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模板

画杨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_画杨桃教学设计

tamoadmin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1.小学四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2.2008年上半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篇目和教案3.四年级上《题西林壁》教学设计4.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5.《题西林壁》教学设计6.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7.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爬过山?请曾爬过山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爬上山顶后看到的景象和在山下

1.小学四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2.2008年上半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篇目和教案

3.四年级上《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4.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

5.《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6.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

7.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_画杨桃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爬过山?请曾爬过山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爬上山顶后看到的景象和在山下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引入课题:是啊,山上看到的村庄还是原来的那个村庄,但是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景象出现呢?大文豪苏轼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看他是怎么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的。(板书课题)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注释,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想:可能有同学不懂“题”的意思,可让同学们先组词,比如“题目”“题写”“问题”等,结合古诗,选择正确的译义。)

 3、板书课题意思: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文。

 三、初读诗文,感知节奏

 1、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自己默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范读。要求:同学们在听时要注意老师的节奏,在停顿的地方用“/”作上标记。

 3、全班朗读,教师纠音。注意卷舌音平舌音的正确读法。

 4、鼓励个别起来展示读,大家一起纠音、评价。

 过渡:同学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但是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意思

 四、学习第一、二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猜想诗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桌间互相说说你猜到的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庐山却变成了一座山峰,高大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景象都各不相同。)

 4、在这两句诗中,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庐山千姿万态,从每个角度都看到不一样的景象。(有岭又有峰)

 5、延伸:学到这里,你是否想起,我们在上一学期也学过这种描述了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发现不同的样子的文章?

 (引导学生说出《画杨桃》中的话:“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6、谁来把庐山不同的景象画一画?(给时间让学生作画,画完后展示、评价)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

 过渡:就那么一座山,为什么作者会看到好多不同的景象呢?(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句诗)

 五、学习第三、四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请你根据注释猜想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3、请你说一说,在这两句来应该注意哪些字的解释?

 识:认识;清楚。 缘:因为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4、谁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认不清庐山真实的景色,是因为我就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

 六、深入体会

 1、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为什么还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句诗)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3、教师归纳:诗人觉得没能够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本身就处在庐山之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到庐山的全貌了。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七、拓展

 1、从这首诗中,你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路呢?

 (教学设想:生或会回答“看景象要看全面”、“看待事物要讲究方法”、“ 不要置身在景物之中只看它的局部,要站在高处看它的全貌”、“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等)

 教师作归纳: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样,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去分析问题。即: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 横看-----岭

 远近高低各不同

 侧看-----峰

 不识真面目 当局者迷

 只缘在山中 旁观者清

 2、谈感受:你能不能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平时遇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

 八、熟读背诵、默写

 1、请你把自己当做诗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练习背诵

 ⑴同桌间互相练习背诵。

 ⑵分组竞赛背诵。

 ⑶师生互背:

 ①教师出上一句,学生对下一句。

 ②教师说意思,学生对出相应的诗句。

 ③将诗句顺序打乱,让学生衔接上句或下句,做到倒背如流。

 ⑷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你的背诵?

 ⑸自评、共同评价背诵情况。

 3、练习默写

 ⑴先说一说,在默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个字的书写?“峰”不要写成“锋”,“各”不要写成“个”,“缘”的右边上头不要写成“互”。

 ⑵学生练习默写。

 ⑶谁愿意上黑板来展示你的默写?

 ⑷共同评价默写情况。

 九、总结、延伸

 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⑴指名作答诗句的意思。

 ⑵指名谈出诗中包含的道理。

 ⑶谈一谈你对庐山的了解。

 2、提升感情:从诗中,我们知道,庐山是一个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所以苏轼通过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并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它的奇特景象。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诗人一样,对祖国的美丽河山有所感、有所悟,将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十、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借助注释、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4、 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所写的地点是庐山。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2、板书诗题,读诗题。

 3、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 听录音范读,画出诗的节奏。

 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指明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借助前预习,先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5、指名学生解释诗句。

 6、齐读古诗。

 三、深入学习诗歌

 1、四人小组读古诗,互纠错误。思考: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2、男生读一二句,女生读三四句。

 思考:诗人观察的角度有哪些?

 题干:诗人观察的角度有:

 选项:1、从正面看和侧面看

 2、从远处看和近处看

 3、站在高处俯瞰、站在低处仰视

 4、以上角度都有

 3、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同样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也看到不同的庐山。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庐山的(出示庐山的)。

 4、

 题干:你认为作者看到这样多角度的庐山是通过怎样的观察?

 选项:1、一次仔细的观察

 2、多次仔细的观察

 5、师引导:这首诗所写的庐山就像一个千面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便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苏轼这样多次、多角度地观察庐山,为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庐山的美、味道永远领略不尽的,局部的美并不是庐山的全部)

 6、师:要想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就要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

 庐山的外表像个艺术家,幻化出各种美妙的姿势,庐山的内心像个哲学家,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怎样看?

 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

 7、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所阐述的道理

 题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

 选项: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联系现实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师: 在你读过的哪些故事或在你身边发生的哪些事是让你明白应该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的?

 生自由说。

 9、男女生比赛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1、同桌互背

 2、指名个人背

 3、会背的`起来背。

 五、拓展小练笔

 写写学诗的心得: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角度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效果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客观、全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地看问题

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比如黄山(简介)。而我国江西省的庐山,就是个风景名胜。还记得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有关庐山的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有一个著名诗人,叫苏轼,也到过庐山,并把所见所感,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知作者,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师:大家对苏轼了解吗?

 生: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解诗题:(结合课文注释)

 题:书写。即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壁诗在唐宋时期很盛行,那时侯印刷术不先进,诗人就把自己的作品写在墙壁上,就叫题壁诗。

 三、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yuan)

 2、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3、指导朗读。

 指名生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就这首诗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大家愿意听老师朗诵一遍吗?师配乐范读古诗指导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美

 师:你们能不能也读得这么美,和我来比一比。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响亮

 师:是啊,真的是很响亮。那么你能不能也响亮的读一读呢?

 师:谁能再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很有感情。

 师:非常好,我看也可以录成磁带卖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音乐中反复读,感悟古诗的画面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

 四、学习一、二句

 1、接下来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画出来。

 3、“横看成岭”是怎么看?(从正面看)“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

 4、“侧成峰”又会是怎样的山峰呢?(课件显示陡峭、高耸的山峰)指导读第一句。并选择你喜欢的角度试着画一画。(简笔画)

 5、那么,诗人从另外的角度看庐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想象:横着看,庐山是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庐山是奇峰陡峭;从远处看庐山,遮天蔽日;从近处看庐山,危崖险石;从高处(山顶)看庐山,深沟幽壑;从低处(山脚)看庐山,重峦叠嶂……(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师:作者是按不同的方位顺序去看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学们还可以按什么去看庐山呢?

 生:可以不同的时间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节去,如春夏秋冬;还可以不同的天气去,如晴阴雨等。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由此可见,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

 6、指导朗读: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句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形态不一的庐山美景。听了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

 庐山因为它的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同样如此,抑扬顿挫才好听。咱们再来感受一遍,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读,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秀美啊,我听出了它的形态不一。

 五、学习三、四句

 1、诗人游了风景秀丽的庐山,却留下了一个遗憾,是什么呢?(不识庐山真面目)

 2、但从诗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诗人是很认真地观赏了庐山的,诗人从多个角度来看庐山,感受到了庐山的美,难道还没看清楚它的面目吗?为什么还说“不识”(不清楚)?

 生:他的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师:我知道了。看一处,就只有一处的形状,看多处就有多处的形状。况且,同一处,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形状。所以他就弄不清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而且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了。这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3、那么要怎样才能弄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给苏轼提个建议吗?

 生:从庐山的整体上来看,才能了解他的整体形状;应该从远处看,了解庐山的走向、山势等。

 4、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管是看景,还是看物,或是看人,都有自己片面的一面。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是时时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吗?要看清地球的全貌应站在哪儿去看?(太空)多美丽的星球啊!套用古诗的话说:真是……生接: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再比如说: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手工制作要从不同解度看。同样的就像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六、小结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游览庐山、在欣赏美景中还懂得了一些道理。最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可以背诵了吧!让我们再一次共同吟咏这首古诗。(配乐齐诵)

 七、拓展:

 用你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诗介结给家人或朋友。

 诗配画;编小故事;配上音乐,吟唱;书法;

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 了解诗句的意思。

 3 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2 背诵并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

 2 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 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

 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

 芒,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

 不起的人物(出示:宋 苏轼)

 1、 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

 3、 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

 二、 学习古诗

 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 同

 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

 (2) 指

 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3) 全

 班齐读古诗。

 2、 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四

 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A、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小组要说明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师巡视,对各小组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

 (2) 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来自各小组的汇报,告诉老师你们读懂诗意了吗?

 小组运用了什么好办法理解诗意的?

 (指名各小组代表说,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及时表扬、推荐好的方法)

 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

 岭

 峰

 (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形象认识能较快帮助他们区分理解。)

 出示小练习

 (1) 在

 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______, 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

 相同。

 (此项练习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意,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又落实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

 用。)

 (2) 指

 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指

 名读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

 理解“缘”并指导写法。 纟 缘(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 横折)

 师:此山是指哪儿?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

 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所以视力受限,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生:因为他离庐山太近了

 (2) 指

 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3、 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

 理。

 (1)师: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

 经历吗?

 (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

 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

 (有了前面的例子作铺垫,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要全面地、客观地认

 识,多角度观察。)

 (2)出示练习2

 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

 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出的道理)

 (设计意图:强化难点的突破,变深奥的道理为学生的内化动力。

 (3) 指

 导朗读。

 4、 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小学四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月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切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童话吗?(出示各种童话故事)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童话是与小朋友想象密切相关的素材,利用这一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他们进入课文的欲望。)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河?过河了吗?……)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课题质疑引领教学,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我能读准字音。

2、我能读通句子。

3、我能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出示朗读要求,引导孩子完成第一课时的“读通课文”的要求)

2、检测字词。

出示词语:马棚 麦子 磨坊,指名读,师指正。出示理解意思。

出示词语:驮 蹚 挡 拦,根据偏旁部首出示:马驮东西,孩子蹚水,用手挡住,排球运动员用手拦球。理解词语。指名读,齐读。

出示词语:哗哗 嗒嗒嗒 哩 唉,根据原文句子朗读理解拟声词和语气词的不同。

出示词语:为难 难为情,指名读,齐读。学习多音字。

出示词语:愿意 前蹄。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孩子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动脑,感受不同词语的含义。)

3、学习生字。

愿 意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愿”“意”两个字都含有“心”,但是两个字结构大不同,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引导孩子加深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原文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要帮妈妈( ),接着写小马在路上被( ),问了( )和( )后,小马( )了,不知道怎么办便跑回家问( ),最后小马( )。

2、指名说,师指正,总结。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较长,让学生自己概括,难度较大,不利于发挥孩子的探究精神,运用原文填空,可以降低难度 ,引导孩子疏通文章的脉络。)

四、学习一二两段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2、指名说说小马过河的原因。

3、思考:小马是否愿意做这件事?指名说。

4、指导朗读,感受小马的回答,体会小马的心甘情愿。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五、教师总结。

1、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终于顺利过河了,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马类似的事情呢?想一想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现在你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

2、听了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自由说)

3、是啊,以后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凡是都要去试一试,只有这样才能不耽误时间,把事情做得更好!

六、布置作业

搜集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见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但是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时间有限,这就大大限制了角色朗读的发挥。本节课学生自由化阅读较少。

课文词语量较大,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运用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比如:学习“驮”这个词语,我出示一个一匹马驮着重物前进的;学习“蹚”这个词语,我出示一张一个孩子蹚水的;学习“拦”这个词语,我出示了一个排球运动员拦球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个性化朗读较少,有遗憾就有收获,今后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强化课堂的语文味。

一、谈话导入,切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寓言两则》、《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童话是与小朋友想象密切相关的素材,利用这一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他们进入课文的欲望。)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河?过河了吗?……)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课题质疑引领教学,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我能读准字音。

2、我能读通句子。

3、我能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出示朗读要求,引导孩子完成第一课时的“读通课文”的要求)

2、检测字词。

出示词语:马棚 麦子 磨坊,指名读,师指正。出示理解意思。

出示词语:驮 蹚 挡 拦,根据偏旁部首出示:马驮东西,孩子蹚水,用手挡住,排球运动员用手拦球。理解词语。指名读,齐读。

出示词语:哗哗 嗒嗒嗒 哩 唉,根据原文句子朗读理解拟声词和语气词的不同。

出示词语:为难 难为情,指名读,齐读。学习多音字。

出示词语:愿意 前蹄。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孩子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动脑,感受不同词语的含义。)

3、学习生字。

愿 意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愿”“意”两个字都含有“心”,但是两个字结构大不同,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引导孩子加深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原文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要帮妈妈( ),接着写小马在路上被( ),问了( )和( )后,小马( )了,不知道怎么办便跑回家问( ),最后小马( )。

2、指名说,师指正,总结。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较长,让学生自己概括,难度较大,不利于发挥孩子的探究精神,运用原文填空,可以降低难度 ,引导孩子疏通文章的脉络。)

四、学习一二两段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2、指名说说小马过河的原因。

3、思考:小马是否愿意做这件事?指名说。

4、指导朗读,感受小马的回答,体会小马的心甘情愿。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五、教师总结。

1、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终于顺利过河了,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马类似的事情呢?想一想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现在你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

2、听了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自由说)

3、是啊,以后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凡是都要去试一试,只有这样才能不耽误时间,把事情做得更好!

六、布置作业

搜集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见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但是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时间有限,这就大大限制了角色朗读的发挥。本节课学生自由化阅读较少。

课文词语量较大,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运用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比如:学习“驮”这个词语,我出示一个一匹马驮着重物前进的;学习“蹚”这个词语,我出示一张一个孩子蹚水的;学习“拦”这个词语,我出示了一个排球运动员拦球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个性化朗读较少,有遗憾就有收获,今后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强化课堂的语文味。

2008年上半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篇目和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模板1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小学四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四年级上《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zhaojiaoan/soft/list.asp?classid=31

2008-07-22 15:53:59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1我们的民族小学2金色的草地3爬天都峰4槐乡的孩子◎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 5灰雀6小摄影师7奇怪的大石头8*我不能失信◎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 9古诗两首10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三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四单元 13花钟14蜜蜂15玩出了名堂16*找骆驼◎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09:30:31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全册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单元目标:1认识生字36个。练习写偏旁是“三点水”的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课文1篇,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3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4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1次,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朗诵交流,并制作小报,进行展览。4本单元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词典加以...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59:11 沪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全册)[三年语文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春的消息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2、按要求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继续...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4-14 14:14:09 西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册语文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春的消息[8]2快乐的小燕子[2]3三月桃花水[5]4★ 一幅画[1]5古诗两首[1][3][1]◎积累与运用(一)[1] ※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清明》第二单元6绿手指[2]7苹果里的星星[1]8点金术[2]9小蓝裙的故事[2]10★ 花开了,就感激[3]◎积累与运用(二)[1] 第三单元...

软件大小: 130 KB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4-14 14:13:01 浙教版第六册语文全册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1节日的大街[3]2南京长江长桥[12]3中国卫星飞太空[4]○草原上的鹰[4]□水打翻以后[2]◎练习1[1] 第二单元4曼谷的小象[19]5鸡[1]6小方找舅舅[2]○你看,那儿就是我们村[1]□做不倒翁[4]◎练习2[0] 第三单元7翠鸟[40]8山里的孩子[5]9课间十分钟[7]○请到我家来做客[1]□课外活动[1]◎练习3[1] 第四单元1...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28 10:11:58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三年语文教案]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燕子谢家湾小学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1 13:40:0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全集第一单元色彩爱什么颜色教材分析<<爱什么颜色>>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语句,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副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第一幅画面描绘了碧绿的禾苗,碧绿的小草,碧绿的梦.这是对自己农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第二幅画面描绘了火红的朝阳,火红的枫叶,火红的队旗。这是作者对自己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1 13:06:58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全集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1 11:13:45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下册[三年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全集1.节日的大街2.南京长江大桥3.《中国卫星飞太空》........1.节日的大街教学目标: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4 18:05:39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第6册教案全集[三年语文教案]

沪教版(新课标)小学第6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春的消息2啊,汤圆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古诗诵读《晚春》《南园》4放风筝5荒芜的花园6*小城三月综合练习1第二单元7新年的礼物8小读者9秋千上的欢笑10*班长的苦恼古诗诵读《绝句四首(其三)》《江楼感旧》11一个美丽的故事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综合练习2第三单元13起死回生14田忌15完璧归赵古诗诵读《忆江南...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2 15:23:46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全册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教学一整体识字二整合课文三加强综合活动四加强课外阅读,以《三国演义》作为共读内容。五情趣作文一课堂记实“品尝语文书”,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品尝”吗?生:就是吃一吃,了解味道。师:我们是不是要将语文书吃一吃呢?生笑生:我知道这里的品尝是说的将课文的优点和缺点说一说。生:就是说说自己喜欢的课文。师:你们理解的很好,你们希望品尝些什么?生:我建议将课文...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2-23 14:27:14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案全[三年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三年级语文教案课题:1、放风筝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激发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兴趣。2、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3、会本课生字新词。4、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多读几遍。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范读课文。这篇课文有7个自然段,可...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9 14:10:39 《李广射虎》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教学课题8 李广射虎教案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流程:第一...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2 16:44:4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约请[三年语文教案]

<约请>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4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交互过程,也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体现了一种综合素质,它要求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本次话题是让学生去约请顾老师来辅导同学们排练文艺节目,“学会约请”是此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明确目标,本课设计则坚持整体原则,在突出这一重点目标训练...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57:52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0个生字,积累词语10个,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逾越、攀援、斩钉截铁”等词语。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3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受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46:59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六册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10个生字,积累“逾越、骤然、斩钉截铁”等词语。2、通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3、通过学习,了解队员们遇到的困难,学习他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学准备: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方面的准备:搜集有关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介绍登山运动...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6 13:34:21 《鹬蚌相争》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2、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3、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4、学会本课生字词。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1.读准字音:曝、箝、即、喙,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6 11:37:33 《节日的探究》教学设计、反思、点评及课堂实录[三年语文教案]

三年级综合学习活动:节日的探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评课活动目标:1、初略了解一些中外节日的名称、来历等常识。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3、树立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意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活动过程:一、节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回顾近期所过的节日,并简略谈谈怎么过的。2、玩...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4 12:14:31 《女娲补天》教案[三年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16.女娲补天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含1个多音字),认读6个字,指导书写“兽”、“累”两个字。2.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说一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读文识字,了解内容,能说一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指导书写“兽”、“累”两个字。教具学具课件谈神话,激兴趣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3 10:33:59 北师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三年语文教案]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自由选择探究问题,自读自悟。在反馈中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借助教材,恰当地帮助学生进行词、句、段、篇的积累与运用。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课文...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isud.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179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210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全册)

·目 录汉语拼音(一)单元主题备课单元主题看图学拼音主题概述看图学习6个单韵母和它的四个声调,及8个声母和它与单韵母的拼音方法. 课文题目课后作业 (或连......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9155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四年级作文教案

·四年级作文备课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童年趣事习作要求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细细回味,把他们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目的 1创设情景,从生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要求: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9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习作指导教案全集

·人教版第五册《我想看——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表达心情感受的需要。 3、练习描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7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 上学了(入学教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 2、识字:渗透性识字12个(学年级班丁冬老师语文书包)。 3、口语交际:认识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全册教案

·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1 认识生字36个。练习写偏旁是“三点水”的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课文1篇,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05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案全

·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识字一知识与能力: 1、 认识13个汉字,会写5个生字。 2、 正确朗读,想像词语描述的春天的情景。 3、 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49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 ●课前谈话: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精粹,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中医,看过中医吗?有哪些了解?(学生说把脉 开药方)出示中医四诊法:望、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3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14 * 猴王出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

·14 * 猴王出世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猴王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 2.理解文章用词凝炼的特点,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激发热爱祖......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99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旅鼠之谜 教学反思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46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第69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题切入,激趣导读 1.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如:“什么是信息”“信......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437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剑桥少儿英语2级上册 Unit 1Where are you going?

·剑桥少儿英语2级上册Unit01(1) Topic Class Teacher Date Unit 1 (1st period) Where are you going?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2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世纪宝鼎》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图文结合,了解世纪宝鼎的外形特点和它蕴含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共同研究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16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6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十二册语文完整教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 1.......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6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义犬复仇教案

·13 义犬复仇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降xiáng”)及新词,认读4个字。 2 默读课文,学习简单的批注。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63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作文:我和我的好朋友

·作文:我和我的好朋友 一、教学要求 1、能把自己和好朋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写清楚,主题健康。 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二、写作指导: 一、审题: 1、......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6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电化教案设计

·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电化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设适合于本课教学的情境,通过对比观察、课件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42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 教学设计与反思

·《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8 《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0 情景交融 师生和谐 感受“美好” / 11《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33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冀教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美的回答》教学设计

·《美的回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 下册》第九课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小诗。前五句讲我们保护大自然的行动,后四句与之相......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1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五年级下册教案全集第一组回顾、拓展一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957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案全

·1. 《我爱你,中国》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8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1-12册习作教学设计全

·人教版第五册《我想看——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习作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04年3月3日 授课班级:三(6)班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780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 柳 树 醒 了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说、话 ”等6个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到大自然去找春天。 理解......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993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第一课:龙的传人…………………………………………………………………………1 第二课:大人们这样说……………………………………………………………………1 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54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识 字 1 教学要求: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27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 草原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931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460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课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好习惯 不 懂 就 问教材简析:本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01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比如黄山(简介)。而我国江西省的庐山,就是个风景名胜。还记得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有关庐山的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有一个著名诗人,叫苏轼,也到过庐山,并把所见所感,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知作者,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师:大家对苏轼了解吗?

 生: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解诗题:(结合课文注释)

 题:书写。即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壁诗在唐宋时期很盛行,那时侯印刷术不先进,诗人就把自己的作品写在墙壁上,就叫题壁诗。

 三、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yuan)

 2、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3、指导朗读。

 指名生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就这首诗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大家愿意听老师朗诵一遍吗?师配乐范读古诗指导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美

 师:你们能不能也读得这么美,和我来比一比。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响亮

 师:是啊,真的是很响亮。那么你能不能也响亮的读一读呢?

 师:谁能再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很有感情。

 师:非常好,我看也可以录成磁带卖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音乐中反复读,感悟古诗的画面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

 四、学习一、二句

 1、接下来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画出来。

 3、“横看成岭”是怎么看?(从正面看)“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

 4、“侧成峰”又会是怎样的山峰呢?(课件显示陡峭、高耸的山峰)指导读第一句。并选择你喜欢的角度试着画一画。(简笔画)

 5、那么,诗人从另外的角度看庐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想象:横着看,庐山是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庐山是奇峰陡峭;从远处看庐山,遮天蔽日;从近处看庐山,危崖险石;从高处(山顶)看庐山,深沟幽壑;从低处(山脚)看庐山,重峦叠嶂……(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师:作者是按不同的方位顺序去看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学们还可以按什么去看庐山呢?

 生:可以不同的时间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节去,如春夏秋冬;还可以不同的天气去,如晴阴雨等。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由此可见,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

 6、指导朗读: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句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形态不一的庐山美景。听了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

 庐山因为它的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同样如此,抑扬顿挫才好听。咱们再来感受一遍,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读,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秀美啊,我听出了它的形态不一。

 五、学习三、四句

 1、诗人游了风景秀丽的庐山,却留下了一个遗憾,是什么呢?(不识庐山真面目)

 2、但从诗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诗人是很认真地观赏了庐山的,诗人从多个角度来看庐山,感受到了庐山的美,难道还没看清楚它的面目吗?为什么还说“不识”(不清楚)?

 生:他的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师:我知道了。看一处,就只有一处的形状,看多处就有多处的形状。况且,同一处,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形状。所以他就弄不清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而且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了。这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3、那么要怎样才能弄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给苏轼提个建议吗?

 生:从庐山的整体上来看,才能了解他的整体形状;应该从远处看,了解庐山的走向、山势等。

 4、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管是看景,还是看物,或是看人,都有自己片面的一面。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是时时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吗?要看清地球的全貌应站在哪儿去看?(太空)多美丽的星球啊!套用古诗的话说:真是……生接: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再比如说: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手工制作要从不同解度看。同样的就像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六、小结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游览庐山、在欣赏美景中还懂得了一些道理。最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可以背诵了吧!让我们再一次共同吟咏这首古诗。(配乐齐诵)

 七、拓展:

 用你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诗介结给家人或朋友。

 诗配画;编小故事;配上音乐,吟唱;书法;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导读语文是教师资格证学科之一,在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题西林壁》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我们需要用这些常见资料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一起来看看吧。

简要介绍

诗中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的景象,但这首诗没有过多地描写庐山的美丽景色,而是另辟蹊径,分别从大处和小处着眼,告诉了我们一个认识事物时,要站在客观立场上的深刻哲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心境。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多角度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期都去过哪里旅游呀?(生举手自由回答)老师去了江西省的庐山。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相信很多同学都对庐山十分向往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脚步,一同去探访庐山,看看苏轼在庐山的旅途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吧!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学家苏轼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ppt中苏轼的文学常识。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我们能看出诗人在庐山之中视角和观察地点的变化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明确:诗人的视角和观察地点都在变化。从“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板书: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2.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思考回答:

①通过读第一个句子,诗人都描绘了庐山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横着看,庐山形成了山岭,侧着看又看到了一座座山峰。(板书:变化:岭、峰、不同)

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画杨桃》吗?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

明确:诗人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同。

3.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明确:因为每一个角度看庐山,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所以观赏者会不明确庐山真正的样子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是因为的意思。只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③结合这两句诗,谈谈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道理?

明确: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庐山,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

道理: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要对事物有全方面的了解再下判断,不能盲目做判断。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比较这两首诗的侧重点。

明确: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

2.诗人在写诗时,往往在诗歌中蕴涵着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能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诗人的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ppt出示苏轼被贬黄州的资料,体会本诗的独特视角。

(五)小结作业

小结: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业:背诵《题西林壁》。

五、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变化:岭、峰、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经验不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是现阶段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哲理,例如提出“在生活中,我们碰到过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的情况吗?”等问题,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以上的六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下面是我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

 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还可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

 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朗读课题,导入诗文教学。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以下指导:

 (1)当学生感知到庐山之美时,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第一、二句,让学生简单画一画他读出的“岭”和“峰”,补充描述一下“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三、四句。相机理解“缘”的.意思,并注意强调其写法:右上部分好似两手做取景框状。师生用问答等形式反复朗读该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讨论探究: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集体交流。相机引读名诗佳句: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强调在吟诵《题西林壁》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理趣。

 2、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读示范,指名说说准备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与停顿)?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你在朗读中联想到了什么类似的生活现象?一边感受一边朗读。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身在庐山”现象,再反复吟诵后两句。

 4、指名展示,引导学生听,评。

 5、配上乐曲,开展背诵比赛:看谁先把这首诗背下来?

 四、揣摩古诗,触摸诗情

 1、教师提示:学习古诗,还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才能触摸到诗人的心灵。

 2、投影出示:苏轼,学富五车,才气横溢,诗、词、文都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奇才”。因为不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遂引发了“乌台诗案”。1080年,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号东坡居士。自贬谪黄州以后,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出现了萧疏冲淡的格调。1084年,48岁的苏轼被改贬到了汝州,在他走马上任之前,他来到了江西,游览了闻名遐迩的庐山,诗兴萌动,挥笔书写了《题西林壁》。

 3、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推测作者的诗情:苏轼这样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文人,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两度贬谪,他的命运似乎并不由自己掌握,所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像绣球一样被人抛来抛去。那么,《题西林壁》有没有可能隐含他对这样的人生的一种顿悟呢?再读古诗。引导发现:“庐山”也许并不单指眼中的“这座庐山”,或许还暗指心中的“那座庐山”呢。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将“庐山”这一环境改为其它环境,例如:“官场”。换词朗读:不识x x真面目,只缘身在x x中。再引导回归原句,反复品读。

 4、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苏轼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领反复吟唱。

 五、比较阅读,点燃诗心

 1、教师出示自己所作《象棋》:孤相单士护王宫,炮马车卒狭路逢。不识棋局真面目,只缘身在棋局中。引导对比阅读,找出异同。

 2、鼓励把生活中的类似感悟也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尝试写一写。

 3、集体交流。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5篇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性。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1

《画杨桃》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2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幸福观。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三、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四、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3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教师板书: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5

《月球之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夜幕降临、皎洁、悬挂、遐想、奥秘”等10个词语,会正确认读。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3.学习第1、2小节,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仿写一段话。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月球的魅力。

师:(出示句子)亲爱的小朋友们,伴着这首柔和的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吧!

1.音乐《春江花月夜》

2.幻灯出示古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3.师:这些古诗描写的都与什么有关呢?——月亮。

4.出示月亮的。

师:人们仰望晴朗的夜空,仰望高高地悬挂在夜空的那一轮明月,月光如银,洒落人间,总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记得小时侯的老师,晚饭过后坐在小板凳上,仰望月亮,总会想象:月亮上有嫦娥姐姐吗?能到月亮上玩吗?

师:小朋友们,仰望着这一轮明月,你会想象什么呢?

生:我会想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

5.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好吗?

6.板书课题: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过渡:月球上到底有什么谜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全文,学习词语。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2.师:要想了解月球,我们得先过词语关!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 皎洁 悬挂 遐想 奥秘 努力 细菌 土壤 水藻 估计

(开小火车读—男女比赛读—指名读)

3.师:会读书的孩子老师喜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孩子,老师更喜欢。思考一下,谁能告诉我课文中描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月球之谜如此多,就让我们走近月球,一层层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吧!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并运用增、补、调、换四种方法理解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习得观察方法,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4、指导背诵《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望庐山瀑布》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读好一首古诗,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的划分,大家边听老师读,边在自己的书上划分节奏,好吗?(PPT投影节奏划分)

 生根据节读 指名读 齐读

 三、理解

 (一)借助题目悟方法

 师:孩子们,要想看懂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请大家说说平时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的?

 请看这首古诗的题目:题西林壁(指题目)(借解释小结方法)

 板书:增 补 调 换

 (二)运用方法学诗句,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的第一二句:(齐读)

 请大家按照刚才小结的理解诗句的方法,学习小组之间讨论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要是能把用到的具体方法跟同学说说就更好了!开始吧!

 师巡视,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来结合理解古诗的方法,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补充解释:看课文插图,理解“横看”“侧看”

 谁来继续结合理解诗句的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庐山

 生充分观察课文插图,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是呀,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T)

 想再看看庐山吗?(出示一组庐山)

 能再说说庐山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

 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两句诗吗?(个别读)

 师:是呀,这些都是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色。(板书:景)

 只要诗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庐山不同的样子,所以观察庐山的角度远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六个。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游览庐山,写下了他们的感受,我们去看看诗人眼中的庐山,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师大约讲解诗意)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所以,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庐山的样子,把你最喜欢的那幅庐山风景画读出来……

 (三)活用方法悟诗情

 庐山的景色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所以诗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大家继续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师:诗人已经看到庐山这么多不同的景色了,为何它还说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

 生:因为他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所能见到的只是庐山的局部

 师:所以这两句诗的解释中,我们还可以用“补”的方法,把原因补充得更加具体——

 生:(补)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只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

 师:那该站在怎样的角度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呢?

 生答:应该跳出庐山,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览整个庐山

 师:所以诗人说:(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从这首诗中,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说:我明白了要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客观、全面。

 师:是的。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多个角度,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也就是俗语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正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

 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吗?(下棋、同学之间吵架)

 师:诗人游庐山,把自己的所见、所感都写下来了,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庐山的美景,还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板书:道理)

 像这样的诗,我们可以叫它哲理诗。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欣赏庐山的美景,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次。

 (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题西林壁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2、培养学生探索诗意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观念。

 课前准备:

 收集苏轼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苏轼。

 (一)揭示课题。

 1、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奇耙,它们有的格调清新,有的意味深长,有的耐人寻味。

 2、师:古诗我们要怎样学习呢?(题目入手、读好诗歌、了解意思、体会意境)

 3、师:学古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味,悟出意蕴来。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题目)

 5、生齐读题目

 (二)认识苏轼。

 1、师: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

 2、生根据搜集资料回答,教师点评,引导查阅资料的方法和内容:生平、朝代、出生地、贡献。

 3、课件出示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三)了解题意。

 1、师:知道题的意思吗?西林又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西林寺)

 2、师:题目中的关键词都知道了,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3、师: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自读古诗。

 1、师:可能有同学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2、生自由读

 (二)检查反馈。

 1、师:谁来试一试? 生个别读 男生读 女生读集体读

 2、师: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读得正确流畅吗?相机纠正学生的读音

 3、师: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三)吟诵诗歌。

 1、师:会读诗歌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现在再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读诗歌。

 2、生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师并随时进行点评,相机范读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读出了古诗的滋味了吗?)

 三、品味诗意,感悟哲理。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师:等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会读得更好。先让我们来看诗的前半部分,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只要说通了,说顺了,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去扣。

 2、生自由练说

 3、师: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生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引导

 4、师:你觉得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吗?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岭和峰吗?(课件出示岭和峰的)

 5、师:远近高低是指什么呢?

 6、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师:你能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从正面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显出各不相同的姿态。

 7、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看庐山的?

 8、师:庐山到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就让我们一同观看庐山的录象,注意观察庐山的姿态,相信我们对这两句诗的体会更深,看时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课件播放录象)

 9、师: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庐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悬崖陡坡)

 10、师:为什么你们看到的庐山各不一样呢?(作者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

 11、师:如果同一座山呢,看到的会不会一样呢?(课件出示同一座山不同角度的)

 12、师:同一东西呢?能再举例子吗?(课件出示其他)

 13、师:就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师:现在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读这两句。

 生齐读,自由读

 2、师:在说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3、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4、师:你们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

 5、师:平时的说话、写作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我们还没有这样类似的词语、故事?(盲人摸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当临绝顶,一览众山晓)

 6、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对事物、事情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这就是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后两句也因此成为千古佳句,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两句——————生接读。

 生个别读 配乐读

 (三)回归整首诗歌。

 1、师:当我们回过头来读这首诗时,相信我们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2、师:现在我们都是诗人,身在美丽的庐山,想想诗人吟诵的样子,你也来吟诵一番。你可以怎样吟诵呢?(可以加上动作读)

 3、生自由练习(生边写边吟,边走边吟,边捋着胡子吟诵,背着手吟诵)

 4、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吟诵?生上台表演。

 5、生齐背古诗。

 四、古诗拓展,领悟特色。

 1、师:苏试笔下的题西林壁让我们领略了山的千姿百态,再让我们看看他游览庐山写的另一首诗,这首诗又向我们展示了庐山怎样的景观呢?(课件出示)

 高岩蔽(bì)①赤②日,

 深谷③来悲风④ 。

 擎⑤(bò)开青玉峡,

 飞出两白龙⑥ 。

 注释:

 ①蔽 (bì) :遮住

 ②赤:红色

 ③深谷:深深的峡谷

 ④悲风:呼啸的风

 ⑤擎(bò):同掰( b āi)

 ⑥两白龙:两条白色的瀑布,东瀑和西瀑

 2、师:请你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学学这首诗。

 3、生自由读后交流意思(课件瀑布)

 4、生吟诵诗歌,检查读的情况

 师:心情会怎样,是惊喜?是赞叹?是感慨?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个别读 集体读

 5、师:自由读读这两首,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一个写景 一个先写景后哲理)

 6、苏轼游览庐山时被庐山秀色所陶醉,一气之下记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这些诗,有的是描绘庐山的一种景象,有的写出了自己的一种感觉。题西林壁是总结性的一首,也最耐人寻味——————生接读。

 7、正因为如此,九百多年过去了,这首诗还闪闪生辉,在文人的著述里,在游客的谈笑间,在学生的课堂里,有多少人在揣摩他,回味他。——————生接读,配乐读。

 五、课堂小结,延伸课外。

 师:这节课,我们用学古诗的方法,不仅读好了诗,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体会了诗的意境。相信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当我们以后再来读这两首诗又将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观书有感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质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3)指名读。

 (4)练习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3、练习书写。

 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

 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

 3.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解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自由读诗

 3.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解读第一句

 A.出示句子

 B.指明朗读

 C.我们伟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侧:侧面;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示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雄伟、壮丽,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解读第二句

 A.你们认为作者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出示第二句,解释缘的意思。

 C.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自由读

 2.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

 (二)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

 4、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轼一起去游庐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