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模板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教案_拿来主义教案
tamoadmin 2024-09-12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落实“以学为本”教学理念?运用好这三条策略2.幼儿园教师怎样备好,上好一节课3.教研组长会议上的发言稿4.鲁迅 拿来主义 一课中 抛来 拿来 抛给 送来 的含义是什么?5.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精心预设,妙对生成6.备课的误区有哪些?7.也谈拿来主义问题一:什么是论文的研究对象? 10分 论文需要有一个主体 ,也就是说你研究的论文是针对哪个群体或人或物来研究的,这就是研究对象
1.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落实“以学为本”教学理念?运用好这三条策略
2.幼儿园教师怎样备好,上好一节课
3.教研组长会议上的发言稿
4.鲁迅 拿来主义 一课中 抛来 拿来 抛给 送来 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精心预设,妙对生成
6.备课的误区有哪些?
7.也谈拿来主义
问题一:什么是论文的研究对象? 10分 论文需要有一个主体 ,也就是说你研究的论文是针对哪个群体或人或物来研究的,这就是研究对象
问题二:毕业论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怎么写 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对象
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以及人口学变量。
二、研究工具 调查用的问卷、实验使用仪器工具等。
三、研究程序
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何调查、如何实验等。
四、研究设
你所研究的题目所要得到的结果,预期结果就是你所要的设。
问题三: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对象怎么写如题 谢谢了 写1些研究内容、研究的方向、研究渊源、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 查看更多答案>>
问题四:求助,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 比如你的论文主题是 教师自我评价研究,那研究对象 就是教师,
你的论文题目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那研究对象就是学生
问题五:论文简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哪位大神知道怎么写啊)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研究方法
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 *** 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常常使用反应时法。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
研究特点
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参考这个:wenku.baidu/link?url=voHq9J-dW1NGWMos_0CfjbuVqSRv6Yzzl7B3fXFa62CRswHbzNVh_vor-XainxsQTw1jwehXvp1Q8-icvp2Me-QXOiwBwfPMmCWAPwnmmyq
问题六:论文的研究对象怎么确立? 占有的资料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要典型。即占有面要广,更重要的要典型。
问题七:科研论文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内容包括 可以去搜下国淘论文写作,希望能帮到你!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增强气势。
问题八:研究课题怎么写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九:毕业论文到底该怎么写啊?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条,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2003年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
问题十:论文题目怎么写 一、定义:
所谓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的外延是文章,其内涵是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它是一种说理文章。这里着重是要理解“讨论”和“研究”,这是论文的本质属性。
二、分类:
一是科研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项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的理论高度写成的经验报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实践过程,反映了撰写者已进行的实践与研究过程。它们往往通过测量、统计数据、事例旁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果作为一个课题研究,那就是研究报告。
二是学术论文。它是对某个问题尚未进行实验或实践,但依赖与某种理论或查阅文献资料,在理论上进行构想、探索,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论文。或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思辩性思考的论文。
上述两类论文不一定完全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
三、形式:
目前教育界的论文大多数出自于一线老师,经验总结论文居多。也有课题研究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论文就是上述三种形式。其实,课题的方案、个案研究报告、甚至一篇说课稿均属于论文。如果把它们排斥在外是错误的。如果不是论文,难道是文艺作品或者是新闻报道?或者说是鲁迅的杂文!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职称论文,都需要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排版。
论文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
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
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
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
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
版物信息。
刚才已经讲过,不管是用来发表的论文,还是在校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都需要按照上面的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否则,你的论文或毕业论文就可能通不过审核。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落实“以学为本”教学理念?运用好这三条策略
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那么,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孱头?、?昏蛋?、?废物?各指的是什么 ? 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详情参见百度--拿来主义教案
谢谢纳!
幼儿园教师怎样备好,上好一节课
“以学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会学、能学、善学为本,这是“以学为本”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笔者以为,要贯彻这一思想,必须彻底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转变,即让教案变成“学案”,让课堂变成“学堂”,让作业变成“学业”。
一、让教案变成“学案”
教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统治下的产物,教案的主要特征就是教师认识教学活动从教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因此,教案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视学生为客体、为盛装知识的容器,丝毫不关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愿望,把教学过程变成了纯粹的“教”的过程。拿语文课来说,典型的教法就是前些年流行的“五段式”教法:作者简介——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催生的事物,它的主要特征有五:
1. 重视学习目标的备写 。教案从教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教学目标的备写,而学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重视学习目标的备写;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立足于教师的教,着眼点放在记忆性的东西上,相关表述也笼统、模糊,难于操作,而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则立足于学生的学,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上,相关表述也清晰、明了,便于操作,便于考核;教案重在教会,学案则致力于会学。
2. 重视学生认知状态的备写。 这里所说的认知状态包括认知结构和认知态度两个方面。学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非常重视学生的认知状态的备写。在学案编写者看来,在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不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学习过程便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起始点,这样,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引导学生学习只有弄清了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教师才能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备写。 学习新东西需要什么方法,如何根据当时的情境选择并调控这些方法,这是学案区别于教案的最显著的特征。在学案编写者看来,备课只有重视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备写,学生才能会学、能学、善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才能形成。
4. 重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备写。 着眼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学案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备写。这是学案区别于教案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5. 重视评价方式的备写。 由于学案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的,所以,学案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的备写。在学案编写者看来,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点也是教案中很难见到的。
二、让课堂变成“学堂”
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统治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教师或滔滔不绝,或喋喋不休,学生则是看客、听众,上课学生只需记住或听听教师讲授的内容即可。现在,我们要贯彻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就必须把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主的“讲堂”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学堂”。
在“学堂”里,一切在“讲堂”里颠倒了的都要重新颠倒过来:学生是学堂的主体、主角,是核心,教师是引导主体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和教师所取的一切措施都必须为这个主体的学习服务,为提高主体的学习质量服务,为主体的主动发展服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学堂”的作用,还须重视以下几点:
1. 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学堂里,学习虽然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教师作为学习的先行者,不论在学习经验、学习意志,还是学习习惯方面都比学生积累得多。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地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经验。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少走弯路,而且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尽快形成。
2. 要有意识、有地渗透学习策略的指导, 这是保证学生学有所得的关键要素。
3. 要引导学生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学习的重点 ,刻意锤炼,认真对待。
4. 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 学生自学,交换生除了要在上述几个方面刻意努力外,发挥好自己作为组织者的作用也很重要。教师不进行组织,或不善于组织,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一盘散沙,要么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行为等这些现象。显然,这样的“学堂”不是我们要打造的“学堂”。
三、让作业变成“学业”
同是作业,教学理念不一样,设计和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也会大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大相径庭。 从教的教的出发,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嚼碎喂给学生的那些东西在作业本上的再现而已。显然,这样的作业是一种巩固记忆型的、低层次的作业。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就必须把作业设计的焦点放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及提高上。相对于上述再现型的作业,我们把这样的作业称之为创造型作业。
这样的作业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还有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比如有教师在教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他让学生搜集初中学过的鲁迅文章中运用反语的句子,然后以《鲁迅讽刺艺术的突出特点——反语的运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我们且不论这样的看法是否准确,我们也不论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揭示出鲁迅先生运用反语的独到之处,单就这个作业本身而言,它就具备创造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无疑是对其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次很好锻炼。它同那种只是关注于记忆能力的再现型的作业相比,其训练价值何止泾渭之别?
教研组长会议上的发言稿
一、备课的要领
1、备教学内容
教材是上课的教学内容。目前,我们幼儿园(班)统一使用的是省编主题活动用书。教学中,我们以该教材为主,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园(班)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筛选,一旦确定教学内容后,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研究并掌握教材对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价值,然后确定教育目标。
(1)教学内容要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主题活动内容:如主题春天(春天里的动物、植物,能摘到的果子)老师选择内容自己在加工。
(2)是通读教材整体内容或相关环节,分析教材,以便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最基本分析教材要会拿出重点,第一次和第二次教学重点不一样,如:讲故事第一次自主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第二次重点在表演上,如歌曲第一次就是学会理解合唱,第二次教学就是拓展表现美、创造美,利用肢体语言。
(3)收集素材,拓展教学内涵,
要多查阅参考书和资料,提高对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理解。所谓的“教师胸中装有丰富多彩的‘一潭水’,才能碰给学生最甜美的‘一杯水’”,说的就是这个要求;不要课讲到一半就没话说了,课前准备不够,应当做好课前相应的材料准备,主题的目标、网络、照片、场景、幼儿作品等。
如:主题《和书交朋友》主题相关资料——书的演变、文字的演变、各种各样的书、世界上最大的书和最小的书,各类书的(电子书、会发音的书、)
2、备课程
(1)环境的利用
主题墙:主题活动与幼儿成长。
区域活动:班级有2——3个区角 植物角(种植、养殖)、建构区、手工区、绘画区。
(2)家长的利用
比如说,上次我们有一个中班上的一次科学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一节家长助教活动,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做了许多工作,终于使一位爸爸走进了我们孩子的活动室,这也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第一次有男老师给他们上课,孩子们很快被这位爸爸老师吸引了,被吸引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爸爸老师,而是他精心为孩子准备的一节课,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处于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好奇这一时期,探索、动手欲望强,很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这是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探索课,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孩子不仅仅要敲打鼓面,而且还要仔细观察鼓面上放的物品,孩子们很踊跃、很积极,而且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位爸爸老师很巧妙的把孩子从游戏中带到孩子的生活中,从孩子的生活中、自己的身体以及大自然中去找各种不同的声音,通过孩子的细心观察、家长的耐心讲解,孩子学到了幼儿园课程以外的知识,知道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而且还为孩子准备了礼物,对孩子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最后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中结束了此次活动!
事后爸爸就告诉了我,为了这节课,他准备了一个多礼拜。
这番话很让我感动和脸红。一位业余老师的认真才决定了他的成功。我们想要成功,我们也要付出我们的所有。
(3)教师和幼儿同伴(举例)
3、备幼儿
幼儿具有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每个幼儿都有他的个人发展水平,个人发展规律,教师要防止“一刀切”,就在充分了解幼儿能力、兴趣、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多种生动、新颖、有趣的一日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1)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共性)
(2)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个性)
大、中、小班都学1——10数字,螺旋上升
如:小班1——10点数(1、手口一致点数、2、一一对应点数 3、对数概念,多数是唱数,是一种语言符号,靠的是记忆,没实际意义)。
4——5岁中班认读1——10个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如3能代表苹果 ,不受物体的形象、大小、颜色的影响。3可以代表-3个苹果-3筐苹果-3车苹果理解数量关系,如3添1是4达到数量的守恒。
大班1——10的分解,组成,加减法。规律递增 递减
4.备学具、教具的使用
学具、教具在教学过程中,是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随时制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新颖实用的学具、教具。课前,教师要对这些教具、学具进行操作练习,以免上课时出现问题。
5、备教育方法
在了解幼儿基础上,选择适合当时幼儿年龄、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如4——5岁的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无意识记占据优势。他们对于形象鲜明、生动有趣、强烈的事物容易记住。同时他们以机械记忆为主,还喜欢重复。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动画多媒体课件、情景表演等,以互动性较强的方式进行教学。备课中,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要因课程内容、幼儿发展、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
(1)谈话法
(2)讨论法
(3)演示法
(4)实验法
(5)案例教学法
(6)探究发现教学法
没有方法好不好,只有用的是否恰当与否而已(范例:教案)
6.备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吸引幼儿的磁石,教师要讲普通话,做到条理清晰、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简练明确,教师要学会驾驭儿童的语言,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7、备写教案
教案在幼儿园中也称活动设计,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要依次写清活动名称(哪个领域)、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五大部分,还应在活动设计的末尾可活动过程下侧留出活动效果一栏,便于教师及时写出随堂活动效果和经验,作为教学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写清重点、难点的问题上,取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突出时,教师要灵活把握,不要受教案的束缚。
教案的格式与框架
在编写教案时要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教学方法适当。
主题名称
活动名称
适合年龄
授课教师
活动目标
活动重难点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二、常用的备课形式
在幼儿园备课可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形式。
1、个体备课:指某个老师独立备课,它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地准备的过程。
2、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课方式。即同科任课教师或同班任课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3、集体备课的好处:
1.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问题越议越明,方案越论越好。
2.整合。
传统的“单兵作战、封闭保守”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一种浪费。而集体备课时,能放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迅速成长;另外通过任务分解,共同协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集体备课时进行交流,短时间内就能使每位教师了解整体情况,这是靠个人力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增进友谊。
教师平时工作比较紧张,工作压力大,相互间交流少,加之竞争每周的集体备课,大家坐下来一起谈谈,相互交流思想,容易形成和谐竞争的教研环境。
三、谈谈我园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
1、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
我园结合实际和教师的特长,将教师分为二个组别(音乐组和语言组)按幼儿年龄段划分为三个年级,根据年级成立三个教师教研组,分别是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每周分组开展教研活动。由业务园长、教研主任和教研组长组织活动,讨论教育,共同研讨制订每月、每周的活动内容,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主题,共同制作教具,在同一年级组内实现教育方法、信息、的共享。大家即有分工又有合作,对教育工作的、实施、教学方法等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通过大家的研讨,达成共识,形成大家认可的活动方案附注实践。
2、同课异构“——同一节课制定不同的教案,方法,策略,手段各不相同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幼儿园每学期都开展这样的活动,将老师们分为“师傅组”和“徒弟组”,前二天我们语言组的教师大家围绕语言活动《小老鼠旅行记》这个故事,当场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每个老师结合自己所积累的经验,认真地进行教材的分析、难点的突破、教法的选择、课堂的语言活动设计等等,力求最新颖有效的组织形式。教案设计结束后,徒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们的师傅们也全神贯注地倾听,并对每个新老师的“劳动成果”进行深刻的点评。
3、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的环节:
(一)预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把中心活动作为轴心,教师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动内容,对课本活动内容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个活动草稿。这一草稿要在周五前完成,以便在周五上午的集体备课中使用。
(二)以年级组为小组,酝酿讨论定盘子。
根据教师活动课内容的不同,分为小班年级组、中班年级组、大班年级组,讨论由组长组织,大家对各班制定的活动草案和教师的授课的方案进行集体酝酿讨论,最终统一意见,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执笔,最佳教案打印出笼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师把整理后的最佳教案上微机打印,然后分发给大家,完成教案的统一备课任务。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立足本班实际,进行个案的修改
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出的方案,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教案与教师教、幼儿学的完美结合。
通过摸索,幼儿园用以上备课方式有以下特点:
1、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
2、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强帮弱、老带新、快携慢。
3、集体备课还促进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
以上讲的是幼儿园教师怎样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那么,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
这里所说的“课”指的是什么?(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那么,课的核心是什么?(人)课又是为谁而存在的呢?(幼儿)
我想向大家提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上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身上的难题和困惑?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同时也是大家努力追求的方向。
5年前、10年前的教学状况
回顾我19年的教学历程,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状况历历在目,从最初的注重讲解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一张卡片,一张,讲一节课,幼儿主要是坐在那儿听,学为主)到今天的准备许多的教学具,外出上比赛课要用车装,大量的材料充斥课堂,精美的课件满天飞……
一、什么样的课能算得上一节“好课”?
以前我们在评选一节课时总是去评论教师的表现:如教师的教态、普通话是否标准,教师能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否衔接自然等;而评论幼儿的很少。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新课改思想的引导,“好课”评论的标准也在转变,我认为评选一节课时,主要是看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对活动感兴趣,愿意去探索等。
其实教师备的课再充分、讲的再精彩。如果幼儿不感兴趣那也是白费。记得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可爱的鸡宝宝》,既然是一节公开课,当然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实物小鸡、幻灯片《鸡宝宝的一生》等,但是在播放幻灯片《鸡宝宝的一生》时,一名幼儿站在幻灯机前挡住了幻灯机的光线,立刻在屏幕上出现了他的影子,这一现象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很多幼儿都去模仿他。屏幕上出现了一只只舞动的小手、摇摇摆摆的小脑袋。再看那位老师一脸慌乱的表情,匆匆结束了课程。这样的课能算是一节好课么?我想所有的老师都不会认可。
大家知道,上一节课容易,可要上好一节课就得花点心思了。一节好课,除了受选材内容的影响外,更受幼儿园教师教态、扮演角色、组织方式等多方面的制约。一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幼儿园教师怎么教。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课呢?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从教师方面
1、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简练、不啰嗦,语速适中,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
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
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
4、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
①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
③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
(二)从幼儿方面
一节好课,离不开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三)从课堂设计方面
一节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是上好课的前提。
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度。
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用直接、间接、情景表演、导入、实物或谜语等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要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3、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
4、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符合教学的大纲要求。
5、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教学内容而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小班幼儿一般是10-15分钟,中班幼儿一般15-20分钟,大班和学前班孩子是20——25分钟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7、上好一节幼儿园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
三、上好课,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今天我们提倡真实、自然、简单的课。目前,我们从教学总体状况来看,要上好一节好课,可能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
这点主要是针对课的设计而言的。好的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二)少想一点“怎么教”,多想一点“怎么学”。
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现场幼儿学习时的一种动态的表现,老想着“怎么教”的老师不愿意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甚至恼火幼儿与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师随堂课 中班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设计的教学流程是:问好练声——完整听录音歌曲——教师清唱示范——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绍新的唱法(领唱)——自编动作围成圆圈表演唱。
当教师逐句教唱时,有几个幼儿情不自禁站了起来,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曲表演性很强,易唱易做动作)这时,老师也看到了,她让幼儿坐了下来,因为她设计的动作表演在最后一个环节呢,幼儿坐了下来,继续一句一句地跟学,按原定一环一环地进行着……
还如:小班《可爱的兔子》
思考几个现象:
20人左右上课,只提供一只小兔给观察;
喂兔子环节:教师发给每人一根青菜或一个胡萝卜,每个幼儿拿一样东西去喂小兔子,让幼儿去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儿座位: 当时幼儿坐在教室中间的一块垫子上,面积很小,幼儿挤得很紧。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每次活动都要再爬起来。
分析:教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教”,考虑这个教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如果她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学,就会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够会引起秩序的混乱,有很多幼儿都不能就近观察,只能在边上推来挤去。
2、那么多东西喂一只小兔子太不科学,结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吗)
3、幼儿爬起来回答问题、去观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较费力,而且人为的挤来挤去使得幼儿注意力转移,不利于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
(三)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
比如:刚才提到的《有趣的树叶》一课中,老师问:你知道哪些树叶?……幼儿一个接一个说出许多许多,很多我都不知道。
当老师问:树叶有哪些作用?幼儿:琵琶叶可以做药、银杏树叶可以……
课后我了解到,这节课光是试教就已经三遍,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教学行为,豪不隐瞒地告诉我,每次试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别说别的准备工作了。当时我对那老师说:“其实孩子说出那么多树叶的名称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说不上才是正常的情况。”
还有节音乐课,当音乐一响,小朋友就能整齐地用做的乐器摇出节奏了……
虚的课堂有一个特点:幼儿非常熟悉活动,非常配合老师,过程进行比较顺利。
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
(四)少一点华丽,多一点平实。
老师们回忆一下,你外出听的课、看的录象课,有多少节感觉是朴素的、实用的、常态下的课?许多课堂都披着华丽的外衣,这些华丽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装的痕迹。
有的课情景表演、课件、动手制作、游戏、录象等热闹繁华,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全副武装。
尽管我们不否认这些手段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思考如何用得巧妙、用得适时。上课不是有表面的繁荣、华丽的外表就够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过程的平实、作用的实在,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例:省级一等奖的课例《过河》
当中跳小河的三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绳子有宽有窄)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
第二次活动:下雨,小河变宽了,提高了难度,运用方法跳过去。
第三次:河里来了鄂鱼(老师坐在河中做鄂鱼)对面田里有害虫(海洋球),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从鄂鱼身上跳回,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放松环节:小青蛙去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的动作等等。
结束:全体青蛙一起抬着绳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象这样的课,你听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材料准备简单,过程层层递进、清晰明了。
说实话,平时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准备过多的教学具,有时也没有那个必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们要多去考虑的,但也要避免走入误区:认为东西越少越好。那也不对。关键是材料少了,环节设计巧妙了,幼儿的发展更好了。当然,象科学探索活动还是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探索材料的。
(五)少一点控制,多一点自主。
我这里所说的控制是指权威下的不利于幼儿发展的限制。
常见的控制有以下几类:
1、范例的控制。
如:中班的绘画《船》,她准备了一幅范画,一边让幼儿观察范画一边提问:大轮船由几部分组成的?(船身、船舱)船身、船舱是什么形状的?船上还有哪些东西?(红旗、烟囱、窗户)结果画出来的船都是一模一样的,好象全世界的船就这一种。
2、语言的控制。
我们上课时经常会听到“你又不对了”、“又错了”“你不能……”。有次我去听另一位新教师的兴趣班的美术课,她一会停下说:“坐端正”、一会拿起铃鼓让幼儿跟着她拍手,来组织纪律。因为她刚毕业,组织语言不是很形象化不生动,幼儿不怎么听她的话,所以她只能取这种方式来维持秩序。
3、其他控制:
《蔬菜》一课由于时间拖长了,幼儿到后来明显坐不住了,那老师就拿着蔬菜的,一会走到这个面前说:“蔬菜请你坐坐好”,一会到那个面前说:“蔬菜不喜欢你了”。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维持秩序,但确实是一种变相的权威镇压式的控制。
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控制是束缚幼儿的无形的绳索,是不提倡的。这使我想起一个寓言:有一天农夫牵着驴子走到悬崖边,农夫怕驴子跌下去,用绳子牵着它靠近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越向外挣扎,最后跌下了深谷。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要用绳子把驴子牵过来?为什么不用一把青草把驴子唤过来呢?
有时为了良好的意愿,往往取强制的措施,效果却不容乐观。
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能有“吸引驴子的青草”,以活动
本身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
让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策略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学会自主选择。
2、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索。
3、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幼儿学会自主表达。表达的形式很多:绘画、动作、语言等。
(六)少一点“拿来主义”,多一点“为我所用”。
一些教材、一些现成的教案、教学材料等等这些都只是载体,是我们参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给我们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内容的文本资料,无论是农村的城市的。它都一律只提供同样的一份,显而易见,这些地区的幼儿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能参考,在参考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就比如给你一块料子,你就把它用来做衣服,不管大小穿在身上,肯定有人大有人小,但是如果大家把这段料子合理剪裁,量身定衣,那就肯定大家都合适了。教材就是这段料子。
(七)少一点模仿,多一点个性。
浙江名师朱静怡仅用一盒蜡笔,一张白纸就能演绎出精彩的一节课。
这就是她的特色。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学得来,因为美术绘画并非是你的特长,其中更重要的是随机的教育智慧更是长期的积淀。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要善于分析自己:我的强项是什么?我的专长是什么?所以模仿并非是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借鉴+反思才是聪明之举。
远离作秀,褪去华丽的外衣,走出堆砌、模仿的误区,我们的教学要返朴归真、寻找一份有缺憾的真实,寻找富有生命力的平实。
鲁迅 拿来主义 一课中 抛来 拿来 抛给 送来 的含义是什么?
在学校转型性变革背景下,教研组长作为学校中的专业领导者和团队领导者之一,无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研组长会议上的发言稿,仅供参考。
教研组长会议上的发言稿篇1开学近两周了,教研的有关活动进入了正常的轨道,作为教研组的有关教研活动更应快速、规范、高效、有效地切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在位的教研组长在开学伊始,将对如下一些工作作一些思考:如何建设一个高效、有效地教学团队?如何彻底地贯彻执行学校有关决议、决策?如何培养青年教师业务成长?如何拓宽、创新教师的思维品质及思维素养?如何大胆尝试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推行的?小组竞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导生制的自主学习模式,进一步探索、探讨、交流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特色,进而形成教学品牌?如何深入搞好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第二课堂如此等等这些工作都将摆到我们面前,如何开展为这些工作,贯彻学校的有关教学的决定,今天特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下面就如何做一名教研组长谈几点想法:
一、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要不断加强自我人格修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做一名有德、有智、有威的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是业务权威,也是业务先锋。教研组长,做人要大气,对同组教师要宽容、包容,不要和教师争名夺利,荣誉要面前要谦让。
教研组长遇事情要冷静,思考全面,决策正确。同时对待教师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如此教研组长才有威。
二、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研组长
1、要做到?人老心不老?,接受新鲜事物、新观点、新问题、新想法,对年青教师的一些?另类?行为,做到不排斥。做到和他们一样对教学生活充满新鲜、惊奇与。
2、要看书学习,利用好博客、微博,建立教研组博客群。
3、对课程改革及教学新理念,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悟性,及时领会学校领导的讲话精神,掌握?风向标?。
三、做一个有人情味的教研组长
1、多体察?师情?,不管教师教学上事情,还是家里的事情,应积极主动参与。
2、多搞一些活动,活动场所据情况适时变化。
四、如何对待老中青三代教师
关注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重视中年教师的业务拔高。树立老教师的光辉典范,但同时要注意一些在老教师的不良影响。
五、教研活动开展要力求创新
1、教研活动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千万不可儿戏。
2、安排的内容要丰富精彩,且内容层次要高,立意要新。
3、多安排几位老师发言,多交流心得。
4、公开课内容安排避免随意性,要做到课型系列化,如对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验课等不同模式进行有序的探讨。
六、加强模式课的研究
1、公开课要加强课型研究。
2、对?小组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导生制自主学习模式,积极使用,不断创新。
3、和外校进行交流学习、提高。
七、教研组规划建设
1、规划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或两年以上。
2、培养教学先锋标兵。
3、建设特色教研组,建设品牌教研组。
八、注意大组建设
1、对各组的短板教师要帮扶。
2、利用好各备课组长。
3、加强集体备课,提前备课。
九、近期要办的几件大事
1、撰写教研组或规划。
2、快速摸清?师情?。
3、积极和备课组长沟通。
4、公开课注意课型的系列型、延续性。
5、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创新。
6、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撰写校本教材。
教研组长会议上的发言稿篇2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惯例,先表表心情:
第一是紧张。不紧张,不出汗,不正常。特别是今天,面对的是全县语文教学线上的一线教师代表,更是诚惶诚恐。人要被别人记住有两种最有效地方式:一种是最好,一种是最坏。如出言不慎,弄出什么笑料,我看是吃不了,兜着走,受用一辈子了!
第二是感谢:感谢教研室李老师的抬爱,让我能有这个机会与各位同仁交流学习。
第三是惭愧:只不过一介凡夫,没有什么鸿篇巨论,只有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孤陋之闻,贻笑大方。所以有说的不周之处,还希望各位宽宏大量,批评指正!
表完心情,下面我想先谈一谈我们语文老师,二句话:想说爱你不容易!爱你真的好难!语文宛如在水一方,我们如何才能走近她?
第一我们应该有敬业精神,千万不可妄自菲薄。如果说老师是弱势群体,那么语文老师又是这个弱势中的弱势。语文是最被歧视的,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谁都会,开口就是,容易让人麻痹,产生熟悉的陌生。于是那些功利性较强的学科,譬如数学、英语等自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已经蔚然,语文正被一步一步边缘化。放眼偌大的县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补习班,却鲜有补习语文的,就是有也不过是一碗搭菜。是我们语文老师懒惰吗?不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传统的良心道德尚未泯灭,在坚守着我们心中的那道底线。因为我们都知道,语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神仙来了,也奈何语文没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是个慢功夫。如果把数理化比作油炸食品,语文就是炖煮的艺术。现在还有几人有耐心去等待,去静心膜拜。大家的信仰早已与时俱进,变得更加世故圆滑。数学有奥数,英语有奥英,物理有奥物,一切都与世界接轨,在中国这个日益多元化的国家,通用的东西往往受到追捧,可是语文没有奥语,只有他是民族的。民族的,大家都有的,不是奇货没有可居的资本。当传统受到冷落,我们的信仰也就随着没落。没有信仰,道德的底线就会沦丧,物欲便会泛滥。在物欲一统的天下,语文就成为天下最廉价的商品。有人戏谑,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听后,无法可想。仿佛语文是摧毁学生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文言文,国之精粹,可惜太遥远,太难啃,谁还有这份诚心,就是学好了,写给谁看,说给谁听,不如学好一门外语,到时大有用场。写作文,又不想成为作家,再说也没有这份闲心独述性灵,老师在叮嘱,家长在叹息,无非就是为了那几十分,一个字俗;关于周树人,作家中的民族英雄,一块彻头彻尾的硬骨头,难啃啊,再说在这和平年代,谁还喜欢这种咄咄逼人的架势。语文就这样尴尬的存在着。我在外面,如果有人问我,我不会说我是语文老师。如果有人问我是教什么的,我羞于回答我是语文老师,从这点上说,我不是一名称职的敬业的语文老师。但在我心底还是热爱着这门边缘而又古老的学科。在课堂上我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为了教好每堂课,我会与同事们讨论商议。在课余,我也会绞尽脑汁为一堂课进行多种预设。只有此时,我才会体会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价值所在:因为学生喜欢,没有人睡大觉,还有一些忠实的粉丝。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觉得有这些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在意识形态上,在大环境下,我可能背叛语文,但在语文教学上,我会倾注我所有的热血与心血,做一个称职的让学生铭记的语文老师。课堂就是我们唯一可以守候根据地,虽然这是一条潺潺的小溪,涓涓细流,终可汇成江海。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从敬畏课堂开始,去重塑我们语文老师那颗业已羸弱的心,用敬畏去成就敬业精神,让精神使我们内心强大!
第二,语文老师应该是专业的。语文不被重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专业的借口。语文老师的专业那是对语文学科的尊重。有人说:杀猪的可以教语文,扫地倒茶的也可教语文,如果他是专业的,虔诚的,像王力教授,刑福义教授那样,我们一样钦佩。(加一个例子)如果他不是专业的,用心的,这就会成为笑谈,是对语文的亵渎,大家心中自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在诸多学科中,最难教的莫过于是语文,语文是水,他是流动的,没有固定的形态,你可以这么教,他可这么教,永无止境。所以无论你教了多少年,你心中总会有如履薄冰之感,这种敬畏感就是一种专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如是乎,学生读,你也读,你成为了学生读书的榜样;学生写,你也写,你成为学生写作路上的明星;学生说,你也说,你说得思想的火花四处迸溅,点亮学生心中一盏盏理想的灯。当你成为学生心中的一座高塔时,你就可以骄傲地拍着胸脯说:我是一名专业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一辈子可能平淡,甚至默默无闻,但只要你是敬业的,专业的,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给你。正如成语所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以上就是我对语文老师的全部认识,虽然肤浅,但我是用心的!
谈完语文老师,下面就切入正题,再耽搁各位一点宝贵的时间谈谈作文教学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关于怎样教作文,从参加工作至今,我感觉自己经历了几个明显的时期:第一期散兵游勇期,这段时间,无,无备课,信马由缰,东一棒头,西一榔头。拟个作文题,改作文,讲作文,评作文。其结果是广种薄收,有点刀耕火种的味道。第二期为大补期。自从有了网,接触的信息多。众家之长,全部之。作文教学,大讲特讲,见到好的,便拿来主义,头发胡子一把抓。自以为得了宝,学生却不买账,讲了这么多收效甚微,结果是顶着碓窝子唱戏?人吃亏戏不好看。第三期为小火慢炖期。特别是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快不得,急不得,只有不愠不火,才能有滋有味。作文是块硬骨头,只有小火慢熬,其精神方能浸出。所以说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还是一个有劲道的过程。
前两个时期不堪回首,下面我就把第三期间一些思考和感悟和大家进行一番交流:
怎样去理解作文,我们首先从?作文?这个词眼上说起。?文?是一种底蕴,?作?是一些技巧。没有文,作就成了无本之末,无水之源,一切做的技巧与手段皆服务于文。
文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字,我们姑且不论其博大,就把它狭义地理解为?文本?,也就是我们的教材。我觉得作文教学应该紧紧扣住教材来进行。更严肃一点说,孤立的来讲作文教学,我觉得那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一种偷懒的行为。我们有时运用作文课给学生讲开头的技巧,修辞的方法,选材,立意。讲的头头是道,但学生不买账,仅得皮毛,过后即忘。为什么?当离开教材孤立地去讲,难免不会断章取义,让学生产生生疏感与距离感,引起学生的排斥,走不进学生的心里。长时间的淤积,必然造成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好像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还不曾推开门便止于门外。所以,我个人认为,作文必须以课本为本,讲作文教学穿插与语文课堂之中。其实,我们的课堂中处处都蕴含着写作的技巧,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视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点破!怎么说呢?譬如:《春》这篇文章结尾,三段文字,排比兼比喻。我们会让学生分析其修辞及作用。如果仅止于此,这只能说是知识点的识记,激不起学生心中的波澜,当然就无法成为学生写作技巧的储备。。怎么办?我们就要适时导引,让学生从思想上去突破!我们可以不经意去导引:在写作中你有没有类似的尝试?今后能不能用一用?运用和不运用有没有什么不同?不经意急问,实际上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突破了学生心灵与课本的壁垒。这不仅是作家的,也可以是我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心中明确,写作就这么点事,每个人都可以去写。也可以写的很好。如果每一次分析讲解都做到有意识的点破,日积月累,学生便会有丰富的积蕴,并熟练的驾驭这些技巧,写出让人称道的文章。总之,语文课堂上的写作渗透,就是一点逆向思维的运用而已。我们分析课文就是顺藤摸瓜,写作渗透就是顺瓜摸藤的事而已。(举例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我第二次用这个成语,我觉得他就是用来形容语文的。只要我们有恒心,有耐心,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会迎刃而解。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应当有强烈的作文教学意识。要认真钻研教本,找到更多作的技巧。这些东西一定要是自己的学生尚没意识到的和写作中所缺乏的。教师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清晰化,在运用作文专题教学加以点化、渲染,让学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受。这样会心的、有目标的,恰中恳切的技法指导,以课本为本,有依有据,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欣然接受并抱有兴趣的。(举例分析)
勤劳的耕夫,才能发现并挖掘土地的价值。勤奋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惊喜,疲劳的旅途便充满了快乐与幸福。
一位教师曾说过:?写作是一种打开。?当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打开时,我们老师就要善于为学生打开。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在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精彩之门。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肤浅的认识,语不达意,妄语不尊之处还望各位见谅。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既有章可循,又灵活机变的艺术,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在这条路上跋涉不止,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教研组长会议上的发言稿篇3为了使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今天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明晰责任,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立即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研教学活动中去,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备课组的作用及意义正在得到加强,备课组其实是缩小版的教研组,但教研组和备课组既有其从属的关系、又有不同的侧重。教研组是教学管理的纵线,侧重点在宏观上,抓教学研究、教学方向、特色创建、教学培训、教师培养,服务各备课组。备课组是教学管理的横线,侧重点在于微观,备课组要组织好年级的学科的教学工作,直面年级和具体的学生,抓好具体教学任务的落实,完成常规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一. 组长的作用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在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组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常说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学科。
(一)职责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是学校工作的传声筒和事务员。组长的工作不能只是传达学校布置的工作,作为组长,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文化,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把自己对教育的与理想传递给组内的每一位教师;把思想的光芒散布在组内的每一位教师的心头;凭借自己的感召力把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凝集成一个整体。使这个整体成为学校建设、质量提升的一个个的增长点。
具体讲组长有以下几个职责:
1、组长必须能以身作则,做出榜样。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什么样的组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组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很难领导好本组教师开展工作。
2、负责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包括组员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组长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带领全组成员不断学习,积极工作,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效益,团结出竞争力。组长要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特长、工作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组长要经常听课,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只有了解真实情况,才可以用好每一个教师,发挥好每一个教师的作用。组长要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远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具体实施的规划,监控实施过程,努力达成预期目标(包括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名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质量和竞赛等次提升、教研组特色创建和教科研成果等等)。
3、抓好教学研究。根据教学实际,组织本组全体成员学习有关教学理论。积极主动落实学校的教研任务,主动抓好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形成可推广性的教研成果。目前,我校教研的着力点、落脚点在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于以实际教学当中的难题疑点作为研究课题,组织教师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研究出解决办法,同时要注意总结提炼,使教科研深深扎根于教学实际的沃土,使其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4、 高效组织本组教学活动。组长要把握本学科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为实施本组建设的各项目标,积极主动地设计科学的活动载体、搭建平台,用最佳的办法抓事促人。备课组长要特别重视集体备课,克服备课活动的形式主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精神,抓好教学常规的具体落实。
5、 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我校青年教师培养犹为紧迫。青年教师是我校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根据青年教师可塑性强的特点,对青年教师的管理要严慈相济,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专业成长。平时,也要对他们多讲讲为人处事的道理,要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促使他们快速成长。立足于课堂,抓好常规,从基本功要求做起是青年教师培养的唯一途径。
总之,每一位组长要心中有责任,手中有本事,行动见成效,要未雨绸缪促使工作的有序开展;精心打造教研组民主、和谐的教研和工作氛围;科学引领本组教学研究的顺利推进。
二、对组长自身及工作的要求:
(1)组长应是终身学习者。只有组长自己爱学习,才能要求和督促组员学习。以自己的勤学精神,去激励周围的教师远离浮躁,静心读书,走向大师,与时代同步。有什么样的组长就有什么样的教研风气。一个不学无术、不爱学习钻研、工作不严谨,游来荡去的组长必定带出一个?土郎中?式的教师。
(2)组长应该是业务尖子。我们拿什么资本当组长?不是凭借年龄大一点、教龄长一点。组长应该是组内业务的?权威?,在本学科领域内组长应该是本校的?****?。从这点上讲,组长不仅是学生的老师,他还是教师的老师,他要和教师共同成长,他要与学生共同发展,他要负责听课、评课、督导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他要能从较高的角度俯瞰教师的教学实践。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那样:?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3)组长应是课堂教学的潜心研究者和实践者。组长要根植课堂,痴心课堂教学。在现实教学问题中探寻破解难题的突破点,在教育理论中寻觅教学探究的支撑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捕捉改革创新的拓展点,这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4)组长应是一个合作者。组长面对的教师形形,对于不同、差异、甚至另类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和接纳,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要学会很好地与领导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家长合作,在合作中多赢共进。也正是通过组长的精诚合作,才使每个教师在组内可以互通信息,交流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享发展成果。
(5)组长应是一个无私者。这是组长的角色定位。一个只知道自己利益的组长是不可能得到群众拥护的,当然他也就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戴,他的领导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组长应该关注组内教师的利益、关注学校发展,通过组长的努力能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中老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我们要求组长要脱掉俗气,洗去浮气,除掉匠气,要有厚积薄发的底气、愈挫弥坚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地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
(6)组长应是一个服务者。组长属于不是?官员?的领导,却要与领导一样,具有?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 为广大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与服务。
组长是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核心,是学校教学和研究的关键。只有不断强化组长在学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各位组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组长不断学习、思考、转变观念,调动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三.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活动的程序:
1.精心准备。每一次活动前,组长要根据工作,精心策划,不打无准备之仗。该自己准备的自己准备,该让教师准备的让教师准备。活动前进行审核,做到安排紧凑,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努力让每一个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有收获,让有缺席的教师感到遗憾,让所有教师对教研活动成为一种期待。
2.精彩过程,精彩源于细节
(1)、要加强理论和经验学习。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新理念、新思维、新策略的产生都需要学习。 ?知识共享?需要一个平台,而教研组、备课组就是一个平台。它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篇文章别有用的部分,可以是外面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不管来自哪里,主讲人必须做过精心准备,必须是具有共鸣的东西。
(2)、搞好听课评议。听课评议,首先由施教者简述设计过程和施教感悟,然后主评人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施教过程等方面指出施教者的亮点,缺点或改进部分,其他教师补充,重点谈不足部分或只谈不足部分。教师的课堂可以有错误,但不可以没有亮点;有效提问的检验标准是不是有信息沟通;集体回答效果的差异;思维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够不够,教学中能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最新科技等;半开放性和开放性问题探讨有没有,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等,都应该作为评议的重点。
(3)、要研究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了解学情,教师驾驭课堂和应对水平、应对能力的提高;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解决。
(4)、布置作业的研究
现在学生抄作业情况比较严重,是什么导致了学生抄作业?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如果是个案就要找学生谈话研究;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是老师的责任了。
对于作业我们要求:(343)
三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
四不布置:不布置学生做不完的作业、不布置老师无力批改的作业、不布置未经老师做过的作业、不布置学生不会的作业。
三及时: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及时讲评。
(5)、抓常规落实的研究
1、三清:日清、周结、月过关。
2、抓好纠错过关,落实好隔日练和二次过关满分答卷。
3、规范训练:训练必须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如易错题训练、能力题训练、书写规范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等。
(6)、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1、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定期作学法指导。
2、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将学法指导体现在备课中,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推举优秀生、单科成绩优异者、进步较快的学生做典型发言,让成功者增加自信,让后进者到成功的启示,在交流中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学期主要工作:
1、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工作、个人教学工作。周五前将电子稿、纸质稿交教务处。
2、组织好第五届北中大讲堂活动。
3、各备课组组内听评课活动。高三示范课。
4、理化生体育学科教学观摩课活动。
5、高效课堂推进活动。
6、青年教师业务测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精心预设,妙对生成
抛来:是西方施舍我们的东西。
拿来:我们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拿来。
抛给:我们去创造烙上本国文化痕迹的东西让别人去学习。
送来:国家实力增强,让拿了属于我们的东西的人把属于我们的主动送回来。
备课的误区有哪些?
一、精心预设,富有弹性
1、吃透内容,明确目标
教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一堂生动的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达成一种什么目的或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内容,明确课程目标。而学生学有所得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终极目标。因此,增强学习的目标指向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作用的体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注意课程目标下的生成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生成学习内容,而目标的确定不能有虚化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出现“贴标签”“泛化”现象,而“语用”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乏或变得含糊,学生的听说读写在课堂中表现得随意化、虚泛化。课堂效果差,学生没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过程方法等目标在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去渗透,决不能本末倒置。
2、研究学生,精设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常常困惑于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之中: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探究,往往完不成预定的教学;而按部就班地依教学走,课堂又往往沉闷,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这必然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精心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关系到阅读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既能抓住教材的精髓,又能调动学生展开教学探究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登高》一诗时,设计一探究问题:“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请你说说“奇”在何处。这个问题紧扣了诗歌赏析的关键,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全诗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许多语文老师一味地信赖教参,或凭借经验,缺乏精设问题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平庸乏味,或东一榔头,西一斧头。如一位教师在讲《拿来主义》时,从文章的结构,到立论与驳论的关系,到说理的特点,到语言的特色等方方面面,全设问题,一堂课下来,近十来个问题,老师问的多,学生答的少,结果变成了“满堂问”,学生似懂非懂,被动应付。这样的课堂根本谈不上动态生成性。因为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被教师牵着走了。而另一位教师在讲授《拿来主义》时,则只设计了一个主要问题:这篇文章说理形象生动,请你说说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虽然问题只有一个,但整个课堂异常活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心论点,到破立结合的写法,到比喻论证,到语言的形象、幽默等等全都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理解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很丰富。
因此,在课堂预设中,一定要研究好问题的设计,要常问自己,“选择什么提问”“为什么这样问”,提出的问题是否紧扣了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提高学生素养,是否适合学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建设开放、动态的语文课堂。
3、过程情境,弹性预设
教师应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彻底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课堂环境。这是我们在预设过程与情境时首先要注意的。预设过程与教学情境时,课堂教学要在注意有序性的基础上,注意教学的无序性,学习内容的变动性,思维的离散性。教学设计,本是教学生成的实施准备,而课堂又是即时动态,总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与情境预设时,要有弹性,在细节上不能定得过死,重点把握好教学主线,把握引导、点拨的时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其兴奋点、注意力、思维主线,要纳入到临场应变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正如“教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在实施预设、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我们在预设教案时,尽可能多地考虑其弹性空间,以有利于更科学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确保其方向性、有效性。
二、对话体验,有效生成
1、调动学生,加强对话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但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传声筒”,课文是教学的例子,是师生对话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学生的个受对话,与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话,鼓励并容许有不同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存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单向性,封闭性,教师认真备课、写教案,然后按照预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有丰富个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个体,忽视了知识是学生根据个体经验积极主动建构生成的。因此,教师应转变这种观念。教师只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倡导学生积极反思探索,真正建立一种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灵活自由的,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求知的欲望才会激活,课堂才会不断衍生出丰富、鲜活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语文课堂才会呈现生命的活力。对话体现阅读中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多层次的丰富内容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对话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要对阅读内容能作出个性的反应,让学生主动发现文本意义,并能建构新的意义。学生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话的一方,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合作伙伴。
2、质疑探究,生成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其思维是开放的,他们的质疑是无法完全预设到的。当学生质疑时,教师要静心倾听,深入思考,寻找价值,有时会迎来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出课堂教学新的,也可能是课堂上的亮点。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出问题的学生只好灰溜溜的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于是问“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这时学生们又笑了,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同学们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那个学生,而于老师却说:“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这个新的知识,得感谢哪位同学?”这时大家才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个学生十分高兴,这对他以后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深入探讨,鼓励学生提问,营造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精神,又能生成动态的教学,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当然,这对语文教师的修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善于捕捉,利用这些,作出科学的教学决策。
3、把握异点,有效引导
异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当今的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异点往往是引起观点的撞击,生成课堂焦点,形成思维火花迸发的场景。
有一位教师讲授《祝福》,在解读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时,根据预设,鲁四老爷理所当然是祥林嫂的凶手。上课时,对文中的柳妈,学生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她本身就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深信有关迷信,但她不是故意吓唬祥林嫂,可见不是凶手。这时,一学生突然提问:“既然柳妈不是凶手,那该怎样理解鲁四老爷就是祥林嫂的凶手呢?鲁四老爷是不是受害者?”执教者一愣,随即向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揣摩一下文中显示不同的时间鲁四老爷的心情与对祥林嫂的态度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到讨论完后,执教者顺水推舟:“照这么说,鲁四老爷本身也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我们能把祥林嫂的责任全部推给他吗?”
上例是成功的。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质疑中引导学生对中的人物形象作多元的理解,让学生带着一种求知的热情与兴奋投身更为广阔的空间,突破预设目标而生成新的教学,这种不拘于已有答案,不落窠臼的批判性思维给学生带来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激励,这就是有意义的生成。
差异本身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这些异点的生成正是文本解读的难点或重点疑点,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课堂的“意外”进行生成教学(包括对学生错误问题的合理引导)。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既要课前精心预设,更要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再完美的作战也赶不上现场的变化。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一堂课不可能完全靠预设,也不可能完全靠生成。教师要精心预设并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生成点,多创设一点生成的空间,使教学有效且焕发生命活力。
也谈拿来主义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在备课中老师会出现哪些误区呢?下面是我网路整理的备课的误区以供大家学习。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于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物件,把它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个备课本。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要检查备课,老师们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备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备课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被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教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为此,希望老师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看着领导的脸色去备课,要坚持我备自己的课,让领导去说吧!也希望领导们,在去了解教师上课的准备情况前,去认真温习一下“备课”的含义,免得把老师都“领”入“导”了“歧途”。
三、“老教师不能不备课”。
据调查,不少学校在备课上都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中青年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备课可以不写教案。教育是“树人”工程,虽然几年内教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随着教育物件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使用的教学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在课前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课也不准备了。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去简化不该简化的过程,不说教案要写成详案,至少要写出对待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记录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么在备课本上作以记录,要么在教材上进行旁批,以免出现教学中的“老糊涂”现象。因此,建议各学校,在其他工作安排和待遇上适当偏向老者、照顾老者时,在备课上不能给老教师下什么特别的“恩惠式圣旨”,否则,利了老教师,有可能就害了老教师的“弟子”。?
四、“备课不能只是教师单边活动”。
教学是双边活动,作为教学准备工作的备课,不能只老师动起来,也要积极动员、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准备。如今老师备课中的“备学生”,大多只是简单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有些还注重了一些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但这些几乎是老师以“旁者”的身份,单方面去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学法”,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课堂和现实中生成的课堂往往是两个样。原因就是在教师做教学的准备活动时,学生没参与进来,没有和老师互动备课。教师备课活动中,要先备教材,然后邀请学生加入,让他们去“备课”,预习课文,“备”出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准备“开锁的钥匙”。只要这样在上课前,师生都认真进行了准备,难道课堂还会不精彩吗?
五、“备课不能‘闭门造车’”。
现在的“备课”,或是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开单车”,或是年级组内几个教师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团队合作,美其名曰在集体备课,实则,这些备课,说白了,都是在“备教法”。特别是那诸葛亮式的大备课,看似热闹,汇集了大家的智慧,但这集中、统一形成的“优质教案”,根本无法去适应每个学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适应每个教师去操作。教无定法,对于不同学生,因需求的差异,教师的教法也应略有所别。对于不同能力的教师,教法上也要尽量贴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要是一味拿名师的课去“依葫芦画瓢”,定然是课堂中没了“生命”。
这样闭门造出的“车”,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算得上是课堂前设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备课时,不能一个或几个老师“远离教室”、“远离学生”、“远离教师个人能力”、“远离教育理论”,在那里“妄自菲薄”的搞什么“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张旗鼓地去拿学生做实验。
六、“备课并非课课都详案”。
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都这么做。但在一个由全国教师加入的QQ群里,经调查,85%的教师不同意这么做。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个上课,可行度到底有多少还难说,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写教案上,还不如多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为详案和略案两种,加之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写教案上也要有轻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课都详案。在编写详案时,不宜一味去追求什么师说,生一、生二说的“预设”课,也不宜频繁回归到传统教案的套路,把课堂教学的目的、重难点,组复新巩布等教学过程全部都呈现在书面上,更不能机械地把学生的情况、教材的情况都一一累赘到纸上。
七、“网上的不能搞‘拿来主义’”。
现在的网路是个无穷的库。我们教师想要的教案,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文到美术,应有尽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具,键入课文的名字或关键词,轻轻一点选,就会“网”到想要的教案。对此,不少老师开始用查询网上的“共享”,来代替过去的备课,“美其名曰”在搞什么“网路备课”。其实他们多是直接下载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减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课堂。这样的“拿来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师自己的成长。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上,备课也是个“学习、研究的大课堂”,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自己教学的本领增强,而且会增长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经常用别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做不到“对症下药”。久之,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师者的“知识渊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师在借鉴网路时,要学会“加一加”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减一减”别人不著边际的教法,把别人的先进理念补植到自己的大脑中,把别人先进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实让自己的课堂也能丰富起来。
有关备课的误区文章推荐: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认真为否,但不少老师对备课的认识失之偏颇,甚至走入误区,致使教学质量不高。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足见备课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备课要经历精心构思、编写教案和媒传工具的准备三个基本环节,而这三个环节无一不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创造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少教师把备课视为“例行公事”,甚至把编写教案当成应付检查的“苦差事”、而不同程度地走入误区。
1、自觉不自觉地把备课当成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以致把教学过程变成了“资料→教案→黑板→学生→笔记→考试卷子”的分数“生产流水线”,置大纲、教材的整体于不顾,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由此,多教几年书的教师则无须用心备课,只要在这个“生产流水线”上当好一名操作工就行了。可见,“应试模式”在备课环节中直接抹杀了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特征。其直接后果是,教师越教越贫乏,学生越学越枯燥,甚至出现教与学的尖锐矛盾。
2、过去教师就是“教好书”,而“教好书”也只局限于传统的“授业”层次,只管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传输资讯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收集反馈资讯等,结果是把整体的教学目标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忽视能力培养的因素,更不管教育物件的变化,教学方法简单单一,最终造成学生思维的畸型发展。
3、教案只是形式,备课不用写教案,在书上勾划一下就行了;一是把写教案看成是备课的全部内容,写教案就是抄教参,教案抄好了,课也备好了,前者忽视了编写教案在备课中的主体地位,而陷入经验主义泥坑;后者却因备课者的惰性而没有进入真正备课状态,造成教学盲目性、随意性。显然,我们在备课中走入误区,一是因为认识的偏颇,没有体现出“双边”活动意识,教学活动的伊始就越俎代疱了;二是由于上进心不强,浅尝辄止,甚至敷衍塞责,自甘落后,而拜倒于传统的单一教学形式之下。
记得初中的时候读过一篇拿来主义的文章,文章的观点是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拿来。这篇文章是针对民国时的两大派系,一派崇尚传统复古,一派崇尚全盘西化。其实这两派系的纷争历经几十年近百年,还是没有一个结果,只是不同时期的两者的度不同罢了。
最近看《文库》,其中一篇是原辽宁教育出版社俞晓群的关于编辑“新万有”文库的心路历程,他通过编辑这套书,将辽宁教育出版社带出了纯教材辅导用书的怪圈。看了这篇文章后,对其还是挺敬佩的。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现在的教辅书的市场,怎一个乱字了得。国家屡禁不止,主要是这个市场非常庞大。因为社会需求大,教辅的文化含量低,出书快捷,因此利润非常巨大。而俞社长能够急流涌退,用拿来主义的方式去编辑大部头的文库,确实是眼光独到,同时也提升了出版社的文化品味。作为语文老师,对于教辅资料,还是有诸多的排斥的。就比如是名著阅读的教辅书,说得好听,是名著导读,但却不是导,不能引导学生去看整部名著,而是简单地将几本必 读书选读书的情节人物组合起来,外加几个似是而非的题目,读了这本,让学生感觉自己把这些名著都读过了,其实只是没有营养的快餐。不去读整本的书,是根本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精髓的。这样的拿来,不要也罢。
不过无论哪一个拿来主义,都是需要有自己深刻的思考的。特别是对于文化、对于知识等的拿来,更应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我从教以来,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学确实一直奉行着拿来主义。先是拿教参。记得一开始教学时,我跟着实习的师傅,将教参的每一句话都抄到语文书里,字抄得蚂蚁般小,还嫌书的空白处不够。甚至有一段时间,特意买了多色的圆珠笔,分不同颜色地抄写。后来有了网络,实施了新课程,不再唯教参是本了。于是,我们开始了照搬网络。网上的课件越来越丰富,我们做课件的时间越来越少,看课件的时间越来越多,一碰到有点心仪的,也不管适合不适合,拿来就行。导致了现在,加上检查的条条框框限的制,网上的教案比自己写的更完 整,更符合这些条条框框,所以大家也就不再自己写教案了,拿来就好。长此以往,老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少了。
所以,我更加喜欢去观赏一些比赛课,因为在比赛中,更少地直接拿来。就如这一次全国语文报的课堂大赛,按评委的要求,一节有自己思想的课,才能得到高分。在比赛中,环节的设计必须得是自己的,或者经过自己的加工。理念和策略可以是别人的,但无论怎样,都不会傻到去生搬别人的东西。
就如俞晓群所倡导的,他们编辑文库可以倡导拿来,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可以拿来,俞社的拿来聚集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文化人,为其提供最好的和信息。而我们语文老师的拿来,同样需要广博地阅读,有自己思想地拿来。一个看似好的设计,可能并不是适合自己。拿来的过程中,更要有自己的思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