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城市笔记_城市随笔
tamoadmin 2024-08-21 人已围观
简介1.有关写围栏的散文随笔:处处围栏的城市2.描述城市的精品散文欣赏3.海绵城市,高二随笔500字4.城市里的蝉鸣散文随笔5.散文随笔即将被风沙掩埋的城市6.品读城市安庆散文随笔7.美丽的长春我的家散文随笔8.第一次进城散文随笔 仲春三月,草长莺飞。江南路上,游人如织。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阳春三月下扬州心情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阳春三月下扬州心情随笔 篇1 想去扬
1.有关写围栏的散文随笔:处处围栏的城市
2.描述城市的精品散文欣赏
3.海绵城市,高二随笔500字
4.城市里的蝉鸣散文随笔
5.散文随笔即将被风沙掩埋的城市
6.品读城市安庆散文随笔
7.美丽的长春我的家散文随笔
8.第一次进城散文随笔
仲春三月,草长莺飞。江南路上,游人如织。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阳春三月下扬州心情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阳春三月下扬州心情随笔 篇1想去扬州,细赏那亦南亦北的建筑,漫步在有各色古旧店铺的老街小巷,寻访书中那操着轻声细语、唱着扬州小曲儿,一肚子民谚和故事、会做各种美食的扬州婆婆。这是我五年前写的札记,也是我对扬州最初的印象。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书,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让我对扬州着了迷,或许正是一份痴迷在冥冥之中化作一种因缘。
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了千古绝唱,也成了千万游人纷至沓来的坐标。虽说还未到阳春三月,却大地回暖已至春分,明媚的春光与李白的诗句交相辉映,唤醒了我对扬州最初的记忆。盎然的美景已然无法让一颗悸动的心等到农历三月,于是我也不由地踏一缕春光,哼一曲小调,下一回扬州。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这座俏丽的古城悠然走过两千五百年的岁月,当它出现在你眼前时,依旧是那样明艳动人,不染沧桑。古运河岸的杨柳摇曳着,绿了,瘦西湖畔的桃花儿笑着,红了。粼粼的水波荡漾着,沾湿了飞禽拍打的翅膀,折皱了楼台高翘的飞檐。老树的枝桠伸展着,蔓入眼前瓦蓝的天空,触碰到二十四桥皎洁的明月。垂杨不断、雁齿虹桥,楼台处处、月影迢迢,这哪里是美景,分明是扬州绣娘手中的绣案。
扬州的路你得慢慢地走。来到扬州你会发现,这里很少看见宽敞的马路、危耸的高楼和疾驰的汽车。这里有的是窄窄的道路、低矮的建筑和慢条斯理的生活。早上“皮包水”——吃些点心喝碗茶,晚上“水包皮”——修个脚泡个澡,还有比扬州人更会享受生活的吗。生活得如此惬意,主要得益于扬州人的一双巧手,这一点来到东关街,走进那里各色的百年老店你就会明白。当你闻到谢馥春纯手工制造的清香,看到扬州的漆器工艺和刺绣手艺,尝到扬八怪的姜糖、三和四美的酱菜,还有建湖藕粉圆子……你不禁会感叹扬州竟是这般人杰地灵,恨不得也做一个扬州人。
扬州的故事你得慢慢听。北京的园林彰显的是帝王之家的霸气,苏杭的园林展现的是豪商富甲的贵气,扬州的园林吐露的则是文人墨客的文气。而观赏何园这样的一座文人建造的园子,正如导游所说的,三分在于看七分在于听。了解每一个事迹,你才知道这座耗费了十三年功夫建造的园子,它的主人在一砖一瓦上的用心,以及每一个布局中蕴藏的深意。听完每一个典故,你才能感知每一处景观的历史生命,你才能读懂楼台廊间的一字一画,还有堂间匾额上的诗文水墨——那无疑正是扬州的最高建筑,以扬州文人的风骨和才情筑就。于是,你怎么看都觉得这园子里的一草一木是这般独一无二又相得益彰。
扬州的美你得细细地品。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扬州就像一个秀外慧中的姑娘,不仅有俏丽可爱的模样,更有别具一格的才气,让你回味无穷。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坐在富春花园茶社的角落里,背靠窗外宜人的风景,听见身旁轻声细语的谈笑和吹拉弹奏的小曲,你会发现扬州的灵魂就氤氲在这细碎的时光中。坐拥繁华历史,静观时事变迁,巧手慧心摆弄的日子里,永远保持着一份从容不迫跟悠然自得,这也恰恰就是扬州人处世的态度吧。
行走扬州,总也忘不了那里景色醉人、文化灿烂,日子很长、时光很慢。每每想起,心就变得柔软,好像又坚定了那颗热爱生活一直向前的心。
阳春三月下扬州心情随笔 篇2烟花三月,下扬州
花一开,就出发吧;风一吹,就奔跑吧;若喜欢,就大声说吧!趁阳光正好,微风不躁
——题记
最美不过春天。春风十里,莺飞草长,繁花盛开,朵朵娇艳。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像一朵向日葵,努力的将我的脸朝向太阳,吸取着它的能量,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烟花三月,据说该下一趟扬州呢。于是,两张火车票,一个邮差包,一双帆布鞋,一顶遮阳帽,就这样,一个人的旅行,开始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就到了火车站。我选择了坐公交车,也欣赏了一路的风景。
旅行,是个心灵舒适的过程。如果,你觉得很累,可以,那必定得是身体,绝不是心灵。在东关街逛了许久许久,只是简简单单地喜欢这种灰白相间的格调。是的,有点像老照片,或者是古代画家手下的点点笔墨晕染。
唯美食和风景不可辜负。风景固然美,但是美食也是一种美。尝了阳春面,吃了三丁包,蟹黄包以及千层油糕。当然还有甜蜜蜜的酥糖,甜到心坎,心里美滋滋的。此季节,也正是荸荠上市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要尝尝的。没错,还有闻名全国的扬州炒饭,等等。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座园子,其中又含有多少故事呢。经过岁月洗涤的,留下来的,都是最好的。我想,何园就是这样一座有故事的园子吧。我惊讶于它的大面积,但是我却更敬佩它的沉淀。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瘦西湖,也是这样的一个西子吧。虽然瘦西湖,并不如我脑海中那么仙逸,但这样也更真实。漫步在湖岸,岸边垂柳,风吹桃花十里香。我用眼睛拍下了瘦西湖,我以为我拍下了整个春天,偷偷藏在了心里。
风景美,人更美,生活最美。许许多多的游客,都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同一个地方,只因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是美的,春天的扬州更美。有美景,有美食,当然还有美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必定是幸福的。没有过快的生活节奏,大家和和气气,互帮互助,悠闲而舒适。如果,到了退休的年纪,择这样一所城市,以终老,也是一件相当美好的事,你说呢?
旅行,也是一场修行,温柔了岁月。或许,岁月的美,就在于它必然的流逝。但是,唯有我们的记忆,不会流逝,或者说,流逝的不那么快
花都开好了,青春在路上,满目都是风景,你,准备好了吗?
阳春三月下扬州心情随笔 篇3柳絮如烟,繁花似锦,扬州三月让不少文人墨客为之倾慕动容,何况我一个小小人儿。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若误入藕花深处的精灵,与我邂逅的却不是夏日的荷而是春日莹莹的琼花。伴着初升的太阳和大明寺中小僧徐徐敲响的晨钟,就着一股清风送来的'檀香烟火,花淡淡,叶蓁蓁,这便是三月杨春,肃穆祥和中的生机勃勃。
出了古刹以是日上三竿,早起风还夹杂的寒流如今已被瘦西湖晒暖日头的波光粼粼给润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首瘦西湖,叫我爱上湖边的杨柳,井然有序的虹桥,还有这十里如少女身段般的蜿蜒。那天不知是不是该说运气好,遇上了贵如油的绵绵春雨,淅沥的雨水似在唤醒沉睡的廊桥,趟过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那么的有味道。这便是三月杨春,如深宅大院的闺秀,透着娇羞和偶然见的怦然心动。
吃过了午饭雨已经停了,嗅着雨后独有的清新,伴着个园的竹香,仿若雨后春笋,整个人都松快起来。个园中的绿叫人不忍映在心里,不是夏日的碧色,是属于春日的幼嫩,柔软的细尖儿上还挂着方才的雨水,在若影若现的太阳光下闪烁,一片晶莹。山石跌水在其间,三两好友一壶新茶,这便是三月杨春,繁华俗世中的一方乐土,安逸闲适。
日暮时分,夕阳也是柔和的美,古运河畔两侧已是灯火通明,霓虹绕河三两圈,神仙不知哪凡间。河畔的梅花褪去了狂傲,沉溺在桃花的娇嫩中。我乘着小船,划向湖中央,那光影交错,美的那么虚幻,夜风徐徐散播着春意,辛勤的布下一日更胜一日的生机。不知是哪儿吹来的风,它带着一阵香,像早晨寺中点了鲜露的琼花,又似雨后修竹的清新,更像两岸醉人的桃花所酿,这大抵就是春字相同,春色不同的味道,却又如出一辙。这便是三月杨春,没有浓烈与激昂,却不乏生气灵动,就那样徐徐的,徐徐的乘着清风,吹进我们心里。
阳春三月下扬州心情随笔 篇4千年繁华知何处,梦魂萦回是扬州。向往已久的,在浓荫烂漫的烟花三月,沐晨霭暖风,揽千里春色,一路东行,如约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这首送别诗使扬州闻名天下,烟花三月,更是冠以扬州无尽的浪漫和诗情。三月扬州,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只等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与扬州最浓情不化的晚唐风流才子杜牧,写尽了扬州的美丽与繁华,也寄予了他诸多的绮糜和艳恋。遥想千年,少年才俊不被重用,“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毅赴吴兴,在淮南节度使幕府中任推官,十年情缘,十年梦幻。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 , 赢得青楼薄幸名”。让后人生发多少唏嘘和感慨。
扬州的美,在水,在桥,在园,在楼。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身在仕宦,心留江南,诗情画意,梦里魂牵。
柔美的江南,更是浸润出娇媚温婉、楚楚可人的江南女子。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无数词人极尽婉约之辞,发出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的慨叹!杜牧的《赠别》袅袅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更是道出心中无尽的爱慕和眷恋…,情之所钟,心归何处。
扬州的水,才是造就柔美江南的精 灵。古老的大运河贯穿南北,发达的长江水系,扬州自古以来,成为东西南北中,水上交通枢纽。帝王将相,江都南巡;才子落魄,江南寄情;商贾往来,繁忙漕运……扬州见证了太多的繁华过往,沧桑烟云。隋炀帝三下扬州,“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何等繁华绮糜!骄奢*逸令人发指,也侧面 映衬出国力的强盛,扬州的富庶。姜夔解鞍少驻维扬,竹西佳处,荠麦弥望,感慨今惜。赞杜郎俊逸,豆蔻词工,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今日大运河,波色潋滟,千帆点点,两岸菜花黄,桃花红,梨花白。
扬州兴化千垛油菜花海,正上演着一场盛大的油菜花事。百亩油菜花铺天盖地,铺成一片耀眼的金黄。游人如织,歌声如潮,香味弥漫。徜徉其间,蜂飞蝶舞,暖风熏染,甘醇如酒,心醉神迷。花间留晚照,丝巾舞春风,摇摇冶冶黄,姣姣丽人面!遥怜故乡情,低首依田园…
春江花月夜,扬州瘦西湖!梦里依稀曾相逢,珍容芳姿今日见。
在春风和煦的时光里,你嫣然的一笑,仿佛就醉了江南。
瘦西湖的瘦,名副其实。瘦在精致,瘦在秀气,瘦在灵动。亭台轩榭,花池水沼,玉带小桥,扶疏花木,无不错落有致,布局精妙。一处一景,步步皆画…
刚进园门,一阵浓郁馥香扑面而来,甘醴香淳,沁人心脾…,郁金香娇艳摇曳,紫荆花含烟笼霞,碧桃,菊桃,樱花,海棠,迎春,争奇斗艳,交相生辉。花圃婉蜒,奇石嶙峋,格花回廊,曲径通幽…,河水清澈,水光滟潋,乌蓬船缓缓摇来,摇醉了一江春色。
啊,二十四桥。玉砌雕花,长虹卧波,衔岸接水,流畅典雅。“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遥想千年,笙箫红管,佳人何处,梦魂俱远,才子断肠!“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桥上眺望,脚步斑驳,重叠着多少动人故事…
河道纵横,阡陌交通,姣花照水,流瓦粉墙…这样的景致,需遇见一位丁香姑娘,愁怨散去,窗扉开启,得得的马蹄,亦不再是错误…
扬州,扬州,天涯海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
有关写围栏的散文随笔:处处围栏的城市
从一座街灯走向另一座街灯。却分明发现,每一座街灯都是另一座街灯的倒影。至少,余光将黑夜炸开一道光明的裂缝,也让城市的黑暗得到恐慌。从一条街道走向另一条街道,高楼上空悬挂的上弦月没有再次缺角、三更天的也没因为有人流浪而停歇。如同我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城市走向农村。一边噙满泪水,一边挂满笑容;一只脚迈出了农村的闺房,一只脚还在城市的门槛外。
城市的生活让我怀恋农村的时光。虽然没有数年前蹲在草囤边,向往城市天堂般生活那样强烈,但此刻也迫切希望城市的电断了,相互看不请对方的面孔,黑漆漆的。偶尔月儿撩开厚厚的云层露个笑脸,顿时月光洒在草囤后两个说着情话的男女身上。然而城市没有这样做。几对入城的男女被城市的钢筋与混凝土凝固了,偶尔努力去解冻,也像初一十五吃素的.善男信女相聚一堂,一切淡淡地。
城市的门永远开着,但门后面是什么,没有人去想,想的只是挤进去。农村的门也永远开着,很多时候,是为了一场壮观的别离作背景。农村的门,门槛不高,或者说没有门槛,只有门帘。掀开帘子,谷物的醇香飘满屋子,当然也飘着羡慕和诧异的眼神。城市的门是无形的。有人不用推,也就进去了;有人推了一辈子,最终还是在门外。
清晨醒来,没有勇气推开门,害怕门的那边,还是同样的生活。然而还是推开了。公交车穿梭在我的视线里,农村的牛车碾在我的脑海中。多年来的忙碌最终将我倒挂在门扣上,门开我进城了,门关我出城了。每次门开,我带着喜悦与使不完的牛劲和憧憬进来;每次门关,我扛着大包小包的无奈,打着廉价的领带出去。
城市的门释放着、浪漫、恐慌和紧张,当然也释放着暴力与温情。城市的门是用血与泪和千万年的勤劳铸就而成。其实城市的门很精彩!不管进了门还是正在进门,只要接近,毕竟让我飞了,飞在城市的夜空。一排排街灯宛如乡亲父老和城里人的眼睛,撕裂了城市的黑暗。
城市的门有时很狭窄,根本容不得两个相互排斥的人同时进入,但却容得下两个同心的人捆绑而出;城市的门每时每刻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更换门联的内容。或喜悦、或悼念、或相思、或发财、或破产……没有谁去注意谁在更换,没有人愿意排队等着更换。通常情况下只有两种:主动或被动。
城市的门有时满布电网。这种电原产心灵,这种网来自心结。也许触摸会产生火花,将我烧得体无完肤直至死去;也许触摸会被网住,直至等待下一个触摸者的到来,方将我释放。只剩一根长长的线,时松时紧地缠绕在喉咙处。也许这种电使我激流勇退,也许使我信心百倍。于是,要看我怎样编织这张网,然后又怎样剪破这张网。
城市的门如同守闺待嫁的妙龄女子,痴痴地等待心爱的人儿来开启。有人的爱情很甜美,却因为城门紧锁,注定一辈子惆怅门外;有人轻易地打开了这道门,十年的婚姻却逃命似的离开了这座城市。
有人死去,是因为这辈子无法打开这道门;有人活着,是为了这辈子努力关闭这道门。活着与死去,本来是瞬间的事。但有的人在门内坚强地活着,是为了今生出门壮烈地死去;有的人相信在门外隆重地死去,是为了来世在门内简单地活着。
从一道门走向另一道门,或推开或关闭。门后面总有一个故事,门前面总还有一道门。我无法打开一道门,也无法关闭一道门!
描述城市的精品散文欣赏
不知何时,我家附近的马路上树起两道大半人高的围栏,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隔离了,加上马路两旁原有的人行道和马路间的围栏,一条马路就有了四条围栏。不消说是为了安全,更准确地说为了广大百姓的安全。好呀,为了安全,想得周到,想得细,不惜工本。想想觉得在马路上花的钱真不少,围栏都是钢材制作的,疏密有致,或是不锈钢材料,或是烤漆材料,总之大气大美。
可是,小小的一条马路,被围栏分隔得仄仄,总觉得滑稽。先不说道路美观、实用、方便、安全,得花多少钱哪,耗多少钢材呀。
一条马路,四条围栏,一个城市有多少马路?合起来几万公里,几十万公里?我们的城市,仅是马路上的围栏,能绕地球几圈哪,抵多少个万里长城啊!有谁算过,得耗费多少钢材,多少资金?好在我们有的是钱,我们的钢铁生产也了不得,不再像大炼钢铁时那样,砸锅砸盆了。但钢铁毕竟是高耗能高耗碳的东西,现在提倡低碳生活,却高碳维护道路的安全,?亏老先生下手?。
说到安全作用,那是肯定的,但似乎充分而不必要。围栏阻挡了汽车占道抢道的,阻挡了行人乱窜马路的行为,可是有那么多司机和行人专注违法吗?硬要横窜马路的,不是照样能跨越。在学校解数学题的时候,大家找必要充要条件,工作了,解决实际问题时,怎么不考虑充要和必要呢,就要那么多不必要的耗费吗?没见我们搞宣传的领导冒着不文明不美观的骂名,像城市牛皮癣一样,到处悬挂张贴标语宣传品,在教育警示着百姓吗?
不仅是我们的道路,公园也同样,城市公园免费了,但仍有围栏和铁门,仍有开门关门的保安,高高的钢铁围栏,有的甚至带尖刺和电网,里层外层,围着圈着,外层是防止人员随便进出,里层是保护草地保护树木。一切为了安全,为了保护公共设施。但是,傍晚六点或七点关门,老大爷还要健走,大妈广场舞还得蹦跶。每当看到尽心尽责的公园保安提着锁头呼唤余兴未足的老人离园时,心想,免费了,为什么还要开门关门,还要设围栏大门,怕破坏?怕出事?环境优美的延中绿地,人民广场绿地,及新建成的滨江绿地,无遮无拦,昼夜大敞,难道被糟蹋得不成样了,祸事连连了?
说到围栏由来,我无法考证,可能也不会有什么专家会研究围栏的历史。我想,围栏或许就是和围墙孪生的。围墙阻挡人,围栏应当是阻挡动物的吧,但都是保护自己或集体的生命,财产,财物和隐私的。自古以来,有钱人家盖房,都要砌高高的围墙,精致的围栏,结实的大门,有钱哪,生命金贵呀,怕人偷抢,怕人谋财害命,怕私密外泄。平常人家,尤其是农家勉强盖了房,没财力了就只能树圈围栏了,虽没有什么财产可让人偷抢,但牲畜要圈的,野兽要防的。私有制社会是这样的。
现在城市寸土如金,私人盖房砌围墙树围栏的怕是少了,保留的高墙大院还不少,在高高围墙里,有着安全保障的都是些神秘非凡人物,有否偷盗抢杀,和百姓无关。现代居住小区,越是高档,围墙和围栏也建得越是雄伟,安保也更负责,业主也越有安全感。只有老小区,底层平民的小区,破破烂烂,围墙和围栏都形同虚设,大门进出更是随便,自由,但也没听说比豪华小区不安全。
要说严防严守的是工厂、仓库、部门、机构。部门。经济部门和机构,海了去了,有国有集体个体,有公司工厂店面场所,一切有经营的,有往来财物的,都要提防财产财物遗失,被偷盗被破坏,所以必须要圈一个圈,要建牢固的围墙围栏大门并设警卫。
而及各种机构的围墙围栏和门禁都是那么地高、大、上。从乡镇到省部,各机构,各部门的围墙围栏个个都是那么地雄壮威严气派,加上层层保安,甚至荷枪实弹的武警站岗守门,让人不寒而栗,让人望而却步,让人诚惶诚恐,还有谁能来破坏,偷盗,起哄,没事找事。权力部门么,在某些人的理念中,不是闹着玩的地方,没有点威严是无法实行权力的。时代进步了,旧时的衙门要换代升级。
现在,我们的城市除了商业街卖场,我们的居民区,马路,工厂,公共服务机构,公共游乐休闲,公共绿地等等,还有哪些没建围墙围栏?
其实,君子不用防,小人防不住,围墙围栏能起的作用,有限。
前两年,听说中央出了个文件,要开放封闭小区,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单位大院?就是部门,?打开?就是拆除围墙围栏。去年就有河南省的清丰县带头实施,带头拆除了办公楼的大门和围墙,拆除了多家行政单位的大门和围墙,敞开的绿地和花园长廊,让周边居民享受到了优质的公共环境,群众无人不拍手叫好。而早在下文前,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已将大院敞开了。但尽管有带头的,却?后不见来者?。说是大院?逐步打开?,两年多了,没有听到更多的打开大院,拆掉围墙的消息,我们城市的这些机构,依然壁垒森严,警戒重重。居民小区从封闭到敞开,争议颇多,困难很大,毕竟涉及业主的权益和安全,百姓一下子不能理解的,而机构围墙的打开,应该没有太多的理由了吧,况且还是中央的要求。那么迟迟不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机密、安全?受干扰、受影响?
其实,我们这个为人民服务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它拥有的机密,远比其他国家要少得多吧,当然私密不去说了。像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要渗透干涉世界各国,对人民还要搞些阴谋诡计,有多少不可告人的机密和秘密呀。但是人家白宫照样开放,州府县府市府照样开放,而我们怎么就迟迟不能?打开?呢?
说远了,说大了,这不该是我平头百姓操心的唠叨的。但总觉得,我们的城市处处都是围栏围墙,看了不舒服不畅快,就像有事没事,身上日夜穿着一层防身的网编盔甲。
作者: 上海 清心客
公众号:新长江文学
海绵城市,高二随笔500字
灰色的天空,是城市的底色。城里的人们,生活得很忙。哪怕不忙也装得很忙,这是他们的文化。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述城市的精品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城市的精品散文欣赏:城市映像
灰色的天空,是城市的底色。越是万里无云,越容易看到灰霾载沉载浮,也越清晰地看到工厂和街道的上方轻烟袅袅。万里无云的日子是很少见的,也只有此时城市才犹如卸了妆的风尘女子,展现出难得一见的真容。城市疲态尽显,万种风情不再。
城里的人们,生活得很忙。哪怕不忙也装得很忙,这是他们的文化。男人经常对自己的老婆说要加班,哪怕他们是去饭馆里喝酒,去茶馆打牌,或者去什么、RTV或夜总会取乐。许多重要的生意都是这么谈出来的,这个城市的某些重要决策也是这么出来的。
城市把自己打扮得洋气,洋气是外显的,洋商标洋招牌举目皆是。有些明明是国产的,也非要叫什么?马可波罗?、?凡尔赛?、?巴黎左岸?等等。不这样做似乎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城里的女人用香奈尔香水,提LV包。如果你不知道LV,那么你不是脑残,就是落伍了。这是个来自法国的奢侈品牌,每个包的价格从5000元起跳。LV满足了城里人小小的虚荣心,这点虚荣心对于欧洲那帮来中国维护知识产权的人来说,起先实在是难以理解。后来,他们看到以乱真的LV成品,注意到令人垂涎的价格以后,忍不住也在城市的街边摊偷偷买了几个。
城里的洋气摆在那里,一眼就能看穿。城里的洋人越来越多,黑的、白的、棕的,各种肤色都有。语言呢,波斯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还有蹩脚的中文,总之你能想到的都有。这些外来的语言和国语、地方方言夹杂在一起,好像琴箱在呜呜地轰鸣,热闹极了。城里的人对此习以为常了,他们骄傲地认为自己的城市成了全球化的中心。
这些洋人多半是来经商的,他们的生活无非也是吃喝拉撒睡。不过也有例外,去年有些无聊的人,居然煞有其事地在我国某个大城市测起空气污染指数来了。PM2。5,这么专业的术语城里人理解起来却毫无困难。因为城里的人们对谣言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渴望,人们的思维和信息来源也是碎片化的。他们天生对碎片化有一种强大无比的理解力。往往一条短信,或者微博里的一个转发,或者某天某只蜻蜓无心的一次空翻,都会让城里的人们莫名躁动起来。谣言就象扔出去的飞碟,很快就在城市上空盘旋起来。PM2。5已经妇孺皆知,人们忽然都觉得空气实在不好,骂娘的口水几乎足以淹没环保局和气象局的高楼。
这件事情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测量并公布PM10了。公布PM2。5的城市还不多,据说是因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它几乎是不可能达标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城市的管理者对自己没把握或明知不可能的东西有一整套成熟的处理办法?高高挂起或者解释安抚。这次他们用的是解释和安抚。人们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不是满意空气质量,而是满意于自己小小的坚持和胜利。
我这么把城市说得一无是处,是因为我是来自农村的。我固执地认为,城市是个离乡背井、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少年,乡村则是落叶归根、经历风霜血雨的垂垂老者。城市用来拼命,乡村用来埋葬。城市用来遗忘,乡村用来怀念。不过,我这么批评城市,我的心里再阴暗,我的良心仍是很不安。城市并非一无是处,你看这些年来路越来越多,公园和绿化也越来越好。
城市新的住宅小区和工业区都种了许多树,通往工业区的大道象千年前的长安街,可以四平八稳地同时跑八驾马车。大道中间的绿化带也宽得可以跑四驾马车,稀稀疏疏种了若干的花花草草,还穿插着一些会开花不会开花的树。
城市的高楼大厦星罗棋布,繁花似锦,却也喧嚣嘈杂,轻易就把人搞得头晕脑胀。久而久之,城里的人免不了怀恋起乡下的鸟语花香。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机会。于是,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就把自己的楼盘命名为某某花园,某某洋房,?你家就是公园?,?把氧吧带回家?等类似广告满大街都是。许多楼盘的绿化确实做得美轮美奂。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象饭店里造型别致的饭菜,轻易就能勾起你的味蕾。
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城里的房产商并不太用心。举例来说,许多房子地板不够厚实。这样的后果很严重,因为楼上的鸡飞狗跳你能轻易听到,而你自己和老婆的声音也轻易地就让楼下邻居听到。城里左邻右舍通常是老死不相来往,可是彼此又知道那么多秘密,就越发显得尴尬了。
城里的基建规模越来越大,同一条道路经常开了又挖,挖了又开。有时候是埋水管,有时候是装宽带,有时候是埋煤气管道,所以总是来回折腾。街上不时可以看到一种挖地道的机器,它匍匐在绿化带上,伸着长长的钢铁脖子,嘴巴跟穿山甲一样钻进地里,它们是用来快速开挖宽带线的。城里的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一种叫?互联网?的东西,因此到处都需要有形无形的网络覆盖。城市离了它就无法运转,城里人象一样每天都要上网,哪怕停一天都会集体抓狂起来。
城里的人盖房就象河南人摊烙饼,一圈一圈往外摊。零零散散的几个公园就像巨大烙饼上撒的几根葱,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怎么看都象一个蛋。城里的高楼清一色的钢筋水泥,外墙清一色的瓷砖或马赛克,和卫生间的一模一样,内衣外穿。城里时髦一些的女人也经常这么干,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看那些高楼,也有同感,喘不过气来。因为地价越来越贵,因此楼只得越盖越高。从空中俯视,这个城市象一副巨大的烙饼,中间低,外缘高。站在城中心,看不到天际线,只有高高矮矮的楼房连着灰黄的天空。
夜晚,街灯总是不知疲倦地亮着,连麻雀都觉得讨厌,叽叽喳喳到很累了才能入睡。街灯的颜色通常介于**与白色之间,总之,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暧昧的颜色。
每个路口和生活小区都有无数的摄像头,形状和用途也各不相同。有的抓拍交通违规的,有的是震慑小偷。小区里的那些摄像头,除了防火防盗据说还能防止群众聚众闹事。我用群众这个词是十分准确的,因为这些摄像头无一例外都是官方安装的。城市的夜里,它们象猫头鹰,警觉地俯视大地。不要说人,连老鼠都被监视居住了,很难有一只过街的老鼠能逃过他的眼睛。老鼠已经被严格看管起来了,城里的猫全是宠物,那些真正的猫头鹰早就迁移到乡下去了。
我热衷于享受着城市带来的各种便利。有早班车、早餐工程,有早报、日报、晚报,有八卦,也有财经消息,有女人,也有窈窕淑女。有建筑工地,有抗拒拆迁的城中村,高楼顶上偶尔还可以看到迷路的蜻蜓上下翻飞。
我,天生好奇,当然很享受这一切。其实,我并不关心城市的外表,我关心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每个人都那么不同,每个人、每张脸都是有故事的。或者精彩,或者平淡,或者欢喜,或者伤悲,不细细揣摩,你是不会知道的。
有人诞生,有人死去。有寺庙的暮鼓晨钟,有教堂的赞美诗。有祈祷、祝福和爱的絮语,也有仇恨、诅咒、阴谋。有**中奖的儿,也有投机失败的跳楼者。城市里有好人好事,也有谎言肆虐。城市包罗万象,光怪陆离,人们既想远离,又沉迷其中。
描述城市的精品散文欣赏:漫游城市
珠海
那天晚上,从海潮磁性的翻转声静静沉睡,身体下仍然感觉出密封地透不过气的泥沙,海风从帐篷后方的缝隙渗透进来,偶尔的一波海风附带着远处海的腥味。对人的嗅觉不止着感觉仿佛来到一个遥远的海平面前。梦境中,海的身影在渐渐接近自己。开始为自己讲述一个个关于水的故事。
我想起我的小镇了,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忍不住想到自己那残脆不堪的小镇,想起那些印着泥巴的建筑物,在荒凉中鼎立的豪华高楼,想起从垃圾河第一个拐弯口买早晨的第一杯豆浆,并沉默地开始一天的路程,想念着那个小镇,有熟悉的烟火以及气味,能够从窗口女人炒饭时的背影,被橡皮虬起的长发在背后顺滑地竖直着。
模糊中,帐篷外的世界下了场大雨,水从缝隙中滴落在感官上,听见周围熟悉的某个人的窃窃私语,在头发被水浸湿之前,梦又静悄悄地来袭。
从珠海的候车道上闪烁地盯着旁观的人们,据朋友说,珠海是最像汕头的一个城市,山不多,人不多,总有许多空旷的位置突兀地显示出来,三月里,能在城市中弥漫海的气味,夹杂着鱼腥味淡淡的芳香。只是,这座崭新的城市出现不了汕头一些憔悴而又有味道的老建筑,以及闲适的人流与车辆。在行走中唯一心动的是看到某一棵被城市汽车尾气熏得发黑的树木,宛若让人想起了家乡。想到从计程车上看待家乡喜庆的场面,大在新河边诡异地闪烁那种场景。每一趟旅行,总是少不了反复地对照与回忆。怡然自得。
我们的八个人如同一条细微的纽带,从城市这头悄悄移动至海的边缘,从机场下车的时候,感觉稍稍有些晕眩,炫目的阳光从下车一刻开始惊天动地般地催化了身心的力量。海的气味愈加浓烈起来。盯着前方的钢筋地平线,知道海,就在眼前。
珍惜着八个人共同玩耍的时光,让我们像个孩子一般彻彻底底地玩耍,然后再像翻看老相册一般回忆我们共同玩闹的时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虚此行。
从中山出发向海边,宛如路走尽后的世界镜头,海给我的感觉有种天涯海角的意味,当你真正地因为前方的路而发懵时,那种感觉如同走到自己的世界尽头一般。迷恋海,因为迷恋展望,迷恋超越。欲望如同一张割不破的网,焦心的欲望谜团却只能交给大海来解释。
到了迈向成熟的十八九阶段,再能深深迷恋的东西已经很少很少。除了车,那个气味嘈杂的空间,满眼憔悴的人影,飘荡的几首歌在劣质的音响中叙叙而鸣,朋友瞌睡的身影在倒影中随着视线渐渐融化。一个闷热的下午,车道疲倦的人们的裤脚在眼前模模糊糊地摇晃,那么多人的背影在视线中摇摇晃晃,有时会害怕,会从这些拥挤的人们捕捉到一双神情的眼睛,上面闪烁着熟悉的光芒,那种感觉如同年幼时候因淘气时候走散在火车内那种茫然之后的惊喜,惊喜的是眼泪磨砂之后最终看到了母亲温柔的高跟鞋出现在眼前。
离家久了,还是淡淡地想回家,却拒绝了在这个期回家去,理由是害怕那些在生命中反复出现的离别情景又一次重现,游子在想家的时候,会选择自己更加疯狂地流浪,加快着自己的步子在荒野里自娱自乐,游子的是属于孤独的,在旁人看来简直是难以置信。
这一次,我想真正意义地去一趟海,甚至期待在半路中下起一场雨,雨后的海水会有梦一般的冲击与荒凉,如同分不出是记忆还是梦的那一片灰白的海水从视线唰唰而远的画面。海的世界拥有着可人的海平线,在某场思考中,开始向往着将身体彻底地埋进海平线中舒畅自己,关于海的这场旅程,注定成为成长的一块烙印。
广州
广州是第二个让我感受到孤独的城市,夜间更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的气味。最后一班地铁上稀有的人流,能从长长蔓延着的车厢中看到很远之处偶尔出现人的影子,远处的人们模糊的手指比划着莫名其妙的形状,在惨白的灯光下摇摇晃晃地安静着。那个夜晚,就连地底以下那轰隆隆的回声也愈显宁静,如同开到世界尽头的末班车般充满着嘈杂的安详。
原来嘈杂的人流更能反差出广州的孤独,夜晚的平淡斑斑点点地反差出白日的轰轰烈烈,偶尔地在人群中暗暗地发懵,对着某个角落在行走之中深深地凝视,这是一个能够让我漫步上一天的城市,黄昏之际,高楼大厦逐渐星星点点地开放,灯笼状的路灯在某个街头突兀地闪耀着,宛若家乡新年时候特意展放出来的五彩灯笼,在车窗暗透明的光环中发出梦幻的光线。
还记得小时候从朦胧着睡意盯着车窗外四颗灯珠状明黄的路灯,照耀着一小方块热闹的中心城,车子在喧哗中经过了这样一处两点,慢慢地驶入黑暗。黑暗之际,玻璃窗前倒影出妈妈手中的手电筒,丰满的手指在电筒上关怀地环绕着,出其不意地透漏出温暖的神色。当花格子长连衣裙在故乡肆意流行的阶段,经常能看到妈妈和姑姑们在风中飘扬的影子,晾干的衣服间女人的神色带着生活中的安宁。只等夜色渐渐黑下来。女人微笑的脸消失在没有路灯的晚上。
那些与路灯谈恋爱的幼年时光,带着稍许的异想天开与奢望,喜欢着自行车奔驰的风味,在稻草中脚尖轻轻沾地,那时候的思绪如同风筝般随意而又易断,常常快乐扼杀在卡在自己喉咙的一声熬哭中。由于家庭的种种变故,渐渐地沉默下去,儿时的玩伴如同云烟般飞快流转,终于造就了一个孤独的以后,在从此的钢筋水泥道路上,习惯上了一个人步行与凝听,一个人等候彩虹以及想象着高山流水。
四颗交叠而成的明珠路灯最后改造成标准的二珠荧光灯束。某个夜里偷偷地在我们的视线中暗暗舒放,那个时候的我们早已失去了那一扇车窗,靠着双脚沉重地踏在市中心的公路上,身体紧紧地贴在亲人的皮肤上,仿佛颇不记得地想着将那些稀少的热量汲取保存起来,常年守护着淡淡的心痛。保护着家庭神经兮兮的紧张关系。害怕着,某句争吵可以促使亲人脸上淡然的微笑噶然而止。
那一年又是哪年了,我心里始终模糊地保留着某些片段,以及那些清晰梦幻的珠状路灯,那时候的妈妈会偶尔地穿上爸爸的服装,西装裤牛仔装,带着烟灰的味道以及脾性,将头发疏得直板,镜子里她有时微笑地注视,那时候三岁的妹妹早已被抱在怀中欢笑出影子来。
家乡是第一个让我学会孤独的城市,常常在某个环境污染严重的角落局促不安地辨不清方向,仔细问清自己原来是无路可走,那熟悉的暗街与明路,偶尔一个孩子的笑声从过道中缓缓而落,拐过哪条巷,能看到那个味道清新的村庄,绿色盖住了所有的屋顶,蔓延而上,牵牛花犀利的枝子在阳光下温柔地安宁着,一个人呼唤,唱歌,摇晃,给自己的手指涂鸦,或者在垃圾场中暗暗地发懵,偶尔地期待着,前方出现一张挡住刺眼阳光的脸,面对面地发出真挚的微笑。只是,直到默默地长大,始终没有出现这样一个能让人温暖的人。后来,成长如同脱了矛的盾牌,因为空洞而无法再恢复当初的完整。孤僻来源的是心灵的某方位的空洞。宛如宿命,仓促而无法修改。
我的岁月在平淡中慢慢地推进,那时候流行过孟庭苇忧郁的音色,流行过梁咏琪对着信箱数着梨子时候仅仅一个侧面的微笑,流行过手指在百忙中旋转着柔和的笔尖,见证过最后一个儿童节的疯狂与伤感。长大之后的岁月,又是另一番欲说还休的进程。
在广州漫步走向叔叔的住处,郊区朦胧的路灯在楼房中半睡半醒中,夜深处有个孩子背对着我拍打着一颗轻巧的红皮球,嘴上暗暗地喃喃自语,突然就打击了内心深处的一个印象,看着回忆,总会有如此多的悲情与揪心,如同面对着这个孤独孩子的背影一般,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段回忆是突兀地存在并清晰地闪现的,它能够让你突然地眼神湿润,思绪从现实中暂时地脱轨。
关于对广州的感情,也许是因为亲戚熟悉的身影大部分流逝在这个宽大的城市,怀念儿时在这里的那些幽静快乐的时光,怀念奶奶在街头高昂的脸庞闪现出一个老年教师的睿智,在广州的日子,强烈拥有的是惯常的离别,因为人流的延长,连亲人朋友的笑容都变得闪烁难分。一次又一次,与朋友分开之前逛过那层机械的地铁门,一来回转身朋友早已消失在地下轰然的过道中,也许几秒钟之前响过一声轻轻的告别声,可以在害怕离别的朋友耳际旁温暖一段话,终究成为不可捉摸的幻声。
此时晚上二十二点21分,我站在地铁的机械门口,最后一班地铁从城市这头载着我们走向另一个远方,中途,同伴下了车,在玻璃窗上冲着我甩了下帽子,我站起身目视他消失在过道中,很快,车厢只剩下我一个人。空气某一瞬间骤然冰冷,莫名其妙地思绪翻天覆地。
我揉着肮脏的手机屏幕,亲人依旧暖洋洋的叮嘱,其中她出现在手机屏幕上,问我:你回来了吗?你还没回来吗?抱歉,这一次我打算不回复你,因为在这个地方再也让人想不到回家的渴求,只想这样一直走,跟随着眼界的敏感度,去到一个自己很久以前去过的地方,地回忆一番,大哭一番,然后,让自己真正地长大。
中山
喜欢上天台,不是因为那些属于一个人的清爽,而是抱着找一个人的快感默默地行走,我曾经试着寻找某个人在某个角落抽烟或者涂鸦时的侧面,对于某个动作的动容已经慢慢地成为一种习惯。我曾经安静地看着你的涂鸦,仿佛闯入了你的世界般的惶恐不安。那些悬挂在天台边缘的脑袋以及他们口中缓缓升起的烟雾,诠释着你的寂寞与你的荒凉。
中山市的天空永远带着宁静的气质,这是一个安静略显冷清的城市,安静地涔不进浮躁,冷清得愈显清高。从天台往下望,广阔的大片高山在学校背后诡异地朦胧着,空气中充满着带着雾气的迷离香气。曾经以为,只有高瞩的天台,才能带来一种飞天的快乐。
如今已试着不再看天台一眼,特意地,保持着俯视向下的走姿。每当路过一阵风的酷暑,听见了孩子鸣叫的时候,就会开始想起你的厌倦以及伤感了。
习惯从天台寻找一些过去的回忆,回忆起那段在没有护栏的天台上大声呼叫的岁月,关于姑姑的老楼房,从天花板延伸上去那滴着水声的天台,隔着太阳玻璃往外看永远都只看见阴暗的楼檐。在那个空间,经常有笑到一半后的孤寂,窝在一角落的阳光雨雾屡屡升起。
天台是一个能让自己反复地思考生与死的哲学的地方。偶尔回头,看见想看见的一张憔悴的脸从楼道中暗暗发出笑容,人世间最为美好的瞬间,就是那个时刻。
而今,我不再上天台,因为天台上永远都有你。答应我,永远那里都是你,好好地过,如你选择了堕落,毁灭的却是我们一堆从后方仰望的人。
偶然还会想起二中的天台,哒嘀嗒嘀的雨点从身体中倾诉与倾解,灰暗的岁月,一直等待着雨后阳光。反复,等待。一直到毕业,都是支离破碎的失望。
也许永远都会梦想着当初那片从玻璃窗上映照出来的阴冷的天空,天台给我的印象渐渐地沦为孤独。孤独是最大的杀手,抹杀了记忆中大段的独白以及欢乐。无限的悲哀从此如同流水般愈见浑浊。
中山市,这个陪同我们一起疯癫一起孤独的城市,不要介意我们打破了你潜在的宁静,当我们离去的时候,你的青山依然拥有着漫漫长河,透过那座山还是依旧看得到一片海,那些布满皱褶的海水,会一直闪耀到我们死亡的那一天。
描述城市的精品散文欣赏:城市印像
繁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摩天的大楼和闪闪发光招牌印衬出来的是星巴克;西餐厅外加德国烤肉等等豪华的消费场所,一派洋气的现代化城市。可是在这座城市缝隙里,为了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的人们却是在日以继夜的辛勤地劳作。他们与这座城市的息息相关,但是却与这些享受无缘。
你们避开了繁华的街道,避开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城市的一个角落里,或肩挑背扛或人抬车拉的忙活着。汗水和灰尘搅和在一起,看上每个人去面目全非。在一个角落,你一个人半蹲半跪地用铁锤铁钻敲打着一块块砖块石块。龟裂的手上沾满泥土,布满血迹。而你却还是那样的卖力地撬打着,翻过一块又一块带泥的砖块石块,再重新铺上新的。你精心地抹着泥灰。换了一块又一块,仔仔细细地左右端详着,就像一位艺术家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生怕有什么疏漏。这个城市就是靠你们这样一砖一石铺成的。
收工了,你归拢地下剩下的砖石,以免防碍行人晚上通过。你的眼神在四周移动,似在搜寻遗漏下了什么物件。你提着沾满泥土的破旧的工具包,蹒跚在人行道的林荫间,往你栖身的地方挪动,那里有你寄住的家和一块木板撘成的铺,那里是你摭风避雨的窝。你的身旁有流去的华车和靓女帅男。他(她)们衣着光鲜,举止优雅。他(她)们的漫步和你的蹒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场上的休闲人们踏着节奏载歌载舞在那里跳得正欢。你回避着人们那投来的蔑视的目光,摆弄着手中的工具柋,小心翼翼地从人群中穿过。因为,你也有自尊心,你也想活得冠冕堂皇。
你从边远的乡村走来,为了给家里简陋的房子添几片砖瓦,为了给上学的孩子攒几个学费,你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找到了这份临时的工作。晴天一身污,雨天一身泥。没有节日,没有医疗保障和劳动保障。病了无人问,累了无人怜。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傍晚收工来了,你来到路边的小餐馆,吱吱响的木头板凳,油腻腻的饭桌上,粗糙的饭和着菜,外加两碗白开水,就对付了劳作一天的晚餐。一碗饭两碗水怎么能解到了你劳作一天的疲乏和馋?你摸摸口袋里毛票还有三块三,老板再不发工资,明天的饭钱也为难。狠心沽上二两酒,饭馆的老板送上一碗酸腌菜,尝一口老白干,唉!这滋味真的很解馋!
夜幕降临了,你拖着疲惫的双腿晃悠在大街上,这满眼的高楼大厦有你沏上的砖瓦,这闪烁的霓虹灯下有你曾经攀爬过的脚手架。**院,夜总会,游乐场,酒楼宾馆亮堂堂。可惜都不属于你,你只是这个城市里的过客。城市的人们夏天开空调,冬天可取暖。周末可去健身房,节日也也可能去滑雪场。流线的豪车排成队,贼亮的外壳泛青光。你看看自己的衣服又看看自己的鞋,再看看那闪烁着莹光的广告牌。每天从自己亲手做的高楼门前过,怎么就不知道每个平方要卖一万多?你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己没日没夜去劳作,怎么这日子还是不好过?
任劳任怨是你们的美德,艰苦朴素是你们的传统。你们没有因为贫穷而自怨自叹,你们没有因为困顿而自暴自弃。你们勤俭,勤奋,坚韧而豁达。城市的霓彩使你想起了家乡的炊烟袅袅,摩天大楼比不过家乡的高山谷峡。汽车的轰鸣没有家乡的牛羊声脆,流行的歌舞没有家乡的山歌嘹亮,在你的心里也有你们自己的信念。因为你们在盼着自己的子女快快的长大,也许有一天你们的孩子也可能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因为你们自信,自信这个城市的人们应该知道,大厦建的再高些也产不出面包,城市的街道建的再漂亮也不能长出玉米高粱。等待这些城市修好了自己的子女在学校也毕业了,你还是会回去种地。因为人活着就得吃饭,如果没有粮食你们的衣服穿得到在怎么光鲜那肚子也是扁的。想到了这些你心里就坦然了。因为你有你存在的价值,你的工作虽然看起来卑微,但你的心灵更高尚。因为城市有了你们的辛苦而变得更漂亮。也许今天晚上你的木板床堪比那席梦思和钢丝床。
早晨,城市的人流还是那样的稠密,人们还是那样的忙碌。你们也还是一身泥水一身污的工作着,铁锤叮当,机械轰鸣。城市在美化,高楼在攀升。你们的身影活跃在城市里。城市里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城市的印像并不都是富人豪车和洋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你们的足迹,城市的每一处建筑都有你们的辛劳。你们才是城市的印像。
描述城市的相关散文文章:
1. 关于城市的散文
2. 描写城市天空散文
3. 描述城市的经典散文随笔
4. 描写城市的抒情散文作品
5. 关于城市发展的散文
城市里的蝉鸣散文随笔
常德自古以来便是一座亲水城市,濒临澧水和沅江,还有一条美丽的穿紫河穿过城区,汇入柳叶湖,这本是一片和谐的景象。但谁知好景不长,后来由于常德城区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原本美丽的穿紫河成为了一条贯穿常德的臭水沟,再加之防洪大堤的修筑,使得常德人民再也见不到水,也不愿见水。
后来由于常德市 *** 以及常德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常德穿紫河的治理工作终于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后来为了纪念中德友谊,也为了提高常德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影响力,常德市 *** 以及一些民间企业家共同投资建成了具有德国水城风情的汉诺威风情街。重新还原了毁于二战的汉诺威风貌,并在其中加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成为常德的一张招牌。
本周四,行走社团的成员在我校地理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并在负责人黄工的带领下,参观了生态滤池,了解了生态滤池的原理,并参观了污水处理泵站,了解了生活中污水的处理原理,同时也看到了污水中漂浮的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工人的艰辛,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和黄工在汉诺威之塔下合影留恋,并结束了此次活动,活动虽已结束,但环境保护和海绵城建切永远不会结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散文随笔即将被风沙掩埋的城市
我的耳朵是在那个初夏的正午突然被一种久违了的声音唤醒的。
那个正午柏油路边婆娑的法桐正努力地摇撼着并不肥大的叶子,盾牌似的将太阳扔下的“飞刀”噼哩啪啦挡在身体之外,呐喊着为城市晃着白光的路面赢得一片片黯淡的地盘。那久违的声音就是从一丛婆娑里冲刺出来的,尖利、亢奋、短促,或许还蕴含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
我困顿着的精神一振,像在遥远的他乡遇见了故知,竟有一种想冲上去拥抱和倾诉衷肠的热望。我在那棵会唱歌的树下停下脚步,扬起头,目光穿越层层叠叠的树叶,寻找,寻找我的故知。
我多么渴望再见到黑色短粗,有着一双晶莹的长翅膀,在一棵树与另一棵树间兴奋地飞来飞去,一直飞到诗里,飞过无穷无尽岁月的蝉。
可是蝉还是离人类越来越远了,像一个义无反顾坚决走掉的旅人,或许蝉自始至终把脊背对着树下寻觅的眼睛,正是对人类的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蔑和不齿。
其实,人类所谓的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说,何尝不是从蝉的世界里掠夺而来的.。当大片大片的树林被毁,当一座一座城市拔地而起,有多少多少的蝉被迫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还有它们的子女,在地下孕育了三年,或许再经过一场骤雨就能从暗无天日里奔向光明的树颠放声歌唱生活了,可是推土机用巨大的嘴巴毁坏了一切,打夯机用坚硬的拳头砸碎了一切……坚固的钢筋水泥让蝉的领地越来越小,到处变得坚硬的路面让蝉的子女成批成批的死去,城市终于成了蝉的伤心之地。
所以,乡下是蝉的乐园。蝉就像我的农民兄弟在乡下的土壤和阳光下快乐的成长、唱歌。“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乡下,蝉是让人感到愉快的,蝉是夏日里的一小块清凉,一小片让人心神安定的。在慵懒的中午,躺在竹席上,竹席铺在扫净的地面上,枕着院里绿树上高一声低一声长调小令般的蝉鸣,忽忽悠悠便睡了个十分熟。孩子们用细长滑腻的马尾巴毛弯成小圈圈绑在竹竿顶端做成简易的捕蝉工具,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昂了脖子套蝉,蝉便和孩子们捉迷藏,不慌不忙潜伏到一片硕大的梧桐叶子底下,或者一样飞过来飞过去,逗引的孩子们眼睛发酸,举着竹竿的小胳膊灌了铅似的沉。
城市的胃口越来越大,蝉的梦和它热恋的乡村正一片一片被城市蚕食,蝉只有奔波了,像流浪的歌手,从这里到那里,不停地奔波……
我把脑袋昂疼了,也没有找到那只误入城市的蝉,但它的声音仍然不断地从层叠着叶子的法桐树里传出来:干燥、焦渴和不平……
品读城市安庆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即将被风沙掩埋的城市
春有百花夏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当风沙肆虐,谁来挽救即将被风沙掩埋的城市 ? 此时此刻,我们要做些什么?
即将被风沙掩埋的城市
城市原本是居民住的地方,是如花园一样的城市,每天走在这样的地方如同走在一座充满美丽的花园,谁会想到现在的城市是什么样,居然是风沙漫山遍野绕圈的地方,居然是风沙包围城市肆无忌惮的地方,居然是谁也想不到会有这样一天,居民会为风沙忧郁不安。我们的城市在干什么,我们的居民在干什么,为什么风沙越来越大,为什么治理越来越难,投的钱哪里去了,是谁在负责任。总而言之,我要提出来问题呈现在哪里,有没有治理的措施,有没有管理风沙的,如果没有是不是不要这样的城市了?我问天,我问地,我问苍穹,我问宇宙,难道世界就是这样吗?难道社会没有能力治理吗?都在讲风沙,都在讲治理,都在讲生态平衡,请问平衡点在哪里,有没有答案,谁来给答案?是你吗?是我吗?还是随便的一个人?不要讲客观,不要讲没钱,国家投的钱还少吗?科学家研究的方向还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生态真的不能平衡吗?治理真的是这样难吗?
面对风沙,我问苍茫,我们还要不要治理,还要不要平衡,还要不要美丽的城市,如果不要什么也不用说了,任由风雨交加,任由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来吧,咆哮吧,吼叫吧,所有的一切全来吧,所有的一切全到吧,生命给你了,毁灭给你了,社会给你了,国家给你了,还要什么,还在坚持什么?不是在此故弄玄虚,不是在此危言耸听,我们的城市真的丢失了平衡,我们的家园真的找不回绿色植物的再生产,面对风沙我们真的是一筹莫展,真的是无能为力,面对自然我们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不是我们要反省,是不是我们要追问,是不是我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交给风沙,因为我们的生命彼此彼此顾及不了许多了。也许有人会嘲笑我们,你一个普通人懂什么,让你活着已是照顾你了,还要治理风沙吗?还要管理风沙吗?是呀,人活着不容易,管理风沙更不容易,可是风沙是哪里来的,去向哪里,总得让人明白吧,能不能治理,敢不敢治理,会不会治理,这并不是难事吧?
面对苍茫,我情不自禁想询问,是我们不想活着好吗?是我们不负责任吗?还是风沙肆虐而行,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治理风沙了,难道我们面对的是失败吗?难道风沙比战争还要可怕?我们是要战争,还是要风沙?我们必须选择,如果现在不选择,将来会坑害子孙后代,如果现在不选择将来必然坑害自己的国家,坑害自己的人民,坑害自己的民族。面对风沙肆行,我们必须有所选择,不能让风沙再继续下去了,阻止它,拦住它,逼得它离开人类,离开城市,离开所有的绿色植物。
风沙会听我们的吗?我们能治理风沙吗?这样的问题是可笑的还是严肃的?现在的我们没时间去想了,风沙的危害迫在眉睫,已是人类的敌人了,哪里还有时间想如何治理风沙,只有挑起拦住风沙的担子,保护城市不被浸染。这是当务之急,又是势在必行,没有时间联想了,匆匆忙忙上阵,面对风沙拦住就是了。可是拦住了又如何?拦住今天还有明天,拦住今年还有明年,风沙在增大,城市在缩小,一片又一片的防护林形同虚设,已经拦不住肆无忌惮的风沙了。风沙已经到了我们的碗里,是吃下去,还是吐出来,我们必须选择。风沙把城市包围了,而且是层层叠叠,眼看着即将被掩埋,真的无动于衷吗?自古以来,这座城市就有风沙,远古的时候曾经有一支军队被风沙掩埋,还有一支军队被渴死,古往今来,有多少军队在风沙中全军覆没,有多少普通人在风沙中成为木马?数不胜数的悲剧在此发生,都与风沙有关,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风沙肆意没有谁能治理得了。看看身边的树没有几棵,看看身边的楼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绿色植物廖廖无几,人类宁愿养宠物也不愿栽植绿色植物,这样的叛逆古今中外都少有。不是我在此悲观,实在是风沙太厉害了,别说掩埋绿色植物,就是我们住的城市也即将被掩埋。一百年前这里是什么样,一百年后这里又是什么样,楼台越来越高,风沙越来越大,土地层层叠叠不断增大,这样的危险不能警惕吗?
风沙会听我们的吗?我们能治理风沙吗?这样的问题是可笑的还是严肃的?现在的我们没时间去想了,风沙的危害迫在眉睫,已是人类的敌人了,哪里还有时间想如何治理风沙,只有挑起拦住风沙的担子,保护城市不被浸染。这是当务之急,又是势在必行,没有时间联想了,匆匆忙忙上阵,面对风沙拦住就是了。可是拦住了又如何?拦住今天还有明天,拦住今年还有明年,风沙在增大,城市在缩小,一片又一片的防护林形同虚设,已经拦不住肆无忌惮的风沙了。风沙已经到了我们的碗里,是吃下去,还是吐出来,我们必须选择。风沙把城市包围了,而且是层层叠叠,眼看着即将被掩埋,真的无动于衷吗?自古以来,这座城市就有风沙,远古的时候曾经有一支军队被风沙掩埋,还有一支军队被渴死,古往今来,有多少军队在风沙中全军覆没,有多少普通人在风沙中成为木马?数不胜数的悲剧在此发生,都与风沙有关,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风沙肆意没有谁能治理得了。看看身边的树没有几棵,看看身边的楼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绿色植物廖廖无几,人类宁愿养宠物也不愿栽植绿色植物,这样的叛逆古今中外都少有。不是我在此悲观,实在是风沙太厉害了,别说掩埋绿色植物,就是我们住的城市也即将被掩埋。一百年前这里是什么样,一百年后这里又是什么样,楼台越来越高,风沙越来越大,土地层层叠叠不断增大,这样的危险不能警惕吗?
听,风在肆意,沙在狂妄,城市在哆嗦中颤抖。这座城市不是没有人管理,不是没有人治理,可惜治理和管理是不同的概念,风沙不是每天都有,治理也不是每天治理,都是有时有阶段性的。遗憾的是,治理也是费力不讨好,每天早晨跑步时,总有烧纸的,灰头土脸,吸着灰尘,不断咳嗽,没有谁认为不应当烧纸钱,他们应当是理所当然。可是他们不想一想,这是城市,一个烧纸钱的影响一片土地,都来烧纸钱不是影响城市吗?风沙治不了,烧纸钱的遍地开花,这样的城市还有新鲜空气吗?不能再写了,再写会令人喷饭,得罪很多人,风沙得不到治理,得罪人是犯不上的,还是明哲保身,求生无过。我们是追求阳光温暖的人,可惜被风沙闹腾得吃不好睡不实,面对风沙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不得不向世人提出要求寻找共同点,治理风沙,还绿色城市,给人类居住一个美丽环境,而不是被污染的景象,如果连风沙都治理不好,焦裕录能答应你吗?
美丽的长春我的家散文随笔
第一章:皖山皖水
每一个日子,汽笛唤醒了黎明,长江这条巨龙,从遥远处走来,带着唐古拉的气势和威猛,一路奔腾。古城安庆,在朝霞中张开青春的面容。轮船剪开江上晨雾,风摇动着古塔上的风铃,日子就这样微笑着,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公元前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那条流淌千年的皖河,从天柱的深处走来,从古皖的源头走来,带着亘古不变的潮流,把一路走来的经历,刻在安庆这片土地上。
巍峨的宝塔,立在时间的深处;青山的晓风,江上的明月,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古铜色的油画。
“携两江三湖,伴青山别苑,纵情山水,傲然如塔影横江”
长江,与安徽简称来源之一的皖河会合,再绕城而过,奔腾不息,直达东海。菱湖、
莲湖和秦潭湖,如明珠镶嵌在城区;而绵延这座城市边缘的大、小龙山,则像一道有力的臂膀,护卫着这座八百年古城。
皖河发于斯,流入江,汇于海,古皖国里尽朝晖。
慧可大师南徙司空,中国禅宗由此发脉。
程长庚的锣鼓铿锵激越,它一路往北,唱出中国的京剧国粹。
山是它的筋骨,水是它的灵魂;水流的歌唱,山野的舞蹈,为我们打开一道通往远方的大门。譬如郁达夫,在他的中曾这样描绘安庆的莲湖:“东天天角上,太阳刚起程,银红的天色渐渐的向西薄了下去,形成了一种淡清的颜色。远处的泥田里,还有许多荷花的枯干鱼栅似的立在那里。远远的山坡上,有几只白色的山羊同神话里的风景似的.在那里吃着枯草。”
八十年过去,郁达夫笔下的山水依然,但却有了不同的颜色。
城在湖中,湖在山里,湖水,倒映着山影;山影,点缀着湖水,此时的城市,则是一幅梦幻般的山水画卷。
2000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68个,安庆榜上有名;2005年,院已正式下文批准,安庆市为第10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年,建设部公布国家园林城市名单,安庆市名列其中。
塔影横江,城塔一色,矗立于江岸的振风塔,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独立的人格和卓然的精神。
中国的倡导者和领导者陈独秀,曾经在他的自传别写到了这座七层八角的砖塔,他说,振风塔是陈家老屋门前的一管大笔,陈家一门秀才,正是得力于振风塔之特有的灵气。
安庆迎江寺住持圣权法师:根据2009年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研究所专家对振风塔的测量,塔体自地面至塔尖倾斜仅千分之一,这是国内现存砖石塔中倾斜量最小的,这其中体现着当时建造者的智慧,也是振风塔在400多年的历史中虽经历多次地震仍然挺拔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绿水青山是安庆儒雅的儿子,那么黄梅戏则是安庆素面的女儿。
发于乡野的黄梅戏,是民间家具上的雕花,是乡村农舍间的年画,朴素,可人,有几丝野趣,带几分风韵。她一身秀气,唱着《打猪草》、唱着《王小六》,风风火火地朝我们走来,即使是《徽州女人》这样的正场大戏,也分明还散发着时间打磨不去的素朴与纯真。
韩再芬:我出生在安庆,我一降生到这个世界,听到的第一声歌唱就是黄梅戏。我爸爸妈妈都是黄梅戏艺人,受他们的影响,我很小就学会了唱黄梅戏。
黄梅戏是田埂上遍处生长的蒿草,是弄巷炎夏的一纶凉扇,是山乡度夜的一盏油灯,是锅碗瓢勺碰撞的几声叮当,从某种程度说,她不仅仅是一处简单的地方戏,分明就是安庆人喜闻乐见的一出。
韩再芬:十三岁的时候,由我主演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开始在全国播映。那时候,一到晚上,安庆街头就很少有行人,大家早早地吃完饭,都在等着看那个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可见安庆人对黄梅戏的热爱。我也在那时候一举成名。当然,之所以这样,也得力于当时中国的电视刚刚普及。
皖江有声,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个迷人的传说;天柱无言,却放开胸怀,俯看这一片苍然的土地。历史,就像一本大书,迅速翻到属于今天的页码。潮涌皖江,风卷残月,承接转移,追赶跨越。历史挥动巨手,把时间定格在安庆的高度。二十一世纪的安庆人,正带着使命,带着智慧,挥动大笔,为中国,为将来,为我们的子子孙孙,描绘一幅瑰丽的蓝图。
登上振风塔,眺望那浩瀚千古的江流上一桥飞架、长虹卧波的壮丽奇景,流淌的思绪,让我们在感叹造化神功,感谢祖先的同时,更加激起创造的。
第一次进城散文随笔
在中国北方,在辽阔的松辽平原腹地上,有一座年轻的省会城市正在迅速崛起。从清1800年设立长春厅至今,在短短的二百余年的时间里,她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中国北方的森林之城、汽车之城、科技之城、**之城,它就像一颗镶嵌在东北大地上的宝石,时时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她的成长和崛起,不仅仅是改变了这座城市,也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她就是我的家乡长春市。
她是一座森林之城,她是一座绿色之城。当南来的第一缕季风拂过杨柳枝头的时候,千万棵梨花、杏花、京桃花已经悄悄的爬上了枝头,不待杨柳睁开朦胧醒睡的眼睑,一夜之间她们就花满枝头。从宽阔的胜利大街到幽静的牡丹胡同,从百万平米的梨园到几平米的街心花园,全都湮没在花海之中。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杏花、紫色的丁香花,把城市装扮的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伴随着温柔的春风,阵阵花香弥漫了整个城市,片片花瓣在整个城市里飘散。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诗人韦庄也写不尽这里的风流。长春人爱美、爱花、爱树,是发自内心的爱,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不仅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也建成了中国第二大的市内公园,既100多平方公里的净月潭森林公园,200多万平方米的南湖公园。这两大公园的落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绿色基调。长春人并没有就此止步,在拥有几十座城市公园的基础上,又开始了伊通河生态景观的建设工程,要在沿河两岸再打造上百个城市公园,为这座城市增加新的绿色、新的湿地。行走在这座城市里,从来就不缺少色彩,春天梨花飞舞、夏天湖水荡漾、秋天红叶满山、冬天雾凇树挂,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座城市、也在精心的装扮着这座城市。
她是一座汽车之城,她是一座客车之城。1956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运输工具,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新纪元。从当初的年产三万辆汽车到现在的三百万辆,使它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在当今的中国,每生产五辆汽车,就有一辆来源于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股份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同时建设的还有长春客车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长春客车厂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从普通的铁路客车、高速动车组再到城市地铁,中国现有运营的轨道客车有一半来源于长春客车。或许你没有开过一汽生产的汽车,但是你一定坐过长客生产的客车。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装备之城,全市每三名就业人员当中,就有一名从事与其有关的职业,这座城市的近一半的人口与它息息相关。长春人为拥有这两个产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产业。从最早的解放牌卡车到现在的智能红旗轿车,从绿皮的普通客车到白色的动车组,她们用汗水和智慧续写了中国制造的辉煌。当一辆辆汽车从自动生产线上驶下,当一组组动车从车间缓缓驶出,她影响的不仅仅是亿万人的生活,也推动着这个国家快速的前进。
她是一座科技之城、她是一座创新之城。在这座城市,或许是汽车、客车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把其它产业给遗忘了。其实不然,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两个小而精的企业也赫赫有名。始建于1934年的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生物制品生产基地,它研制生产的性疫苗和基因重组类产品,是人类预防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产品,尤其是高科技基因重组类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的首选药物。在半个多世纪里它生产的亿万支疫苗,守护了千千万万人的健康,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您曾经打过的疫苗,或许就有它的疫苗产品。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在为中国的航天、光学事业默默无闻的工作。或许他们做的工作过于尖端了,就连长春本地人对他们的工作都知之甚少。一颗吉林一号商业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它声名鹊起,名声大振。许多人都会惊讶,一个生产汽车的城市居然能够制造出卫星,是的,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颗,以一个行政省份命名的'商业卫星,它的确产自于中国长春。它是长春科技创新的最新成就,也是长春人的另一个骄傲。
她是一座**之城、她是一座文化之城。长春**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制片厂,新中国**事业的摇篮,先后拍摄和译制影片近2000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人到中年》、《开国大典》等经典影片继续书写它的辉煌。今天的**城,不仅是拍摄制作**的地方,更是长春人休闲的乐园,在这里不仅可以看**,而且也可以拍**。长春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她拥有雄厚的教育科技基础,她拥有吉林大学、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等46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达到了100万,长春是中国大学校生占城市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城市,在近五百万的城市人口之中,有五分之一是在校大学生。在这个城市里行走,到处能看到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面孔,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也是这个城市的未来。一百多个独立科研机构,一百多万专业技术人员,是这个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他们在推动着这个城市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长春,这座没有一片秦砖汉瓦的新兴城市,用百年时间书写了中国城市多个第一的。她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国专家规划的城市,她是中国第一个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她是中国第一个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她是中国第一个规划水源地和公园的城市,她是中国最早普及电力、有轨电车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她没有停滞,没有懈怠,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继续书写她的篇章。这是一座创新的城市、这是一座文化的城市,也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2018年5月4日
我出生在距离县城较远的农村,难得进城,也很少见到城里人。小时候邻居家里来了一个城里的小女孩,长得十分标致,她有一双明亮闪烁的大眼睛,一对浓密的柳叶眉,高而直的鼻梁,白皙而细嫩的皮肤,得体大方的衣着,宛若小明星一般。我打量了一番又一番,简直羡慕极了。从那一刻起,我发现了城里人与农村人这么大的悬殊,也是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向往城里,很想有机会去城里看个究竟。
那时父亲是个公办教师,在我们镇上一个叫四新村的学校里教书,恰好他们学校有一位吴老师是县城的,又与父亲同住一个寝室,每到星期天都按时回家休息。一次我带几个小伙伴专程跑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玩,父亲便顺其自然地向他介绍了我,以及我很想去城里看看的愿望。这位吴老师欣然答应了带我一起去他家里玩,并且决定星期五下午就随他一起去城里。
由于是第一次进城,临走时母亲给我换上一套新衣服,还把家里母鸡下的蛋装进我的书包,作为礼物带去,而且千叮咛万嘱咐我要听吴老师的话,让我不要乱跑,我十分高兴地点头答应。
记得那天下午,父亲送我们到车站,我愉快地向父亲道了别,就随吴老师上了客车,一路上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天似乎比平时更蓝,连空气呼吸起来都感觉到亲切,路边的大小树木都在我们的眼帘里飞奔地着向后移动,不知不觉中,有着一百多里路程的县城很快就到了。
走在县城宽阔的马路上,没有了乡村的尘土飞扬。我仰头看见街道两旁林立的高楼大厦,密集的商店,店里五颜六色的商品,还有道路边炫目的灯光,让我目不暇接。总之,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也新鲜,那也好奇,两条腿似乎被什么东西绊住似的,不肯往前走。我似乎要把我在乡下没有见过的东西,都收罗进我的脑海里,等回家以后,好在同伴面前像讲故事一样地炫耀。
吴伯伯的家在襄城鼓楼商场西面的,湖北省三建筑公司的对面处。那是一个三合院,从一个门进去,一个小院子,左右各住两户人家,与门相对处住着一户人家,这个小小瓦房的小院子里,一共住了五户人家,房子很小也很陈旧,每户似乎都有两间屋子,厕所是公用的,厨房都各在自己家里,光线似乎都很昏暗。吴伯伯有三个女儿,老伴已经去世,大女儿知青插队落户农村了,二女儿嫁到丹江路那一块的人家了,小女儿叫吴要明,比我大好几岁,当时还在读高中。他们的家里很是简陋,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值得我羡慕,反而让我觉得他们过得也十分得不容易。我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们做事。
第二天上午,吴伯伯就带我去樊城这边随便逛逛,中午就到他二女儿家吃饭。现在还依稀记得去他二女儿家的路,那条路弯弯曲的,走了一个巷道又拐进另一个巷道,巷道很长很深,等走到他女儿家里了,我就已经迷糊了,找不到出去的路了。他二女儿家里的房子也很矮小,但是到处都收拾得十分干净。他们吃东西、穿衣服都很讲究,个个言辞似乎很短,不像农村人那样,见人就像放连珠炮似的说话。他们都是有的,井然有序地过着规律性的生活。
第三天上午,吴伯伯家来了一个小姑娘,她的家在吴伯伯家的对面。小姑娘和我同龄,叫谭光,长得很机灵,也很爱说话,吴伯伯就委托谭光带我去烈士塔游玩。谭光虽然和我同龄,但是个子没有我高,她很随和,经吴伯伯介绍后,她就高兴地拉着我的手和我说话,我们便高高兴兴地,顺着他们家旁边的一条向东南的小路,朝烈士塔的方向走去。
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塔的边沿。我们俩按照墓碑的安放顺序,由近及远地观看烈士们的坟墓,一个挨一个地读着每一位先烈碑文的内容,一直不厌其烦地把他们读完,我们俩才恋恋不舍地回去吃午饭。午饭后,我要回家了,谭光牵着我的手认真地说:“你下个周末还能来跟我玩吗?”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时,谭光母亲忙接过话说:“你再住两天恐怕也不想回去了,我们城里的好景点比你们农村多,所以好玩的地方自然就多了,生活水平也比你们好一些,你得好好学习,以后争取进城。”听了她的话,我感到很无奈和茫然。我当时虽然没有觉得他们比我们过得好多少,但是心底里还是觉得有些向往。似乎觉得城里生活,是我这个带着乡土气息的农村娃娃,这辈子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离开县城回家的路上,我仿佛听到小鸟不停地歌唱。此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我要把我第一次进城的收获告诉我的家人,告诉我的每一个伙伴。第一次进城,让我大开眼界,让我这农村的娃娃看到了自己憧憬的未来,有了这次经历,我那颗不安的童心不再属于生我养我的农村,也正是第一次进城,给我这颗童心插上了希望的翅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更加努力,如痴如醉地刻苦攻读,但终究因为时代的造就和影响,加上自己平庸浅薄,始终没有走出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仍然在乡村当了一个穷教师,过了一辈子农村人的朴实生活。但我并不后悔,因为这辈子我已经尽力了,这也许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归宿吧!
田园般的诗书生活,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这里的空气更加新鲜,这里的天空更加蔚蓝,就连夜空中的星星,也是住在城里的人们看不到的。我向往城市的风景,更爱农村的美好时光!(2017、6、12)
◎特殊的“小经商者”
小时候的事情,固然很值得自己回想的,父母的爱必然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童年的记忆都是一些关于自己的零碎的事情,很凌乱,但是却又时常记在心底,毕竟是心灵的一处印记,想抹也抹不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是时时想起,恰是一杯酿酒,越深越甘甜。
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那个时候,我们家里还特别贫穷,父亲在外地教书,工资特少,每月生活费开支罢,也就所剩无几了,家里还有我和妹妹弟弟,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的一切开支,就全凭母亲在生产队里挣点小公分来支撑。然而每年年终结算,我们家总是透支,还要倒拿钱给生产队,这日子再节约也难过呀。
为了缓解当时家里拮据的生活状况,我从七八岁时,就跟着大人们上街学着卖家里的农副产品等,换取所需的生活用品。最开始学着出售的东西就是鸡蛋,当时市场上交易的鸡蛋才五分五一个,我每次只提一小筐,一般只有二十个鸡蛋,多了我也招架不过来。到市场上,我只分一次卖十个或者二十个,其它的数量我一概不卖。
这样上街的次数多了,环境熟悉了,妈妈便给我增加了一个业务,泡黄豆芽卖钱。每次泡好后,一般只有十斤左右,每次都是邻居的大姐姐帮我提到街上,然后放到她出售的东西旁边,由她帮我称秤,我只收钱。时间长了,我也学会了称秤,后来我也不再求人了,自己找个同伴帮我把东西抬到街上,我自己独自经营。
由于母亲泡的豆芽淘洗得干净,并且豆壳都捞走了,看起来很亮丽,所以每次老早就卖光了,别人才卖一角八分钱一斤,我总是卖到二角钱一斤,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后来我上小学了,母亲就计算着时间,每到星期天豆芽就泡好了,我按时上街经营,我们家就是这样,靠着卖鸡蛋、卖黄豆芽维持着家里的一切支出,过着有有规律的,朴素的农家生活。
随着岁月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我不再限定自己只去朱集街赶集了,有时候就跑到邻近乡镇的程河街市了,同时所卖的物品也不再只是鸡蛋豆芽了,只要家里能变卖的值钱的东西,都可以拿到集市上交易,从而获取更多的人民币,来买家里锅上需要的佐料、洗衣服用的肥皂,还有我们学习用的铅笔和本子。总之,确实缓解了当时家里的困难。
当然,每次出门也会遇到困难和不顺,有时还会给自己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记得有一年秋天,我一大早起来,挑了不到二十斤的麸皮去程河集市上卖,谁知道那天运气不佳,一直挨到中午的时候才卖出去,不知道是气昏了还是饿糊涂了,不分东南西北的就往家赶路,不料南辕北辙了。程河街是三面有围墙的,即南北和西面,我本来应该从小西门出来后,过了唐河才能回去的,哪知道我却走出了北门,并且一直向北走去,直到走到一座桥上,才知道自己走错了路,然后带着沮丧的心情,又返回到街中,再从街南边的那个小西门摸出去,从下湾河上过河,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一肚子的委屈,踉踉跄跄地回家了。到家后,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见到母亲后,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心疼地说:“别害怕,我娃儿很坚强,不是平安地回来了吗?你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听了母亲暖心的话,我便不再生气了,吃饱了肚子又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与伙伴们出去玩了。
就这样,虽然我在母亲的精心指导下经营着这个家,但是依然走不出困境,于是我就想别的办法,到野外去寻找金子。所以那时一放学,我就和伙伴们去野外地里挖半夏,它是一种中药,几角钱一斤,非常客观。可是很费事,需要像洗芋头一样的地清洗干净,然后晒干,再拿到当时供销合作社的收购站去卖钱。有的时候也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挖蒲公英和车前草,整理好晒干,也拿到供销合作社收购站卖掉,一角钱一斤,以便换取更多的人民币来补给家里的开支。
那时还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生产队发放所有物资,都是按照人头加公分核算起来分配的。记得有一年刚过完年,我们都等着交学费,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了,母亲找遍了所有地方,最后才找到了二斤没有吃完的香油,让我拿到街上卖掉。其实我作为一个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粮油这东西当时不许私人买卖的。
记得那天早晨我刚到程河街不久,就有人来买我的香油,一块五一斤,我正准备收钱,工商所干部来了,把我手里的另外一斤香油收走了,把我也带进了工商所,然后十分严肃地问我:‘“为什么投机倒把贩卖粮油。”我十分委屈地说:“我要上学,需要书和本子,家里没有钱了,我只有把家里仅有的二斤香油拿来卖掉,我没有偷鸡,也没有盗笆”。工商所干部看我人小不像商贩,就把香油还给了我,让我回家。
从工商所出来后,先前买我香油的那个人没有来得及给我钱,还在外面墙角边等我出来,他见到我后,高兴地说:“小姑娘,我看你既可爱又可怜,所以我不忍心走掉,一直等你出来给你这一斤香油钱。”我眼里噙满了泪花,特别感动。心想:这天下还有这么善良的人啊!我简直是千恩万谢,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眼皮里噙满泪花。然后我带着另外一斤香油沮丧地离开了程河街,拖着沉重的地步履回家了。
有了这次教训,我再也不敢去卖那时的禁品了。在以后的经商中,我都会邀请我的同学或者朋友一起去上街,再也不会走错路和受人批评了。就这样,每到星期天我们都会高高兴兴地去,快快乐乐地回来。
这种经商生活一直持续到我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后,父亲把我带走了,带到他教书的学校去读书了,那是我们小乡镇里的重点中学,从此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再也没有去经商了,总算结束了我这一生殊职业-——小经商者。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了今天这样优越富足的生活,但童年的这段经历,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承载着父辈们的艰辛,彰显着时代的烙印,记录着我不可磨灭的童年足迹。(2017、7、16)
上一篇:不毛之地造句简单_不毛之地造句
下一篇:离职信_离职信怎么写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