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800字_家乡过年的风俗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春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春节的脚步踏入千家万户,说到过年就不得不提春节习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不相同的人文风俗都体现着鲜明的区域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盘点富有特色的农村春节习俗吧!一起来了解一下。1、扫尘在农村里,到腊月二十四这天,就会全家人一起打扫房子,全家人一起把整个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打扫干净来迎接新年。还记得小时候,就会和大人一起打扫房子,
1.春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春节的脚步踏入千家万户,说到过年就不得不提春节习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不相同的人文风俗都体现着鲜明的区域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盘点富有特色的农村春节习俗吧!一起来了解一下。
1、扫尘在农村里,到腊月二十四这天,就会全家人一起打扫房子,全家人一起把整个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打扫干净来迎接新年。还记得小时候,就会和大人一起打扫房子,当时就会觉得很开心,因为知道要过年了。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2、扭秧歌扭秧歌拜新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俗称“沿门子”。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首先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挨门逐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
3、行花街行花街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农村春节期间逛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流行于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迎春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年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寓意是祥和美好。
4、摆“九龙盘”赣州农村春节前制作腊货,如:香肠、牛肉干、腊肉、板鸭、腌鸭腿、猪舌、猪肝等,将腊货蒸熟、切好、摆盘,拼成赣州人春节招待客人的“九龙盘”,从大年初一一直摆到出元宵。“九龙盘”是赣州人们淳朴的象征,寓意着吉祥如意、年年岁岁有今朝和对未来的期许。
5、 “迎老爷”这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每年年初,潮汕农村地区都有迎老爷的风俗,就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村子里游行,在一个地方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迎老爷"是各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街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由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组成。"迎老爷"是代表着村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全村平安的美好愿望。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农村过春节的习俗了,你们家乡有哪些习俗呢?
春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年都有独特的习俗。今年寒,我对家乡丹城过春节的习俗作了全面的观察和调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开眼界。家乡过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按照时间顺序共有5种风俗。
2、祭灶:家乡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家乡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过年的,所以在腊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请来灶神纸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饭?一切完毕已是傍晚,点烛,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结束。听阿姨说,祭灶为的是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3、扫尘:举行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乡的人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4、贴春联,“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贴上购买的春联,雅兴者自己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红红火火。春联贴完,家家户户都忘不了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贴,取“福到”的谐音,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心愿。
5、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互相祝贺新年,到处是一派喜庆的气氛。祭祖:家乡的人过节都不会忘记去世的先人。过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们家乡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6、通过这次调查,我全面了解了家乡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每一项活动都寄托了人们的心愿。
春节俗称“年节”、“过年”,是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春节都是我国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民间流传着“过了小年就是年”的说法。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经典的传统习俗,有些还流传至今,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一、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里家中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二、贴对联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除夕贴对联是春节最经典的习俗,其背后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与历史渊源。贴对联的起源与桃符、门神等事物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也逐渐与文人才子挂钩,成为文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他们把酒言欢、吟诗作对,将对联文化发展到极致。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的习俗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委派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白面饺子形状像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人家包饺子时,还把几枚硬币包进去,谁吃着了,有来年发财的寓意。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了‘汤圆’子”。
五、踩高跷
踩高跷作为古代“百戏”之一,其实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并且成为了北方地区的一项特殊民族活动,看起来简单但操作时技巧性特别强,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活动,历史悠久。
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配合表演一些肢体动作,为节日气氛平添几分热闹,也寓意着新年步步高。
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初一作为“年日”,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看做一岁之首,一年开始,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华人的一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