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电子版

tamoadmin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1.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2.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3.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4.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案5.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6.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教案范文7.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

1.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

2.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3.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4.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5.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

6.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教案范文

7.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电子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六、作业:扩展阅读

 学生在课下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的散文、诗歌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更喜欢怎么玩?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时间,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

 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

 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师生、生生达到共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兴趣极浓的情境表演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理解“也”的用法并会用“……也……”说话。

教学重点:

 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树和喜鹊“孤单”“快乐”的原因,会用“也”说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谈话揭题。

 1、师生合唱歌曲《找朋友》。

 2、谈话:

 同学们都有朋友吗?如你没有了朋友,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3、读课题,猜一猜:

 你猜树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发言)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树和喜鹊》,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2、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课件不仅要出示需要掌握得生字新词,还要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只有鸟窝孤单种树邻居安安静静

 招呼快乐从前后来喜鹊叽叽喳喳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加深对字词的印象。

 (5)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开火车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3、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孤单”“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你什么时候最孤单?

 (2)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3)为什么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朋友”或“邻居”,感受朋友或邻居的重要性。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4、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请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也……”说一说吗?

 四、观察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并读一读。

 2、仔细观察每个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和笔顺,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自由发言。

 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检测。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特别注意提醒学生的书写习惯。

 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五、回顾知识,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树和喜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和喜鹊只有自己的时候是孤单的,但是有了很多很多的树和很多很多的喜鹊之后,它们是快乐的,所以朋友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都要交好多好多好朋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12个生字,认识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会写6个生字,会用“……也……”说话,会说“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棒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3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教学课件。(教师)

 2.学唱歌曲《找朋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 种 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喜鹊孤单叽叽喳喳

 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7.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8.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

 (出示:远亲不如近邻。)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9.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指名朗读句子。

 10.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三个字,学生观察。

 2.学生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相关的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    没有朋友

 快乐    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6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读出“胖、喜”等13个生字, 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练习,能够正确书写6个生字。

 2、通过自读、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赛读等形式,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能够表达自己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并说一说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出“胖喜”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口语训练

 1、猜谜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谜底是( )

 2、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做些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结合文中注音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生字。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指名展示识字方法。

 4、齐读生字,并在小组内读生字,看谁读得好。

 5、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赛读生字,评出“识字小明星”。

 三、加强示范,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生字,分析字形,识记生字。

 1、教师师范书写,学生书空练习,并口头给生字组词。

 2、学生在课后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课文,探究解疑。

 1、小组展示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自然段。

 2、合作学习

 (1)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贴这一张吗?谁来告诉兰兰

 (2)都谁喜欢兰兰的画?自读2、3、4段找出答案。分角色朗读爸爸、妈妈、姥姥的话。

 (3)爸爸为什么喜欢?妈妈为什么喜欢?姥姥为什么喜欢?在文中画一画。

 3、个人思考: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想一想,兰兰长大会帮他们做哪些事情?可以画一画。

 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kàn zhe gāo xìng huà huà xiào huà

 ( ) ( ) ( ) ( )

 二、我会连

 替 姥姥 拿拖鞋

 胖乎乎的小手 给 爸爸 洗手娟

 (兰兰)

 帮 妈妈 挠痒痒

 三、补充句子。

 (1)我替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帮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兰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教案2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着、看”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猜谜:“两根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引入课文:人的手多么灵巧啊!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

 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难读生字:情、等。

 做“小小播音员”带读有拼音的生字。游戏帮助记忆。(找朋友,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去音节生字)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别忘了每次我们认识新朋友后的任务: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①、检查读长句子。

 出示4个句子:⑴、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⑵、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⑶、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⑷、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②、指名读句,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③、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练习说说做做。

 (我替爸爸。我给妈妈。我帮奶奶。)

 3、课文,边读边想像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自主识字。

 说说自己会认哪些字,介绍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2、写字指导。

 ①、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

 ②、全班交流。

 ③、观察“着、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④、教师范写,注意“着、看”中撇的书写。

 ⑤、学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

 激发学生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自读自悟,懂得文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读错,其他同学帮忙读,读准一个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准全部生字,才能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

 二、朗读指导,感悟文意

 1、朗读第二、六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带“。”读重音)

 句一: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

 句二: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句三: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分角色朗读。

 ⑴、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说话。

 “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奶奶,读读他们的话。

 ⑵、指导分角色朗读。(加“。”读重音)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笑着读)

 奶奶:“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

 3、全班交流。

 ⑴、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奶奶、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⑶、学生表演读

 4、a、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也可以谈自己)

 b、创作画《我有一双小巧手》,并写上想说的话。

 三、看看,记记,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教案3

 教材分析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让学生有所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学习准备

 读通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胖乎乎的小手》,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认识“胖”字用猜字谜的方法记。

 师:上学期我们猜过一个谜语,谜底是手。谁还会说谜面?“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些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探究课题

 借助书中的插图或放大的,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

 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不局限于书中的课题。

 三、感知整体

 1、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读一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课文的整体。

 这种感知应该是学生个体的感知,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或完整的答案。

 3、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

 你觉得兰兰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老师板书。

 4、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兰兰是这样一个小女孩的?

 5、玩游戏:接尾巴:

 检验同学读的情况: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认识生字:“喜、替、拖、鞋、帮”,可以用组词的方式认记)

 6、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让学生反复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说说从这向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把题目中的“胖乎乎”换成什么词?大家是喜欢兰兰的画还是喜欢兰兰的这双勤劳的手?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他的画是因为……

 四、再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读记ABB结构的词(结合《同步》)。

 2、给“胖、喜、欢、替、拖、鞋、帮”注拼音,并口头组词。

 3、认记“张、刚、贴、墙、等、变、情”生字,同桌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第二课时

 一、生字复习

 1、认读“胖、喜、欢、替、拖、鞋、帮”的生字卡片。

 2、交流“张、刚、贴、墙、等、变、情”生字识记方法。

 二、再读课文

 1、集体读。

 2、分角色朗读:

 要求进入角色,将自己的身份进行转换。

 3、兰兰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知道兰兰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我们要向她学习什么。

 5、在读中感悟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

 体会“替、给、帮”的用法,(投影出示):

 我会说: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

 三、延伸拓展

 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小手(投影出示):

 这双()的小手替()。

 这双()的小手给()。

 这双()的小手帮()。

 这双()的小手为()。

 这双()的小手能()。

 这双()的小手会()。

 说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书中的“胖乎乎的小手”,也不要局限于说是一双勤劳的手,可以是能干的,可爱的,灵巧的,等等。在学生说完后可进一步引导,谁觉得自己的手最漂亮,谁觉得自己的手能干,说一说,并把画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也在无形中渗透了爱劳动,孝敬长辈的思想。

 四、书写指导

 重点书写“着、兴”:

 1、让学生观察:

 字的位置。

 哪笔是关键?

 要注意什么?

 2、要求每个字的书写做到一个比一个有进步。

 五、作业布置

 1、给“看、着、画、笑、兴、会”组词。

 2、背诵课文第3、4、5小节。

 3、演一演:

 爸爸回家了,兰兰会怎么做?

 兰兰是怎样主动帮妈妈洗手绢的?

 又是怎样帮奶奶挠痒痒的?

 大家是怎样表扬兰兰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胖乎乎、红润润、喜欢、明白、事情、拿拖鞋、洗手绢、挠痒痒”等词语,会写“手”和“乎”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感叹句”的读法。

 3.关注学生口语表达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适当渗透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认词,重点指导“感叹句”的读法。

 难点:关注学生口语表达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学手

 1.引入课文

 (1)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哪篇课文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耳听、眼看)学习除了耳听、眼看之外,还有三点要努力做到,那就是嘴说、手写和心想!

 (2)今天,老师想借助这一堂课,评选出棒棒棒的小手,你们有信心吗?好,比上开始咯!(进入上课状态)

 (3)跟老师读一遍《胖乎乎的小手》,要读出一个后鼻音。

 (4)再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好吗?

 2.发现形近字,比较“乎”和“手”

 (1)说说关键不同,指导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字形(点撇来了乎乎乎,三根指头手手手)。

 (2)指名田字格练写,指导学生注意重点笔画“弯钩”。

 (3)学生互评,指导纠正。

 3.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学生分组读课文,学生听文指字。

 (2)汇报有困难的字词,教师板书。

 (3)小老师带读有拼音的生字词。

 ①胖乎乎 红润润(ABB式词语)

 ②喜欢 明白 事情(轻声词语)

 ③拿拖鞋 洗手绢 挠痒痒(事情类词语)

 (4)同桌合作交流,进行一词三句练习(带上不同的标点符号)和多词多句练习。

 4.分段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吗?为什么?(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2)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吗?为什么?(妈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3)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吗?为什么?(姥姥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5.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尝试用“也”和“都”“因为……所以……”说话。

教学环节二:夸手

 1.谁来夸夸兰兰的小手?(兰兰的小手真 !)

 2.兰兰的小手这么好、这么棒、这么勤劳、这么能干……那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帮爸爸、妈妈、老师或同学做过什么呢?

 3. 谁来夸夸自己的小手?

 我的小手真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同学 。

 4.发展思维,扩展想象

 (1)出示文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想一想: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你们将来又会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呢?

 教学环节三:画手

 1.画上自己的小手,并涂上喜欢的颜色,还可以在上面写上一两句话,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2.介绍一下自己画的小手。

 附板书:胖乎乎的小手

 爸爸:拿过拖鞋 老师:

 妈妈:洗过手绢 同学:

 姥姥:挠过痒痒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课前准备

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中说美妙的夜空。

a.小组交流。

b.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

c.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出示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感知课文)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a.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

b.指名读、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a.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b.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注意“床、光、望、乡”及“静”的读音。)

c.游戏:“运西瓜”。(课件演示或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每个西瓜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运到城里去吧!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a.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配乐朗读。

c.师生共同背诵。

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背诵时也要注意节奏)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扮演李白做可以做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戴上头饰)其他学生评点 。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a.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b.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c.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古诗。

教学小结:

《静夜思》这是一首大家都会背的古诗。教学中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我做了李白的头饰让生扮演李白并配上动作读。此时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在书写“目”有个别学生要把“目”写成“日”,对于个别学生课后还要再强调。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

2、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字理识记 5 个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字理识字(析词)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过哪些诗?(指名答,齐背《锄禾》)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许多诗人留下了优美的诗句。其中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的诗以精巧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成为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请看有关李白的动画。

(CAI演示,师口述:冬天,李白和他的亲人们在自家庭院里喝洒吟诗。春去秋来,李白告别亲人,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秋意越来越浓,李白望着风雪,望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诗。

(CAI 出示不带课题的全诗,师念诗)

二、分析字理,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读一读,找节奏,初步感知 。

⑴ 自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⑵ 师范读,生注意听,找出节奏。(指名答,CAI 用“ / ”画出各句节奏,如“床前/明月/光”)

⑶ 生按节奏练习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及节奏。

2、字理识字,赏析词句。

同学们掌握了读好诗文的方法,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⑴ 教学第一行诗。

① 教学“床”字。

(CAI出示第一行诗)这行诗里有个生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床”字及读音)齐读正音,怎样记“床”字?(提示:“床”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

(CAI演示“床”字各部分的分解与组合,师提示字理:古时候,用广字头表示房子,广字头下面是个“木”字,表何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床不完全用木头做,还可以用各种金属和材料制成,方便又舒适。)

用“床”扩词(提示:“床”还可用做量词,如一床被子)

② 师示范解释诗意:床指木床,前指前面,明指明亮,月是月亮,光指光芒。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行诗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提示:诗人在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样的月光?)明月发出的光是怎样的?(银白色)

小结:翻译古诗时,把大概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这行诗可以翻译成“诗人在床前看见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AI 出示诗意,齐读)

⑵ 教学第二行诗:诗人把月光当成了什么?(CAI 出示第二行诗,齐读)

① 教学“疑”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疑”字及其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音节?什么结构?“疑”字笔划较多,怎样记住它?可把它分成四部分( CAI 演示分解的四部分及其象形)左上方是匕首,左下方是一支箭,右上方是长予,右下方是一名士兵。为了书写方便,右边实际取的是“矛”字的上半部分和“走”字的下半部分。(板书 矛 走)

(师讲字理:古代打仗面对强敌时,是用“匕首”短兵相接,还是用“箭”远射?是举着长矛向前冲杀,还是干脆一走了之?真让人疑惑不解。所以“疑”的本义是指怀疑)( CAI演示兵往右走,四部分再合成一个疑字)在这首诗里是好比、好像的意思。

(齐书写“疑”,师范写,生跟写一个)

② 学“霜”字

“霜”也是比较难记的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霜”字及其读者音)齐读正音。谁能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霜”字?(师提示:声旁“相”的读音和“霜”的读音是不一样的,雨字头表示霜从天上洒落下来,凡是以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都表示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还学过哪些雨字头的字?(板书 雷)什么是霜呢?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的空气中含的水汽在小草、树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师范写“霜”字)写“霜”字时,雨了头要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相字不要写得太长,注意把字写得紧凑些(生跟写一个)“霜”还可以用来比喻白色,如有的老人头上长满了白发,我们说他是一头白霜。诗人在这里把什么当成了霜?为什么会把月光当成了霜?(提示:它们什么地方相同?)

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说一说?(提示:诗人看见什么,觉得怎么样?)

③ 小结:这两行诗写在安静的夜里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用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达了诗人独在他乡的`孤独心情。

(板书 看 疑霜)

⑶ 教学第三行诗:(CAI出示第三行诗)师读。

① 举头是什么意思?(抬头)诗人抬头干什么?(看月亮)

(CAI出示 举头望明月 比较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望”举头看明月)不用“看”?(因为“望”字上面有个月亮,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要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方,用“望”字比较好)

②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板书 明月)(指名答)

⑷ 教学第四行诗: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CAI出示第四行诗)齐读。

① 教学“思”字

“思”是本课生字。

(CAI出示田字格内的“思”字及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结构的?为什么是心字底?“心”上面是个田字?(师:古代农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心里想着怎样把田种好,田放在心上就是“思”。)“思”是何意?(想,思念)用“思念”说话。

② “故乡”指什么?(家乡)“思故乡”是什么意思?(思念家乡)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③ 除了思念家乡,还会思念什么?(亲人)亲人包括哪些人?谁能把诗人思乡的感情吟诵出来?(自练,集体点评:语调要低一些,慢一些)

④ (CAI出示后行诗)

小结:这两行诗写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板书 望 思乡)

⑸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识内化,给诗取名

⑴ 写诗人在安静的夜里思念家乡,根据诗意,谁能给这首诗取名?(板书:6静夜思)这就是第6课,齐读。

⑵ 教学“静”字

(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静”字及读音)它是什么结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没有声音)不争吵,就安静、清静了。(扩词)师范写:“静”第五笔是竖,不要写成撇。(生跟写)

⑶ 扩展想象

(CAI回到原图,包括题目)诗人看着这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这可能是什么节日?(中秋)小朋友们可能在与父母干什么?(吃月饼,看月亮)但诗人却一个人在外地,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李白,一个人在外地,你会做什么?想什么?

⑷ 感情配乐读文

4、课堂练习(随机)

⑴ 填写诗句,说出带点字的意思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⑵ 根据意思,很快说出诗句

① 诗人看见床前地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

② 好像地上结了霜。( )

③ 抬头望高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 )

④ 低下头思念起家乡。( )

⑶ 齐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看)月光──凝霜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 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 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 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两张

2、 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反思:

《静夜思》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体会、想象与表现的极大空间。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歌结合得天衣无缝。但它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又不是我们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

整堂课通过划船律动──熄灯欣赏──演唱歌曲──绘画表现《静夜思》,都一直在引导学生寻找思念的感觉。音乐在渲染着气氛,我的语言柔和,表情虽然亲切但不带微笑,学生们很安静,他们在想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很远时,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生活中的体验丰富了她们演唱时的情感,也进一步地拓展了课的内涵。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诗题

1、复习已学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引出诗题———静夜思

二、初读诗句,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诗句,背诗句。

(1)请会读、会背的几个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正确评价。

(2)请会读、会背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

2、认读生字。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告诉大家怎么认识的。用“生活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识字。如:

生活中识字:

夜——黑夜

光——灯光月光

举——举重举手

熟字加偏旁:

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

忘——望

底——低

凝——疑

3、自主读读句子,认读生字。

(1)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2)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说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这的注释。如,疑:好像,举:拾,思:思念。

3、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4、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四、练习书写,语境填空

1、出示生字认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如“思”字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前”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讲评。

3、填空,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课件出示古诗填空)

五、板书设计

举头望明月

8、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3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3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3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要认识的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认识一个新部首立刀旁会写本课的8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字“利“和”“江”。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读文。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要认识的字,学习新部首。会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字义、词义

 正确朗读课文、读顺课文。

 体会看地图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知道是什么图吗?教师大屏幕出示(一张是世界地图,一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师:中国地图像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报晓的大公鸡)板书:“地图”两个字,学生认一认并找出好的办法记住它们。“图”:加一加,一口吃个大冬西瓜。

 2.同学你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生:找发现(有**、绿色、蓝色还有许许多多的曲线)那你想知道它们都代表什么吗?师:通过看地图我们就能知道哪是大海,哪是陆地、平原、高山,还能看到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你们觉得看地图有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看地图的乐趣一课,教师补充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感知生字的读音。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书翻到33页看地图的乐趣一课,端好书请坐直。听老师读课文,注意预习中圈画的生字词正确的读音。

 2.请学生们轻声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请教同桌、老师把生字词多读两遍。生:练习读课文

 3.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争取读通顺。生:练习读教师适时评价

 三、学习生字

 1.感知认读,在词语中了解字义或词义。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些这些词语读得更准吧。那我们就赶快把他们从课文中请出来吧。(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开火车读..齐读)(强调“彩、所、乡许的字音)

 (2)现在老师把这些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吗?(师去拼音生读词指名领读)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一听。

 (3)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记得怎么样?(师随便指词学生读或开火车读)

 (指五彩):谁能快速读出这个词?看地图上有哪些颜色?五彩表示什么?(颜色多)

 五彩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在这些词中请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词说话。

 (平原)指名读这个词。地图上绿色的代表平原。平原是指比较平坦的地区。

 (高山)谁能读一读这个词?

 有高山就要有平原,指“平原”一词读两遍。高的反义词是什么?高—低

 (所有)谁能读这个词?

 (意大利):谁能读这个词?

 意大利是一个国家名。利是会意字,甲骨文利是由禾和刀构成,意思是能割庄稼的刀,由此产生刀口快的意思。指名领读一读

 (北京):谁能读这个词?

 北京是我国的什么?(我国的首都)

 连起来说一说(教师引导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同学们2008年8月8日在哪里举行奥运会?(北京)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为北京加油吧!

 (宝岛):指名读谁知道宝岛是我国什么地方?(我国的台湾)

 同学们请看地图,这就是台湾,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有一天,它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举世闻名)谁能读这个词?名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夕和口组成)

 闻名的近义词是什么?()谁能用闻名这个词说句话?指名说话

 (家乡):学生齐读。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乡在哪儿吗?

 我们的家乡在吉林省桦甸市。

 家乡是指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教师指中国地图,请学生看看地图上鸡脖子的位置,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吉林。谁能用家乡一词说话?指中等生说一说

 教师引导说: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很美丽。

 (喜欢)。谁能读这个词?你喜欢什么或者喜欢谁?

 (许许多多)谁能读这个词?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aabb式的词语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叠词吗?指名说一说并及时给予肯定

 学生个别认读再齐读词语。教师评价

 2.理解识记生字。(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

 同学们能把词语认得这么好,现在字宝宝要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们还能把它们认得更准更快吗?课件演示跳出的生字宝宝

 (1)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许多好方法来记住它们吧,自己用心记一记,把一些好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交流介绍给大家。(小组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记比说兼用,以记为主)学生记一个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卡

 加一加:彩、利、宝、名、许

 形声字:彩教师贴“彩”(“三撇”用蓝.绿.黄三种颜色书写)。谁还能给彩找朋友?(扩词)并用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彩、菜、进行区别。选择正确的字填空(1)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五(彩)的天地。(2)今天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蔬(菜)。(3)我和姐姐在草地里()了好多的野花。

 利:利是会意字,甲骨文利是由禾和刀构成,意思是能割庄稼的刀,由此产生刀口快的意思。谁能用利找朋友?

 讲故事;“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想听吗?一个人在夕阳下看不清远处的人只好用口来呼唤人的名字。能给名找朋友吗?

 猜字谜:老师出谜学生猜名:(一口咬去多半拉)岛:一只鸟落在山上。高:一点一横口,同字横没有。许:言午许。宝:家中有玉就为“宝“京: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小字下面有。

 顺口溜许:言午许找朋友扩词

 生活中识字:喜、所

 数笔画:平乡

 平请学生用手摸摸平平的桌面感受平平的。同学们知道平和谁长得像吗?区别平与苹。

 乡家乡故乡学生读两遍

 (3)孩子们你们能把黑板上的这些字帮助老师整理一下吗?学生边口述按其结构整理老师相机摆字卡

 左右结构:彩所利许上下结构;高京宝喜名独体字;平乡全包围:图半包围:岛

 (4)整理后学生抢读生字

 3.反馈巩固生字。(音形义统一,以形为主)

 (1)听音举卡游戏。

 教师说一个学生找一个并读一遍,边找读边收好字卡放在学具袋里。(学生自带字卡)

 (2)教师摘字卡:要求摘一个字卡学生读一个,

 (3)教师抽读字卡学生认读要求:举高的大声读,举低的小声读

 (4)字宝宝要来带来更多的词语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34页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4.送回课文,复习巩固生字,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把生字认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不但能读得正确,还能读得更流利。

 四、指导书写生字。(一看二写三反馈)

 你们字认得这么好,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相信字也能写得更棒,我们现在就把字宝宝送回家。

 (1)指导书写利、

 请同学们看“利”字,在写字之前,老师先教你们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儿)齐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利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利是正方形的字,禾占左半格,捺变点,立刀旁占右半格,左右一样高。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江”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江字从结构来看左小右大,三点水儿是弧形的

 工第一个横起笔在上一线竖中线往左一点,第二横起笔在下一线左一线起笔,到右二线收笔。竖要短。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坐,姿执笔方法。

 (2)展示优秀作品评一评取长补短再写一写

 五.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并把字写得很漂亮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那你们感到看地图有趣吗?(学生说一说看题图的乐趣)说说地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什么?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读为主线学习并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猜谜语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吧?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猴子)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小猴子,一起来叫叫它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说明要求。

 1、第一遍大声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第二遍,读给你的同桌听。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划出来。

 3、读完课文,接下来,咱玩个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好东西,想请小朋友来选一选,哪些是小猴子下山的时候看到的好东西,如果这个好东西有,请把两只手向上举√,如果这个好东西没有,请小朋友举个 × ,会吗? (出示多种植物,让学生选择小猴子所见到的好东西)

 4、(出示各段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进行表扬,读的不够好的进行纠正。

  三、学习课文

 1、课文的主角就是猴子,(出示西瓜,猴子,兔子,玉米)这些就是猴子下山看到的好东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再次读一读课文,回答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 玉米地 → 一棵桃树底下 → 一片瓜地 → 跑进树林里

 3、四段分四个组读课文

 4、小组合作讨论:这些东西都长得怎么样呢?从哪些词语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确实是好东西?找出词语。

 反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5、又( )又( )训练。

 (1)、这些东西用这些词语一读就知道是好东西,不信来读读看: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兔子也可以用又( )又( )来说。其他东西还可以用又( )又( )怎么说?

 (2)、请把这些词语写到书上的插图边上。

 6、理解区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小猴子心情怎么样?那他就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首先,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长得又大又多,是怎么做的?(掰 扛)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下来看到的东西又是怎么做的呢,和同桌相互商量用圆圈圈出来。

 反馈 桃子:摘 捧 扔西瓜:摘 抱 扔 兔子:追 这些动词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四、复述课文

 这就是我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我们看着投影就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吧。(师生共同复述课文)

  五、课外延伸

 有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样,总是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做一件事情不喜欢了,就放弃了,这样子,我们就会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始有终。 但是,第二天,太阳照样会升起来,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第二天,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下课以后可以讨论讨论。

 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 又大又多 桃子 又大又红 西瓜 又大又圆 兔子 蹦蹦跳跳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让学生判断哪些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后,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返回目录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课文通过描写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一年级语文 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为一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案1

 教材简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了小壁虎由断尾巴到借尾巴长出新尾巴的过程。中间又涉及到三个人物,很形象生动。通过 故事 说明了某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借文学形式讲解 自然科学知识 。

 设计理念:

 以给学生介绍朋友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取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指导学生进生多层次阅读。达到读正确、读流利。从而促进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感悟借尾巴的过程,了解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达到顺畅、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及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自学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 方法 目标:经历阅读,分角色朗读等,感知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礼貌 教育 。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及感知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动物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出示)

 生:(壁虎)

 师:壁虎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爬行动物,它的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墙上,树上爬行,爱吃蚊子,蝇子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小壁虎的 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小壁虎借尾巴。)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边读边批准,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它们的内容是什么?

 师:(课件出示问题板)

 问题: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小壁虎尾巴断了心情怎样?

 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

 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你找到了那些问题答案。

 生答------------

 生 答

 生 答

 生 答-

 三、 游戏引入,情感体验。

 师:数一数,文中一共有几个动物,喜欢它们吗?现在设我们就是这群小动物,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咱们一起做游戏。

 师: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请小壁虎爬起来,蛇爬出来,同学们想:它们的爬行有什么区别?

 生:答(略)

 师:同学们,我说几个词,看谁反应快,游来游去,飞来飞去,甩来甩去,走来走去。

 师:有趣吗?

 四、 兴趣投入,加深感悟

 师:(将小壁虎头饰挂在胸前)喂!你是小鱼姐姐吗?(边说边走到一个小女孩身边)。

 生:(站起来)我是小鱼姐姐。

 师:小鱼姐姐你好吗?你能把你的尾巴借给我吗?

 生:不能啊!我还得用它拨水呢。

 师:给她掌声,多温柔的小鱼姐姐呀!

 师:小鱼姐姐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她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师板书:拨水)。紧接着,小壁虎爬到大树上,看到小黄牛,小黄牛怎样说呢?(生读课文)

 生:我想是这样读?

 生:我的体验是

 师:我想黄牛伯伯年龄大了,我这样读

 师:多有创意呀!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体会,黄牛告诉小壁虎,他的尾巴是赶蝇子的(师板书:赶蝇子)

 师:小壁虎只好又继续借尾巴,它看到谁了?

 生:(小燕子)

 师:小壁虎在小燕子那里借到尾巴了吗?

 生:没有,小燕子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师:板书;掌握方向。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呢?(懂礼貌)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小壁虎懂礼貌的/

 师:谁能带着这样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

 师: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

 生:没有。

 五、 开发想像

 师:小壁虎最终借到尾巴了吗?

 师:借了一天尾巴的小壁虎又累又饿,而且还没有借到尾巴,难过的小壁虎急忙回到家,对妈妈说些什么?妈妈又是怎样说的?

 师:小壁虎又变得高兴了,快大声告诉小鱼姐姐,黄牛伯伯和小燕子呢?

 生:(大声地)我长出新尾巴了?

 六、 拓展延伸

 师:多可爱的小壁虎呀!同学们,小壁虎在借尾巴的过程中自己又逐渐长出一条新尾巴。这种功能叫做再生。那你们还知道那些小动物有再生功能吗?

 师:其实,动物世界之中的知识可真奇妙,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关于动物的哪些知识。

 七、 全课 总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是多么幸福啊!而大自然的知识更是丰富多彩。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 文化 知识,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八、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 小 鱼 拨 水 小壁虎

 挣 断 老黄牛 赶蝇子 长 出

 尾 巴 燕 子 掌握方向 新尾巴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 谜语

 1、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二、交流展示

 1、出示小壁虎提问:这是什么动物?谁了解小壁虎给大家介绍介绍。交流学生知道的知识。板书课题. 质疑:读读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三、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 句子 是否读通顺。

 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小鱼、黄牛、燕子)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 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指导(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 说说 ,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没有尾巴的小壁虎什么心情呢?请同学读第二段。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它借到了吗?为什么?(复习、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鱼、老黄牛、燕子的)

 2、为什么借不到尾巴呢?(请学生分角色来表演)

 3、 通过小伙伴的表演,你知道了什么?(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是有用处的,不能随便借给别人)

 4、说说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教师板书。

 小鱼 掌握方向

 老黄牛 赶蝇子

 燕子 用尾巴 拨水

 5、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又是什么心情呢?齐读第6自然段。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7、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

下页更多"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教案范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一: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4.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

 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2.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3.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识字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课后反思:这是新学期语文第一课,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认得快,忘得快。”在认记生字时,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游戏中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1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突破方法: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让学生识字。

 教学难点:感悟春天的美丽。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4.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2.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3.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识字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课后反思:这是新学期语文第一课,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认得快,忘得快。”在认记生字时,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游戏中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1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突破方法: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让学生识字。

 教学难点:感悟春天的美丽。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三: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

 画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突破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臵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4、画家乡

 涛涛海边蓝

 山山大山高家乡美

 平平平原宽

 青青草原大爱家乡

 京京城市美

 课后反思:本想根据课文的2-6自然段段式相似的特点,给孩子来个先习得方法,再来个举一反三的,可是有时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想让他们自主学习,真的只是美好的幻想,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自主,自己又总是不自觉得又将孩子们攥在了自己的'手心,慢慢教,慢慢学,要耐心啊,语文老师!!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以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激发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录音机及《快乐的节日》歌曲录音带

 2、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3、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激发

 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时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感阅读,陶冶情操,感受阅读

 的乐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时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感阅读,陶冶情操,感受

 阅读的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我设计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情”感染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教案范文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端正整洁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

 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去找贝贝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呀?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文具。随文识字: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三、自由读文,读准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已经

 (2)学生评议,鼓励与纠正并用。

 (3)用多种方法读准要认的生字。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正确流利。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你有过小贝贝这样的现象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

 3、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养成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训练想像,培养习惯。

 1、出示插图,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文具,你会想些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二、联系实际,学习表达,自我教育。

 1、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推选说得的学生作总结。

 三、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4、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

 7、教师巡视。

 四、巩固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1、读读我的词语库,说说你还从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教案范文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6个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识字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准备:

 捡到的学习用品、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我当小老师”。

 3、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5、送字宝宝回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遮住生字卡的一半让学生猜生字。

 3、“找字宝宝”游戏。

 二、精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组织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5、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二、自主积累词语。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

 具,三““,一长横,一共8画。

 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

 皮,第一笔是横钩。

 已,区分“己”和“已”。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第四课时

 一、口语交际训练。

 (一)想象训练。

 1、创设情境,在讲台上摆放着被遗弃的铅笔、橡皮、尺子,它们碰到了一起,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3、评价、表扬鼓励。

 4、“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二、练习。

 它们长得很像,但是不一样,请你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丢()已()办()支()

 去()己()力()皮()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教案范文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插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

 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并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背积累。

 2、赛读、赛背。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看图画,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课文的插图,如你就是其中一个文具,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练,再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发学生自主表达。

 学生在以文具的身份,向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受到自我教育。在学生交流中,渗透爱护文具的习惯培养。

 (二)联系自己,学习表达,学语育人。

 1、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你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在小组里发言,推选说的的同学作总结。

 (三)学习生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自己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觉得哪个字有困难。

 4、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字头。(写字好的同学可以为有困难的同学抄写字头。)

 7、教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巩固识记,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1、读读“我的词语库”,比比谁先记住它们。

 2、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按照“自己先练→小组练习→推荐全班交流”的流程进行。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语意理解。

  教学流程备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节日吃月饼吗?(出示课件)今天,一户人家来到我们的课堂,向我们介绍他们一家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秋节的晚上》。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2、学生练读,想一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出示: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又——,教读

 4、出示:月饼

 5、描述自己家过中秋接的难忘情景

 三、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四、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一个笔画,会写五个字。

 2、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使学生读好句子的语气,并注意感叹号的用法。

 2、通过猜字谜、字理识字等使学生认识一些字。并进行扩词,用词语说话等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4、、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生活甜蜜,向往美好的生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七、八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的热情很高,希望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表扬。

 3.学生已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也有的孩子读的还不太好。

 4.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太强,还需教师的指导,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巧妙设问:我紧紧围绕中秋节看月亮和吃月饼这个话题去提问的,让学生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2、读悟结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因此,我在教学时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教学环境和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准备:打印的拓展、自制教学。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一家人看月亮吃月饼的快乐心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老师这有一组画面,请你看一看,猜猜都是什么节日?(生回答到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师顺便过渡)

 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吗?你每年的中秋节都是怎样度过的?除了吃月饼,你还知道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作者一家人中秋节吃月饼看月亮的其乐融融的气氛,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并指导“节”和“晚”的写法,师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配乐。

 2、师:孩子们,听了这篇小散文,你喜欢吗?你一定会有很多话想和老师和同学们说,那赶快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吧。

 3、谁想试试读一读这篇小散文?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答:问老师,和同桌交流,查字典等。

 4、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三、检查读,感知课文大意。

 1、小组内练习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圈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即使纠正字音。

 3、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

 3、齐读。

 三、集中识字,做好铺垫。

 1、带拼音读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啊?那得把朋友的名字读准才行。看,月亮博士戴上眼镜,在看着你们呢,让他见识一下你们的本领吧。你能读准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跟读。读不准的拼读))

 2、去掉拼音读

 真不错,月亮博士忍不住要夸你们了,可是拼音宝宝拦住了它,说:“刚才是有我们在帮忙,等我们走开了,看它们还能读准。”说着,拼音宝宝真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还能读准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3、调换顺序读

 这下,拼音宝宝服气了。可是生字朋友又调皮的换了位置,想靠考考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4、同桌考。

 月亮博士对我说:“哪个小朋友学的快,记的准,应该给一点奖励。”老师真的准备了小奖品,你们想不想得到奖品啊?那就赶快拿出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5、检查读,选字组词,说句子。适时发送奖品。

 6、说识字方法:猜谜语:如一人打一字(个)、半口锅,炒了三颗豆,锅外有两颗,锅里有一颗(心);去偏旁识字:他去掉左边偏旁就是也了;还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法、联想记忆法、字理识字、数笔画等)

 7、把生字送回词语中(多么、心里、甜饼、节日、弟弟、每天)

 8、指导写字,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虚宫格的位置,指导写字,并且反复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1)、认识笔画“卧钩”。

 (2)、演示“心”的笔顺。

 (3)、范写。

 (4)、学生在本子上写3个。圈出认为满意的自己欣赏,同桌互相欣赏

 五、再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孩子们我们记住了那些生字宝宝,它们还会捉迷藏,它们藏在了课文里,让我们去课文里找找这些生字宝宝吧。

 1、指名读第一句,生字同时变红。

 2、指导朗读。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句。师介绍一句,鼓励平时多积累,多背诵。从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3、天上的月亮是什么样?妈妈端来的月饼什么样?指名读二、三句,生字同时变红。欣赏月饼的试着用又、、、、、、又说话,学习饼和甜字。

 5、指名读第四、五句,生字同时变红。“我”和“弟弟”在看到月亮的时候分别说了一句话,指出这两个感叹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弟弟”的喜悦心情,师范读。生齐读。

 6、指名读第六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讲解“甜蜜”的“甜”的意思。与“又香又甜”的“甜”的意思区分。齐读,说感受。

 7、欣赏几个地区中秋节风俗活动的画面。

 8、带着美好的感受齐读一遍课文。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1、轻声———晚上、我们、月亮、天上、看着、吃着、那么。

 2、感叹句———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

 3、重音————又大又圆、又香又甜。

 七、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一家人中秋节其乐融融的气氛,谁能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啊?

 孩子们说的很棒,你们自己学会学习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要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你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

 妈妈的月饼又香又甜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人欢聚在花园里,吃月饼看月亮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和一个笔画:(卧钩),会写6个一类生字。

 2、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能讲述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故事,或能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

 3、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识字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知道哪些?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和中秋节有关的课文《中秋节的晚上》。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一起来看看中秋节的晚上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小组内练习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

 3、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学习一类、二类生字。

 (1)本课6个一类字都是独体字,注意强调“心”“也”的笔顺。

 (2)用扩词和说句子的方法加强记忆。

 (3)了解“中”“心”的象形含义。

 三.理解课文,朗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者不明白的句子。

 (1)“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妈妈的月饼又香又甜。”练习用“又……又……”说话。

 (2)“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照例说几句话。

 2、想一想:为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那么甜蜜。”?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美好的生活给温馨的家庭带来的幸福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轻声——“晚上”、“我们”“月亮”“天上”“看着”“吃着”“那么”。

 (4)感叹句——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

 (5)重音——又大又圆;又香又甜。

 板书设计:

 看月亮:又大又圆

 心里甜蜜

 吃月饼:又香又甜

 布置作业:调查其它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节日食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熟读课文。

 2、指导书写。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练习读课文,读好重点句。

 2)读生字卡片和词组。

 3)交流布置作业内容。

 二.写字练习,指导书写

 中:竖在竖中线的位置。

 心:注意三个点的位置以及卧钩的写法。

 也:掌握好笔画间的结构。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把带点的字读准确。注意区别平翘舌读音,和轻声的读法。

 3、说一说。练习用“又……又……”说话;会说比喻句,表达完整的意思。

 4、读一读。

 (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内容和含义。

 (2)熟读四个词语,争取背诵下来。

 (3)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