、主人公、或者作者等等一些问题有任何看法,你都可以写出来,当然不能违反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些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原则,其他的你都可以把对这篇作品的看法写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

问题三:美文如何赏析 要找准赏析美点

“美点赏析”题最重要的是找准文章的“美点”。不同风格的文章,其“美点”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文章的“美点”可从以下方面来找。

1、形象美。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如、诗歌、散文等。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无不是作者精心描述的对象。如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淘金者,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父亲,透露着对儿子的深情;茅盾散文《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郑愁予诗歌《雨说》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些作者精心描述的形象,或高大,或亲切,或感人……他们都可以是我们赏析的“美点”。

2、结构美。一篇好的作品,无不注重结构的紧凑与清晰。记叙类文章往往有线索贯穿,结构按要素变化,或按表达方式转换。说明类文章常见的是“总――分――总”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变化的“总――分”或“分――总”结构,或者按逻辑关系布局。议论类文章一般是“引论――本论――结论”式结构。在赏析文章结构时,要注意抓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主旨句、抒情句等重点句子。如刘成章《安塞腰鼓》中,抒情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以自然段的形式反复出现,将每一次对安塞腰鼓的不同描写自然隔开,使得行文流畅,结构清晰。

3、语言美。几乎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如说明文和议论文中修饰、限制类词语的准确严密性,描述类文章中动词和形容的生动形象性。可以是句式品析,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可以是修辞颀赏,如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排比的气势,反复的强调作用等。可以是感 *** 彩的分析,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辛辣讽刺,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热情赞美。可以是文章主旨句、哲理句的理解与阐释。甚至还可以是叠音词、拟声词或成语的大量运用,长短句的交叉,骈散句的结合等。

4、手法美。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文章的表现手法也是可以赏析的“美点”。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对比、侧面烘托、伏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讽刺等,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5、文体美。不同的文章体裁,有其不同的文体美。如记叙文的叙事线索,记叙要素,精彩描写;说明文的抓住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议论文的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反驳有力;的人物形象丰富,情节引人入胜等。

6、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美,如林嗣环《口技》;或描绘生动的景象,使文章具有绘画美,如古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的文章充分利用汉语音韵铿锵而和谐的特点,使文章朗朗上口,易于诵读;或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视觉冲击,这在散文和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

问题四:散文怎么赏析 怎样欣赏散文?我在漫天雪论坛也遇到一些网友也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怎么样欣赏现代散文?笔者结合网络散文写作和欣赏实践,谈点体会,仅供参考。

?看到一篇散文,写篇读后感还可以,如果人家提出要你欣赏一下,可能就作了难。因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片茫然。是欣赏他的立意,还是欣赏它的结构?是欣赏它的语言,还是欣赏它的气质?是了解它的创作技巧,还是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总之,欣赏有许多方面。如果是一篇短而浅的散文,全面地谈谈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一篇有份量的名篇佳作,或者是一部散文集,如果全面地欣赏分析,没有宏观的把控能力,可能就要感到吃力,甚至于写出来自己不满意或作者不以为然。

?我要告诉读者的是:以我多年从事理论评论工作的经验来看,如果不是受人之托非要就一部散文集做评论,我还是建议,要把你读一篇散文之后印象最深的一点生发开去,写成一篇欣赏散文的短文。也就是说,攫取一个方面,或者是立意(主题),或者是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各个层次的安排等),或者就语言谈点观感。因为这是你可以并且有能力把握的小题目,是散文的一个侧面,抓住这个侧面,就可谈深谈透,把握实质。我在评论陈翰乙杂文帝王系列时,就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抓住帝王系列这一部分,从而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论证,并给予方向性的指点。在评论米奇诺娃的那本散文集时,尽管我是从宏观上谈她散文创作得与失的,但我还是就语言这方面谈得最多最细最透,也最容易打动读者。

?在这里举个例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名篇佳作,而金志华在写赏析时仅仅抓住散文在结构与语言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加以分析评论,因此就被编进了《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文章开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朱自清写这篇散文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作者极其苦闷时,寻求超脱和自由的心境下出去走走,在月光下看到荷塘而缘情写景的。评论文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结构上的安排,中间三段怎么样写荷塘月色之美,然后介绍内外结构的均衡安排,形成一个圆型结构。然后又介绍这篇散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更有精心练句用词。

?欣赏网络散文,其实还是美学范畴,是一种审美活动。就是说,你对一篇散文或一部散文集读后,就感受美的地方发表评论,它是不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写得这样美?这是一种以散文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也是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和途径,同时更是一种再创造。好的鉴赏文章本身也是艺术品。从欣赏主体即评论者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生活经验。只有经验过的东西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一位哲人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缺乏应有的艺术情趣和修养,就难以找到欣赏作品的途径。有些读者在一片叫好中感到茫然,谈不出哪里好来,就说明这种缺少艺术修养的情况。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谁要想作出伟大作品,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才可以像希腊人那样,把琐碎的实际自然提高到精神高度。欣赏亦如此,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功。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它做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

?欣赏散文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一是看立意如何?即有没有真知灼见,独到的思想内容,奇特的人生感受,深沉的生命追问,自然个性的张扬。好的散文一定是立意新奇、思想独到、个性突出,有着深刻生命体验的。反之就不是好的或优秀的散文。还是那句话:散文谁都会写,写好不容易!二看散文的构思技巧如何?有人概括为“新、奇、巧、妙”四字,也不无道理。一篇散文,特别是司空见惯的题目或题材,......>>

问题五:应该如何赏析散文 怎样欣赏散文?我在漫天雪论坛也遇到一些网友也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怎么样欣赏现代散文?笔者结合网络散文写作和欣赏实践,谈点体会,仅供参考.

看到一篇散文,写篇读后感还可以,如果人家提出要你欣赏一下,可能就作了难.因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片茫然.是欣赏他的立意,还是欣赏它的结构?是欣赏它的语言,还是欣赏它的气质?是了解它的创作技巧,还是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总之,欣赏有许多方面.如果是一篇短而浅的散文,全面地谈谈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一篇有份量的名篇佳作,或者是一部散文集,如果全面地欣赏分析,没有宏观的把控能力,可能就要感到吃力,甚至于写出来自己不满意或作者不以为然.

我要告诉读者的是:以我多年从事理论评论工作的经验来看,如果不是受人之托非要就一部散文集做评论,我还是建议,要把你读一篇散文之后印象最深的一点生发开去,写成一篇欣赏散文的短文.也就是说,攫取一个方面,或者是立意(主题),或者是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各个层次的安排等),或者就语言谈点观感.因为这是你可以并且有能力把握的小题目,是散文的一个侧面,抓住这个侧面,就可谈深谈透,把握实质.我在评论陈翰乙杂文帝王系列时,就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抓住帝王系列这一部分,从而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论证,并给予方向性的指点.在评论米奇诺娃的那本散文集时,尽管我是从宏观上谈她散文创作得与失的,但我还是就语言这方面谈得最多最细最透,也最容易打动读者.

在这里举个例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名篇佳作,而金志华在写赏析时仅仅抓住散文在结构与语言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加以分析评论,因此就被编进了《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文章开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朱自清写这篇散文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作者极其苦闷时,寻求超脱和自由的心境下出去走走,在月光下看到荷塘而缘情写景的.评论文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结构上的安排,中间三段怎么样写荷塘月色之美,然后介绍内外结构的均衡安排,形成一个圆型结构.然后又介绍这篇散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更有精心练句用词.

欣赏网络散文,其实还是美学范畴,是一种审美活动.就是说,你对一篇散文或一部散文集读后,就感受美的地方发表评论,它是不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写得这样美?这是一种以散文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也是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和途径,同时更是一种再创造.好的鉴赏文章本身也是艺术品.从欣赏主体即评论者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生活经验.只有经验过的东西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一位哲人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缺乏应有的艺术情趣和修养,就难以找到欣赏作品的途径.有些读者在一片叫好中感到茫然,谈不出哪里好来,就说明这种缺少艺术修养的情况.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谁要想作出伟大作品,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才可以像希腊人那样,把琐碎的实际自然提高到精神高度.欣赏亦如此,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功.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它做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

欣赏散文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一是看立意如何?即有没有真知灼见,独到的思想内容,奇特的人生感受,深沉的生命追问,自然个性的张扬.好的散文一定是立意新奇、思想独到、个性突出,有着深刻生命体验的.反之就不是好的或优秀的散文.还是那句话:散文谁都会写,写好不容易!二看散文的构思技巧如何?有人概括为“新、奇、巧、妙”四字,也不无道理.一篇散文,特别是司空见惯的题目或题材......>>

与朱元思书教案

从容说课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荐读,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 命

赵丽宏

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散文美的三个层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社初中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自读课。

 为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初中语文课本每册都有两个单元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篇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优秀写山水的小品文。它要求全文背诵,可见其精美。学生学习本文是让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学习本文,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按总分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用审美的角度分析课文。

 ⑵ 思想目标:本文描写了从富阳到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景色奇特秀丽,令人神往。通过学习,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的风光,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⑶ 能力目标:运用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诵读,一边读,一边用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场景,从而领悟本文的意境。体会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这一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赏析的意识,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从审美的角度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领悟本文的意境,将最能体现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的句子找出来。

  教材处理

 虽然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古文,但对古文还是有恐惧症。教师应尽力宣传古人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反复诵读,力争当堂背下来。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点拨──扩展;

 朗诵法、背诵、讨论质疑、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恒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清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由到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1、听课文录音,正音,掌握重点词语:

 韵 柯 缥碧 轩邈 泠泠 戾天 经纶 负势

 2、诵读:用多种形式,形成齐读、分读、领读、目的是熟读成诵。

 二、研读课文,探究思考

 1、整体感知课文,从审美的角度看,你认为此文美在何处?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脉络分明。

 得出结论:(一)结构美

 2、文章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山和水的?

 3、从各种声音中你会感到什么?

 得出结论:(二)意境美

 4、请你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和志趣的语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得出结论:(三)志趣美

 5、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琅琅上口,节奏感强。

 得出结论:(四)语言美

 三、思维拓展

 展开想象:根据自己乘船、坐车或者骑车之体验,描述你所见之景象,要具体,给人以亲见之感。

 四、教师小结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我们如同读了一本好书,欣赏了一幅好画,在收到美的熏陶之时,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尤其游记类文章,也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结构严谨清晰,句子整齐工仗,倾注自己的真情。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准确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子。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文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探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的优美景色,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探求。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写山水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山水的美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简介作家作品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

  三、吟诵课文,赏优美风光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你不认识的字或者不容易记住的字写在黑板上。 明确:文中注音的字及邈(miao)、窥(kui)

  2、教师吟诵课文,学生听读,画出节奏、领悟感情,再读课文。

 明确:喜爱、赞美、陶醉

  3、三读课文,读懂内容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教师释:奔、轩、邈、东西、好鸟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4、融情背诵课文

  四、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本文是一篇模山范水的美文,请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现。

 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语言,你看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结构,你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第二段分写水之美,第三段分写山之美,先总后分,脉络清晰,严谨完整。

  五、现学活用,小试牛刀

 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幻灯所述的场景或者自己经历的趣事。教师点评学生作品

  六、归纳小结,结束新课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所见的景色或者经历的趣事。

  板书设计:

 21与朱元思书

 吴 均

 异水清、急

 景 天下独绝

 奇山高峻、树密、景美

 情 向往大自然 鄙弃功名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物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以写景为主,借写景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情趣,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写景的技法文章的内涵,学生不会自主分析学习鉴赏,这是学生的难点;还有朗读,学生能齐读、自由读,但不会有感情的朗读,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重视朗读训练,进一步培养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注释和资料,读准字音,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并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通过教师点拨。讨论及学生自读,试读,有感情读等方式,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文言词汇;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放寒了,老师让我们抄美文,我要简单点的,也要美点的700字左右的美文。我是初中生。

人们对美的欣赏或者说对美的鉴赏,实际上包括高低不同的三个层次:

首先是审美感受。所谓审美感受,就是在审美情感基础上的一种主观体验,就是一种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一是主观性,审美感受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主观的审美认识、主观的情感体验。所以,这种主观的东西往往更多的带有个人的色彩,更多地受到个人的社会经历、个人的素质、个人的理念、修养、经验、情趣、心境的影响,而且是随着个人素质的变化而变化。二是直接性,它是靠审美主体直接接触客观的审美对象而获得的,是不需要任何中间的环节,比如说要欣赏一朵花的美,我们不需要通过植物学先了解这朵花是属于那一个科、那一个属,有什么性质和特征,而是直接通过眼睛去看,直接用鼻子去闻,就是在直接接触这朵花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三是愉悦性,人们的这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惬意、舒畅、倾倒、陶醉、满足,甚至是“神魂颠倒”,我们经常讲的“心旷神怡”、“心花怒放”、“如醉如痴”、“乐而忘返”等等都属于这种情感。

其次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谓审美联想,就是指审美主体从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出发,通过回忆其他有关事物而引发的由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联想的心理活动。审美联想的实质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表象的再现、组合和改造,这一过程初看是从表象出发又回到表象,实际上是在更高一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审美鉴赏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可以达到超越时空的限制,既取得感受上的相对自由,又取得更深、更高层次上的审美感受。审美联想在审美活动中历来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方,许多美学家早就把他看作是衡量艺术才能的重要尺度。马克思就曾经说过,联想、想象是“人类的高级属性”

朋友,就是那个可以陪你一起哭,一起笑,伤心的时候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朋友,就是那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你电话,回你短信的那个人;朋友,就是两个人斗气但还在外人面前维护你的那个人......

--------题记

在没有遇上你之前,我天真的以为玩得好,谈的来就是好朋友。我从来不知道友谊也可以像亲情、友情那样让我感到幸福,可是,遇到你之后,我懂了!

当我踏进初中大门的第一天,认识你之后,我知道我从此不会再孤单了,因为有你,形影不离。从那一天开始,我对友谊有了别样的理解。九月的天空,澄澈的看不到一丝的昏暗,我的心里从此多了一份温暖。

在那个梧桐花盛开的季节,两个女孩踩着满地的梧桐花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阳光穿过树叶,斑斑驳驳的在地上落下一个个小精灵,那一切是那么和谐。在别人投来羡慕嫉妒的眼光时,两个女孩只是相视一笑,在他们心里,都为各自许下一个永久的愿望。

曾经,我们一起开心的不顾旁人大笑

曾经,我们一起为各自的故事流下自己的眼泪

曾经,我们没时没点的穿梭在饭堂

曾经,我们站在星空下幻想着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傻傻说要做彼此的伴娘

曾经,我们许下誓言,要做永远的好姐妹

曾经,我们期待着那迟来的雪,愤愤的骂着“这鬼天气”

曾经,我们吃同一碗饭,睡同一张床

曾经,我们踩着月光聊天到天亮

曾经,..................

曾经,美好的曾经,属于我们的曾经,只属于我和你的曾经

那个萧瑟的秋天,泛黄的叶子似乎在预示着什么?随风而落,大片大片的,似惆怅,似感慨

那个冷清的早晨,学校出奇的安静,只有树上零落的几只小鸟在唧唧喳喳的叫着,我的心没来由的慌乱。

一个这辈子我都无法意料的事就那么无情的传入我的耳朵,我是那么的不情愿,可我又怎能和事实去抗衡。你离开了我,永远的离开了我,怎么可以?怎么可以那么自私的弃我而去?我是那么的无力,眼泪,无征兆的流下......

我多么希望躺在那永远不醒的那个人是我而不是你,我多么想让你也感受一下失去你我的那种心痛,我多么恨我自己,为什么你出事的时候我没有在你身边,为什么我连你最后一面也没有看到?好想就那样随你而去,只剩下我了,真的只剩下我了,三年的美好时光就这样戛然而止,我多么的不甘,眼泪不停地流,呼喊着你的名字,撕心裂肺,似乎要流完以后都不能陪你流的所有眼泪。

心,好空,好空......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已少了往日的熠熠生辉,暗淡的让我感受不到一点阳光的温暖。那些往昔的身影,早已被淹没在时光机里。我把对你的思念写在看得见的每一个角落。也交过不少朋友,可却从来取代不了你,再也没有人陪我一起哭、一起笑了,再也没有人懂我的心,把我看得透彻,我就这样,一个人,安静的走过每一寸光阴。

想你的时候我习惯抬头看着天空,我知道你一定在某个地方看着我;对着星空诉说对你的思念,我知道你一定听得到。风吹过,微凉......没有你的日子,思念开始泛滥

你在天国过得好吗?是不是也像我想你一样想着我?是不是交了好多朋友?是不是过的很幸福?有关于你的一切,我都好想知道。然而,我只能对着天空一遍一遍的幻想,那些烂漫的年纪,你在我身边,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誓言,还有你那张阳光的笑脸,深深的刻进我的脑海,永远挥之不去!

时间没能冲刷掉我们的美好回忆,更没有冲淡我对你的思念。答应我!没有我在身边的日子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你身体不好,不要总让我担心,要开心幸福,因为你的幸福比我重要,我要你过的比我好,对不起!不能在你胃痛的时候给你买药了,不能在你结婚的时候做你的伴娘了.......

你让我懂得了友谊的真谛,让我明白友谊,不仅仅是一种友情,更是一种力量,一种信仰!

我会好好生活,连带你的那一份。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你和我做好姐妹,一辈子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