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水仙李渔_水仙李渔文言文注释翻译

tamoadmin 2024-08-26 人已围观

简介1.得水成仙2.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3.写水仙花的散文4.李文言文(李渔)5.芙蕖李渔文言文阅读答案6.木芙蓉李渔文言文7.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8.李渔有什么作品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达人。他,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系统戏剧理论的天才;他,撰写的《闲情偶寄》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导演学著作;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专业作家;他,是中国画第一部画谱《芥子园画传》的出版人……李渔,

1.得水成仙

2.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3.写水仙花的散文

4.李文言文(李渔)

5.芙蕖李渔文言文阅读答案

6.木芙蓉李渔文言文

7.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8.李渔有什么作品吗?

水仙李渔_水仙李渔文言文注释翻译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达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系统戏剧理论的天才;他,撰写的《闲情偶寄》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导演学著作;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专业作家;他,是中国画第一部画谱《芥子园画传》的出版人……

李渔,一位流传了400年的艺术达人,穿越时空,正在影响着我们。

搭台唱戏

是夜,清新悠扬的笛声中,兰溪市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文艺晚会“东方寄情”彩排大幕渐启——舞台中央,从天而降的光束撒在李渔塑像上,他右手执扇,左手捏《闲情偶寄》,梦幻般向我们走来……

秋风,拨开重重叠叠的时光帷幕,带我们一起随着剧情,去探访这位400年前的艺术达人。

这世上,会有谁把戏台搭在华山顶上唱戏?

“除了戏疯子!”李渔第11代孙李彩标,也是兰溪市李渔研究会副会长,于2011年夏,在“寻访李渔的足迹”途中,再次光顾这世上最高的舞台——华山苍龙岭,这是李渔家班戏曲事业的“首演舞台”。康熙六年(1667),57岁的李渔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办戏班。那一年在结束了山西、陕西、甘肃之行返南京途中,他携家姬四人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西岳华山,并在苍龙岭上“高歌”。

华山之巅的“高歌”可说是李渔家庭戏班的“首次演出”。在登上华山之前,李渔已先后创作了《怜香伴》、《风筝误》、《玉搔头》、《蜃中楼》、《比目鱼》、《凰求凤》等9个剧本,而创办家庭戏班,排演自己创作的剧本,是李渔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华山为李渔家班提供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昆曲‘公演’平台,也成为李渔戏曲事业全新时期的开始。”李彩标说,李渔自任戏班的编剧和导演,走南闯北地演出。“不过,戏班成员,没有外人,都是他的家眷。”

在李渔起伏颠沛的一生中,住在芥子园的这几年是李渔最兴旺、也是最幸福的时光。在南京芥子园内,李渔经常以家班演出的方式,以戏交友,以戏会友。

李渔家班还经常外出演出。有时,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赴安徽、山东、河北等地,为达官贵人唱堂会、庆生日。有时,李渔的家班还沿长江西进,赴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九江等地,边游边演出,走遍了10多个省市,演出剧目以《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等笠翁十种曲为主,内容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各地留下深远的影响。

那永远鲜活的戏魂,似乎藏在戏箱里。2011年8月15日那天,我们在兰溪夏李村,竟发现了曾颠沛流离的第7号戏箱,上面写道:濲西夏里,戊辰孟夏,李慎修堂,置藏衣箱。

村主任李志桢得意地说,除了家乡,苏州也是李家戏班重要的巡演处,李渔曾多次落脚苏州百花巷,并购置寓所,成为当时戏曲名流艺术交流的场所。

李渔一生,写了无数和剧本,也演了无数戏,不过,他演出最好看、最离奇的一幕,也许就是他本人——一个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舞台上的戏剧天才,如今他的人生经历也被以戏剧的形式再现于舞台。兰溪婺剧团演出了《李渔别传》,首次将李渔形象搬上舞台;北京人艺推出话剧《风月无边》,这部由著名演员濮存昕和徐帆主演的话剧,再现了李渔的戏曲生涯;南京作者赵景扬编剧的歌剧《芥子园》即将于今年10月上演。

事实上,李渔一生最爱的、用情最多的,恐怕就是昆曲了。一代才子,虽惆怅而去,却给后人留下了《笠翁十种》、《一家言文集》、《闲情偶寄》,《连城璧》、《十二楼》……

玩味生活

李渔曾在清初顺治年间归隐乡里。在夏李村人眼里,生活达人李渔还是个极其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在他办戏班之后写成的《闲情偶寄》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美食、养生都很有研究。夏李村,至今还沿用他曾发明的李渔坝,浇灌良田1800多亩;用他开发的土法自来水,以凿空的茅竹引来山泉,装设开关,随时可用;用他亲手设计制造的一种用于冬天取暖的书桌,挑灯夜读。可以想见,当时的李渔,过得是如何闲适而惬意,也难怪近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他视为生活的榜样。

现代人读着李渔名言学做小资:“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

“李渔这家伙对于美的东西,好像有一种病态的爱恋。”李彩标打比方道,譬如他喜欢水仙,有一年家里快没钱过年了,可他还叫老婆去买大把的水仙,老婆说饭都吃不饱,还养什么花。他就雷霆道:水仙就是我的命,是肚子重要还是命重要!老婆吓得面如菜色,只好去买了。他又很注重享乐的细节,大至如何安排房屋构造,小至睡觉时要在床前放一盆花,他都要精心布置。

李渔把他对生活情趣的钻研,写成了一本《闲情偶寄》,包括女人眼部化妆要诀、青菜怎么煮才能做出小资情调、写剧本要如何设计高潮等等。李彩标透露,李渔还是一位杰出的楹联名家。在南京夫子庙,我们见到了家中珍藏近200副李渔楹联真迹的学者谢代辛先生。“李渔一生著述有500万言之多,但留传下来的手迹还不多见”。谢代辛说,李渔长于隶书,字体很扁,似乎在暗喻社会和生活的沉重,直要把人压扁。他在沉稳中求洒脱,于凝重里现放达。

回过头,我们又在李渔为故里兰溪夏李村建造的“且停亭”歇脚时,读到那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且停亭!”然而,村民们心里明白,潇洒李渔的一生总是带着几分为谋生计的不得已,但他始终都能淡然处之。这位性格独特的达人,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别样的人生意义——所谓快乐,就是在逆境中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出书赚钱

你见过八九岁时就会吟诗作赋的人,但你绝对没见过把自己早期诗都发表在屋后院子里一棵梧桐树上的李渔。“他用小刀刮去梧桐树干上的一块皮,然后细心地刻上自己写的一首诗,再用毛笔蘸着墨汁,把刻过的线条重新描摹了一遍,一年刻一首。”李彩标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李渔刻在梧桐树上的诗《续刻梧桐树》,也是李渔现存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少年李渔在树上刻诗的行为看似稚嫩,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李渔有着强烈的作品发表欲。

自己的诗歌刻在梧桐树上,是李渔年少轻狂的自喻,也是远大理想的寄托。

从李彩标口中得知,李渔在南京的行程通常是这样的,天气好的时候出入戏院;如果天气不配合,他就乖乖宅在家里写书编书,充分显示出他对出版业的强大商业直觉,炮制了一系列当红畅销书。比如古今名流书信集《尺牍初征》、《尺牍新编》,文坛泰斗都纷纷为他写稿;比如全国古怪刑事案件判案集《资治新书》,后者的创意和策划堪称空前绝后。

写书能畅销,经商有奇招。1651年,李渔又遇到了性命攸关的一道坎儿。他与乡邻发生纠纷,对方扬言要打死他。李渔赶忙逃离家乡,举家迁往杭州。他看到杭州繁华,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上至豪绅贵族、文人学士,下至普通市民、贩夫走卒,都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便决定靠自己文字上的专长,卖文糊口。短短数年间,李渔就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等6部戏曲剧本和《无声戏》、《十二楼》两部集,内容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和市井。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畅销书作家”的创作生涯,就这样展开了。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数日之内,3000里外的地方也能见到他的新作。50岁时,李渔索性举家迁往南京,自建寓所“芥子园”,还在园内开了自己的书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来传世的《芥子园画传》和《尺牍》系列。“芥子园”日后也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先驱。

前些天,当我们推开兰溪芥子园那扇木门,坐落其间的市文联雅致的办公楼里,静静地陈设着400年后的徒子徒孙们精心出版的20卷本《李渔全集》——清新诱人,墨香四溢……

得水成仙

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这一种花,那就等于夺去了我这一季的命。

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当时穷困潦倒,无富余钱财过年,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我说:难道你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劝不过我,给了我玉饰去换水仙花了。赞

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文、图/卜白

对水仙,一直是陌生的。之前一直以为,培育水仙,还不如养育一钵青绿的蒜苗。在我眼里,水仙的观感,青绿的绿苗比洁白翠玉的花朵更有诱惑性。但等自己亲手培植了一丛水仙后,便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对未知事物的认知总是捡了熟悉的来类比。但类比只是类比,不同就是不同,蒜苗就是蒜苗,水仙就是水仙。

为了能完成国画老师布置的功课,画出我们心中形神俱佳的写意水仙,我决定先从培植一株水仙开始。

水仙就是这样的机缘进入我的生活的。

种在水翁里的水仙,只一掬清水,几粒卵石,就可蓬勃生长。水仙是喜阳植物,每天需要阳光照拂。所以最好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以防搬来搬去。一为减少工作量,二为温差变化大,不利于其生长。

水仙自身的鳞茎在夏秋储存了大量的营养,足够其开花结实的。在培植过程中,一般无需另外补充营养素。否则水仙会因营养丰富只旺苗而不开花。

水仙的绿苗生长很快,形态与长势很像蒜苗,一天就能抽出一指长。一日不见,旺盛得就很陌生。

水仙长苗之际,除了细细观其长势,控制绿苗疯长,就是谨防苗不抽薹以致哑花。

哑花就是水仙只长苗不抽薹不开花。往往是青苗长势过旺或搬来搬去温差大或者缺少阳光所致。

若你精心养育,水仙便用花开繁茂来回报。

水仙的花开起来的时候,陆陆续续,接二连三,白花黄芯,纯洁素雅。

花朵常见单瓣花,六瓣,也有重瓣花,12瓣。但单瓣简约,重瓣繁华,各花入各眼。不论单瓣重瓣,花瓣均洁白无瑕,简净素雅,周身散浓郁的芬芳,沁人心脾。

遥遥望去,盛开的水仙花儿轻盈玲珑,宛若凌波仙子踏浪而来,因此水仙素被人称为凌波仙子,有花中雅客的美誉。

水仙花素雅,是与兰,菊,菖蒲一样清简雅气的草木,古时就被人们并称为花草四雅。

水仙可以说是人类的老友了,自唐人培植水仙以来,水仙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尤其在东风吹紧的冬日,万木萧萧,百花凋残之际,唯有水仙,盈盈而立,花开灿烂。

水仙金灿灿的花蕊, 冰清玉洁的白花瓣宛若春秋的暖阳,瞬间就能驱走空气里的寒凉,让看到的人生不禁生出几分暖意。

而且因其花开在隆冬,且多近年关,尤喜在雪花飘飞的严冬,展翠吐芳,春意盎然,被人们视为祥瑞的使者,常常被当作恭贺新年的岁朝清供。

水仙凌雪傲霜,花开素简,不着一泥,不染尘俗,气度不凡,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歌咏抒怀的介体。

爱水仙者自古不绝,仇英,赵孟坚,王迪简,陈淳,文征明,黄庭坚,张大千,等等,但尤以李渔甚。

你能想象有人仅仅因为因酷爱水仙而举家搬迁,以成全自己临良仙而居的夙愿吗?

清代李渔就是因为迷恋水仙才把家安到金陵的。李渔举家搬迁至金陵,仅仅因为那里生长着最好的水仙。

李渔视水仙为生命,甚至宁折寿节食愿换得一钵可观的水仙。他在《闲情偶寄》里这样记载“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如此爱仙之人,让人惊叹。

水仙,水仙,得水成仙。

李渔痴迷的,绝非仅止步于水仙的仙女凌波之姿,更是她冰清玉洁,超脱出尘的性灵之气。水仙是李渔自我神魂的实体寄托。

水仙为多年生草木,一岁一枯荣。等花开花败,青苗枯萎,水仙的鳞茎便开始新的生命。她们收敛锋芒,蛰伏在时间里安顿身心,整合。只待来年冰雪覆盖,又是水仙重新繁茂的时候。

而很多人,只看到花开一年的水仙,等花落苗枯就草草将鳞茎处理扔掉。

也许很少人能将花落的鳞茎保存,或埋于黄土,或卷于旧纸。妥善储存的鳞茎,第二年再度给你惊喜。

但这需要耐心,不知有多少人,能有眼缘看到旧根的再次繁茂。

李渔一定是懂得的。

因为懂得,才会深爱。

李渔也一定懂得,水仙孓孓独立,各有风姿。他也一定了然,水仙在花开之前,也早已经过千刀万剐。

在所有的球根花卉中,唯有水仙花的种球在受到重创2/3时还能开出花来。

自古就有不经雕刻的水仙是很难开花有大成就的讲究。

每一个经过雕刻的水仙球茎,都是独特的,一刀下去,深浅部位有别,变化万千。

那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状态,也正是生活的滋味儿。

卜白花诗堂 2014.12.8

写水仙花的散文

芙蕖

李渔〔清代〕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荷花与其它草本植物似乎有些不同,但也有根没有树,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中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就不能不说是草本植物了。我夏天视它为生命,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一年又一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注:文中的“茂叔”为宋朝周敦颐,字茂叔。南宋文学家,道州营道人,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爱莲说》为他的作品,与本文有相似之处。

谱:花谱。

倚:依靠。

效颦:效仿。

袭:沿袭,因袭。

可人:适合人的心意,讨人喜欢。

不一而足:不止一件或不止一次出现。足,充足,足够。

备:全部。

葩:花。

当令:正当时令,这里指最佳观赏时节。

秋:这里指时间。

及:等到。

飘飖:随风摇摆。

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

逸致:飘逸情趣。致,情趣。

迨:及,等到。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自夏徂秋: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徂,往,到。

乃:于是,就。

并擎:一起高举。擎,高举。

可目:适合观赏,看着悦目。目,作动词用。

可鼻:嗅着香气怡人。鼻,作动词,嗅着。

异馥:特别的香味。

可人之口:可口,好吃。

互芬齿颊:意为莲花、莲藕都使人口中生香。互,交互,共同。芬,形容词使动用法,芬芳。齿颊,牙齿和脸颊,指口腔。

去:除去。

倚此为命者:李渔《笠翁偶集·种植部》:“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

无如:无奈

安身立命:生活由着落,精神有寄托。安身,容身。立命,精神有所依附。

病其漏:担心池子漏水。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乞:祈求。

殆:大概。

草菅:野草。

作者简介

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一生著述五百多万字。其戏曲论著《闲情偶寄》,以结构、词、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李文言文(李渔)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写水仙花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写水仙花的散文1

 纤纤水仙

 与水仙结缘有许多个年头了,每到水仙花如期盛开的时候,幸福的小家也变得有几许典雅,透着温馨。

 初买来的水仙,样子丑陋,外表粗糙,状如洋葱头,只有头顶那一丁点嫩嫩的黄芽,勉强昭示着她的生命力。水仙花的生活简单而朴素,性情低调,平和淑静,不娇贵,好侍弄,只需一皿清水、几颗鹅卵石就能养活。

 丑陋的“洋葱头”开始抽出嫩黄的新芽,然后慢慢地变绿,缓缓地成长,渐渐地舒展,长至扎许,翠绿鲜润,绿得让人心醉,绿得让人心旷神怡。我小心翼翼地给她换水晒太阳,乐悠悠地殷勤侍弄。只见她身材苗条,一袭绿妆,神奕奕,生气勃勃。窜出的花茎,亭亭玉立,顶着花蕾,出落得楚楚动人。突然爆竹一阵脆响,惊得她头上一下子炸开5朵鲜花。洁白、素雅的花瓣,毛茸茸、金灿灿的花蕊,顷刻间客厅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并不殷实的小家春意盎然,洋溢着祥和、温馨的气息,将节日的喜庆烘托得更加热烈,愈加丰富多彩。

 暗香幽幽、绿意盈盈、花朵灿灿的水仙花,深得人们喜爱,历代文人墨客为这吉祥花题诗作画。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写下了“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的佳句。朱熹的《赋水仙花》描绘了水仙花的顽强与高洁:“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我栽养水仙数年来,特别留意其风韵和品格:她一身冰肌玉骨,碧绿剔透,暗香袭人,超然立于清水玉石之上,看似柔弱纤细,却敢斗寒傲霜,以一介微不足道的生命之躯,和严冬岁寒抗争,坚贞之气可同菊花,劲节之气不亚于梅花;她安于凡俗的日子,不以花小而自馁,不以绿弱而自嫌,不以香微而自惭,任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坚守着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淡泊心境,倔强地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宁静地生长,悄然绽放在红彤彤的年景里……

 写水仙花的散文2

 水仙一花

 水仙花开了。

 每年都要盼着盼着,才会开花。今年的冬天没有酷寒,春天仿佛来得早点些,时间在未寒的阳光下缓慢地流逝着。原来,自始至终的在意都在那里,努力地希望一切更好,终究有了一种心意的象征。所有的依归在此,无论珍贵,与否,都不该随意对待,像是有了足够珍惜的关怀,它才会给予,才会绽放一般。

 在家的日子,没有把头发束缚起来,只是随意的绕着盘着,用个小小的夹子固定了丸子头。甚至出门时都忘了还是那么慵懒的模样,谁在意呢,连自己都能忽略得不拘小节的事情,别人的眼光未必会高过自己的头顶。渐渐被自己说服着,感觉自己的日子居然有了鲜见的轻松自在。

 寒意迟迟地来临,幽暗而又微灿的夜幕落了下来。街头各点上偶然冒出了烟花,明显少了往年的兴旺。屋里添了散着香气的百合,一粉一白各自吐艳着,明显压住了一枝独秀的那株水仙。缓缓走向窗前,让各自的芬芳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灿然完美的模样,相信在薄阳煦暖的窗户边,会有着诱人之姿态。冬天总归是冬天,静静的,摆在窗口的位置上总是有温暖的阳光的射进来,冬日的花朵两两相对着,开始相信这就是生活。事实只是如此模样,真的可以很静,外面风声呼啸而过,街上到处有一片片枯色的树叶翻飞,小心抖落,像是整理藏着破碎记忆的行囊。

 抽屉里搁置着装盒的梳子铜镜,年前说是要送人的,结果彼此都有如此匆忙的行程,隔了一个除夕夜之后看着像是蒙上了一岁的尘埃。头发上的白丝渐梳渐多,而手里的羊角梳子却光泽依旧。店员说过,羊角梳需要用护手霜擦拭,如人的指甲般需要一点油脂的滋润最好。独自喃喃着,护手护脚的延续,竟然需要去袒护一枚梳理的物件上去了。有生之年,若还能在一起铜镜照影,相信能看到远山,云雪,也能照见月亮,野花与飞鸟了吧。

 镜子里的天空会有银色的光芒,可窗外明明是沉沉的阴暗,各人眼里的光芒不尽相同。若是两个人的景,相信镜里的垂叶要更加翠绿,百合花的嫩蕊更加鲜明。临水照影的水仙,或许就是如此不知倦怠的心境。为了浸*于纯然的情感,最多在枕畔读几页揪心的书中缱绻。曾经共有过的憧憬,与其说是追怀,毋宁是一种憧憬之感。

 夜有雨落,淅淅沥沥声响传来,转为另一种无可奈何的等待。难以尽言的'是影中的月光,如今清晰地浮现在人的心头上荡漾开去。窗台上依稀可见白色的花边窗帘下,怀着温暖而安谧的心站着的素白,吐纳属于自己的那点清醒,揩拭去温润的眼角,羡慕记忆不佳的人忘却实为恩宠。

 李渔视水仙为一命,一季夺予一花,亦夺了一季之命。如此看来,这水里的命实在不可少,无论对于春冬之际,还是人之垂暮,年年留点得以相照应的物件,聊慰不忍之情。

 新的一年,同样匆匆奔走往来于各自的疲惫与麻木,几乎只能在偶然的黄昏和夜晚才会忽然忆及失去的景物和不再的年华,谁会如此时的惋惜起清水里埋葬了几多花魂?

 写水仙花的散文3

 水仙花开了

 当寒凝大地、万木萧萧、百花凋零之际,我的窗前,置一盆水仙,叶片碧绿,扁平质厚;银根白须,水中盘结;青青玉芽,风姿绰约,高低错落;正金盏银盘,竞相开放,花朵清秀,幽香馥郁,令人陶醉。此时,我想起天天上班的路边,前些日子已有一树**梅花悄然开放,那浓郁的清香沁人心脾,飘来为我洗却人生劳累和莫名忧伤,恰应宋代诗人黄庭坚"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之句意了。

 水仙花初为我以香洗面怡神笔耕。识得芳容,是进城求学,看到一本青年文学杂志上一篇关于水仙花的散文诗:"你是那样的执着清贫,一碟清水,几粒石子,就能过活"。虽只记得几句,但留下了大致形象轮廓,但仅仅是文字上的。隔了不知多长时间,我到一个老乡家去串门,目光迅即被桌上一个精致的小盆景所吸引,禁不住脱口而出,大声地嚷叫起来:水仙花!当时真把主人吓了一跳,并问我:你认得这花?我说,不认得,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猛一见很像脑海中的花形象,就高兴得叫出声来。然后,就听已释然的老乡讲水仙怎么好养,其实有讲究。后因奔波生活,对养盆水仙的想法就渐渐淡忘了。

 命运终究让我与水仙花有缘相识。因工作调动到个新单位,办公室秘书给我送来一个长筒玻璃花瓶,不知干什么用,也不知养什么花,就随便放了些水,把从出外旅游带回来的小石头摆在瓶底,先是摆放几缕青苔在上面,见到一片绿色。夏天里第一次插上几支含苞的栀子花枝,肥白的栀子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来。如此做法既不和谐,也不能达意,就这样把瓶子摆放在窗前许久。直至临近玉犬年尾,一天傍晚下班,朦胧中看到一个衣着朴实的中年妇女,拉着满满一架车色彩纷呈的盆栽鲜花,正向路人叫卖,吸引住我的视线,马上想到自己办公室的花瓶仍然空着,便鬼使神差地随口问:"有没有水仙花?"答曰:"有两样。一种6元钱一个,一种3元钱一个。"我思索片刻便从口袋里掏出6元钱,卖了2个花球茎,三步并作二步重返办公室,迅速把手中的水仙花球茎直抖抖地放进花瓶里,换装上新水,才轻松地吁了一口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的心愿就此了却。

 养花唤起我青春的幻想和浪漫的情怀。头一遭侍弄水仙花,心里还真没底。正当我愁着怎么养护之时,奇妙的是,第二天我下班回家打开邮箱,收到订阅的《上海老年报》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水仙花的养护,眼睛一亮,心头一热,直呼"来得正好,来的真巧",照片上的瓶子跟我的案上的花瓶一模一样,才省悟案上摆放多年的花瓶,就是用来养水仙花用的。如何浸洗、雕刻、盖棉、定植、换水、光照和控湿等步骤,大多省了,仅仅是一天换一次自来水而已,其实是不晓得怎么着。好在此花好养,阳光充足的窗前(后来才知道应避开阳光直接照射),茎叶一股劲地往上长得好快,真叭叭直响,待到花开,千姿百态,香郁醉人。等到花儿开齐,我天真好奇地数了一遍,仅多仅少,正好18朵!天哪,这不是时下人们热捧和追求的"要发"吗?我脑子里迅速链接到民俗上:"姑娘十八一朵花哦"!真的,叫我逮着了!都过半百的人了,还惦记这档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孟德一回,真是欲海难填,贼雄难消也。

 水仙花何姿何色益从何来?寻思之时,猛然记起了自己10多年前,在本市国庆路新华书店买过一本《百花治百病》。就赶紧在灯光下慌忙着翻找壁柜,且立马找到了这本书,急忙打开书页目录,看"水仙花"的介绍,喜不自禁,"哈哈"连连。仔细阅读,才知自己太欠知识结构了,太没"花"文化:水仙又名"雅蒜",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水仙之花,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其花有单瓣、重瓣之分:单瓣产于崇明、普陀,花色纯白,香气浓郁,内有**副冠,犹如银盘上托一金盏,故称"金盏银台";重瓣产于漳州,花瓣微?澹朵大淡雅,俗常"玉玲珑",气韵香味稍逊于单瓣。花期冬季开。性味微苦、微寒,有祛风、清热、活血、调经之药用保健功效。从鲜花中提取之挥发油可调制高级香料,用于制作香水、香皂及化妆品等。以前,我哪里知道这些道道!

 面对盛开的新鲜花朵联想到时尚休闲。由于其花历来被人们视为新春盆景观赏佳品,可根据其鳞茎不同而施刀,精心雕刻,修整为"孔雀开屏"、"莲花宝座"、"金鸡报晓"、"螃蟹戏水"等艺术造型,配以考究的花盆和山石,则更具诗情画意。网上一搜见一总标题为:水仙风骨-仙姿不污世间尘,一组"春色满堂。魂是湘云骨是兰,春风冰玉注芳颜"共20幅雕刻各异的水仙花配古诗图,令人赏心悦目,把花卉艺术化,把诗意形象化,把植物人性化,惟妙惟肖,达意传神,盆景与诗画,水仙与人品,一招一式,张扬着独特的精神,倾诉出天趣的神韵,沟通自然、人类与社会的联系,寄托着人们的心灵追求。

 细品淡淡悠香感悟文学的魅力。历代文士对其赞叹不绝,宋代黄庭坚就称其为"凌波仙子",《水仙》诗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用典魏晋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凌波:行于水波之上,又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山矾是弟梅是兄",讲梅花先开,又属木本植物花卉,凌霜傲雪,笑对彻寒,骨气奇高,乾坤动容。"山矾"是什么?猜度为一种花卉。上网查才知棱角山矾是一种常绿乔木,枝具棱角,冬季开花,树形饱满,又名留春树、山桂花;还有一种山蠜,又名春桂、七里香,均为开在水仙花之后的木本花卉。水仙与同样早春开花的山矾、梅花为伍,如兄如弟。"含香体素欲倾城"之句,评价甚高。体素者,貌不惊人也;含香者,品质高尚也;"欲倾城"者,雍容华贵者牡丹可比也,可谓推崇备至。花的形象与外在的美,孤独的花魂,性格与气质,跃然纸上;花的勇敢坚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万物萧杀的时候,水仙以她的芳姿向人们展示她的希望了,可谓是千花万卉中的高品。宋代杨万里《水仙花》"天仙不行地,且将水为名",赞叹其风韵绝俗;清代玄烨则以《见案头水仙花偶作》"群花只在轩窗外,哪得移来几案间",以命作"岁朝清供"。我则以花咏志:她是笑傲清冷的晨星,她是呼唤春天的雀灵;她是卑微潜长的正气,她是洁玉志贞的象征;她是俪兰温馨的奉献,她是玉宵雅客的回音。

 写水仙花的散文4

 五色水仙

 那天下着雪,气温很低,一位记者因公事找我。我们简谈片刻,由于事务繁忙,我就草草结束了谈话。记者道别之后,仍然站在我的办公桌前,流露出尴尬的神情。她脸色涨红,很礼貌地对我说在来的路上钱包被扒手偷了,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没有,所以想借一点路费。我从钱包里取出钱给她,还对她说不必还了。第二天午后她竟然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网兜。她说从花市过来,顺便买了一瓶五色水仙花送给我。我尽管不喜欢花花草草,但是非常感谢她。她走了之后,我发现花瓶上面放着她还的钱。我觉得借钱与还钱本是不登大雅的事情,这次由于一瓶五色水仙的原因却成了一件雅事。

 我从网兜里取出那瓶五色水仙花,见那只玻璃花瓶盛着清水,浸泡着它细长的根须。到了瓶底根须贴着玻璃瓶面卷曲,交织成了一个椭圆形的鸟巢。我仔细看了看那株水仙花,鳞茎极像干瘪的洋葱。从鳞茎里抽出五六片浅绿色的叶子。叶子坚挺如剑,倾斜地竖了起来。这些叶子像是手指似的托起花梗,花梗上长满了紫红色的花骨朵。这些花骨朵看上去完全没有美感,似乎是一群害羞的小姑娘蒙着紫红色的轻纱挤在一起,让人看不到她们的样子。我不喜欢侍花弄草,随手将这瓶五色水仙撂在了办公室的角落里。

 第二天早晨我推开门之后,一股奇异的芳香扑鼻而来。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环顾四周,看到角落里那瓶五色水仙花。我已经把它忘在脑后了!我走近它,惊讶地发现它的花朵已经绽放。细看花姿,像是一群紫衣仙女大大落落地摇曳着裙裾,曼妙起舞。我将它放在办公桌上的电脑旁,时不时就能看到它。我总觉得五色水仙的花香不同于其它花香。它的香味过于清新,过于独特,总让我误认为这种花香是从云霄飘来,糅合着仙女脂粉的香味。

 我很喜欢这瓶水仙花,常常凝视着它发呆。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它花姿优美,花香奇特,还因为它的秉性。它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它就缩手缩脚,躲在花骨朵里不开放。它也不会因为人们过度喜欢它而常开不败,或者对人骄狂。它就这样真实而又安静地存在着,花开花落,无喜无悲,任凭时光雕琢。

 写水仙花的散文5

 我喜欢的水仙花

 我喜欢大自然,喜欢花草树木,而水仙花是我最喜欢的花朵!

 水仙,没有玫瑰的幽雅,也没有百合的雍荣华贵,更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可在冬的气息里,惟有水仙让我觉得冬是有活力的。

 那时一个秋天的日子,我上街买了一块水仙花的茎块。这茎块,多像一个大蒜。回到家,我轻轻地把茎块切开来,找来一个浅浅的盘子,把茎块放在里面,摆好位子,又拿来鹅卵石,固定住茎块,接来半杯水,小心翼翼地倒在了盆里,让它好好成长。瞧,这鹅卵石多么像一位位侍女,陪伴着水仙花呀!

 第二天一大早,我忙跑到水仙花身旁,仔细地观察着它的变化。我发现,昨天切过的地方,今天好象失去了水分,没有了昨天的水嫩。这样想着,我把水仙花抱到阳光下,让它在温暖的阳光里睡上一觉。睡了一天,傍晚,我又把水仙花捧回了家。第三天,第四天,水仙茎块还是没什么变化,但我依旧细心的照顾它,把它当作朋友,整天呵护着它。直到第五天,水仙茎块长出了一根嫩芽。我欣喜若狂,喜出望外,这小芽多么像新生的婴儿,太可爱了。啊!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星期后,小芽又长高了很多,跟手指般长,我开心极了。

 终于盼到了花开的日子,原先裹在花蕾外面的一层薄皮顶破了,伸展开六片雪白的花瓣,像散满了鳞片,闪着磷光,在太阳下,鳞片更加耀眼夺目。那花瓣薄薄的,粉粉的,好象一捏就会破了似的。花蕾,如同一只小碗,黄黄的,碗中的花粉,金灿灿的,像米粒似的,闻一闻,清香四溢,看着它,秀丽端庄。

 走进水仙花,它宛如一位凌波仙子。它多姿多彩,风韵绰约。有的枝头上并排开着五六朵雪白的花儿,那花儿犹如一根棒子上并排绑着五六个风车似的,还会随风飘动呢!有的密密麻麻挤在一块儿,开了一簇,仿佛正枝头闹春呢!有的却一支独秀,它朝着太阳开放,朝着太阳微笑,那样子多像向日葵。站在水仙花面前,我的心被迷恋了,它仿佛是一位仙女,那么冰清玉洁,那么典雅。水仙花不需施肥,它以清水为食,以卵石为伴,却不与百合争艳,独领淡泊幽香著世与人间,真可谓是清香自信高群品,不与江梅相并时。这就是水仙最崇高的品质,也是让我陶醉的地方。

 这就是我喜欢的水仙花,多么美丽的水仙花啊。

 写水仙花的散文6

 一盆水仙

 初冬的一天,好友送我一盆水仙,他知我是个懒有情绪侍弄花草的人,就说,水仙极易养,隔三五天换换水,就会抽叶开花的。又说,在冬天里,你也能感觉到春的气息。我不忍心拂他的美意,就将墨绿色的小圆盆置于书桌。水仙球已让好友削理过了,白白胖胖,躺在盆里,四下伸出藕似的叶茎,象是长着三头六臂的小哪吒,正调皮地伸胳膊蹬腿咧。倒也显得憨憨的可爱。

 按好友的吩咐,隔三五天我就给水仙换一次水。过了几天,水仙球凹陷的底部生发出豆芽似的白根,密密匝匝长了一片。又过了几天,白胖的叶茎吐出雀喙似的绿。这绿,不象田野、山林粗犷的绿潮,也不象被庭院圈住的瑟缩的绿茵,而是如雨霁后的那一点新绿。漾在水中,更带洁净的深意。我极爱这点绿。企盼她漫长开来,又不期望她出水,沾染上庭院的俗气。然而世界上能有这永不衰老、永有生机的绿么没多久,这绿便生长出来,叶茎开始抽叶:三三两两,象出水的芦笋,绿满了水滩似的水仙球,也给我9平方米的书房兼卧室充溢了春的气息。冬天里,人的精神总是象被寒风冷霜抽打过的柏树,灰溜溜的萎靡不振。但我只要走进书房,精神顷刻为之一爽,人便沉浸在绿色的梦乡啦。

 有根须的生物好象都是离不了土壤的,就是那悬崖陡壁上的松树,它的根也是深深地扎进岩隙里。水仙为什么能够离了土壤,离了根基,在水盆里生根、发芽、抽叶呢我去问好友。他的书桌上也养了一盆水仙,郁郁葱葱颇具生机。他告诉我,水仙球要在土壤里埋上3年,吸足了养份,地气又滋润了她的灵性,所以水仙能在水盆里生根、开花。

 能开花

 能。好友肯定地回答。

 我将信将疑,却又有些新奇。于是盼望水仙开花的情绪更为迫切了。水仙象故意跟我开玩笑似的,长着长着,叶子越长越瘦削。碧青的叶片,开始有了**的斑点,一块一块的,看上去尚有漫延的趋势。我以为是水的缘故,就将三五天一换的水改为一天一换了。然而**的斑象是互相说好了似的,不但不消褪,而且渐渐地串联成一片。我又去了好友的家,他却出差了,一个月后才回来。我望着他书桌上的水仙,片片叶子碧绿宽厚、壮实,跟墨绿色的小圆盆融为一体了。我心里怅然若失。真象俗语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么我不愿想,也不愿看水仙了。一天早晨,我将水仙盆移到了南边的阳台上。心中那股绿意也就消失了。再也不必做绿色的梦。

 近一个月来,天气十分晴朗,灿烂的阳光驱淡了冬日的寒冷。这一天,我吃了晚饭,就拣了本书看。一股淡淡的清香徐徐飘来,袅袅绕绕。这香味,在我的记忆里,是那么的陌生和新奇。我放下书,贪婪地吸了几口,就循着这股清香寻觅过去,一向走到了阳台,眼睛陡地一亮:水仙开花了!清冽的芬芳源源不断地从洁白的花瓣释放出来。我一喜,就将水仙盆抱进了书房,重置于书桌。定睛细看:叶子都转青了,褪尽了昔日的黄斑,正力显郁葱之色;一枝花茎伸着吊杆似的臂,凝结一朵朵青白色的花苞,那肩挨肩的两朵,已羞涩的低垂着绽开了;另二枝花茎也抽出了麦穗似的花骨朵。没几天的功夫,花苞相继开放了:一对一对,怒放着,悬浮在绿叶之间,象清逸的星星悬挂在静谧的苍穹,给人无限的温馨和遐思。

 是什么使水仙重新碧绿,尽情地吐纳出酝酿了3年的芬芳这一天,好友来了,我向他讲述了水仙的奇特境遇。好友哈哈一笑,说:忘了告诉你,水仙也离不开太阳的。

 我一怔。

 这就是被人们称作凌波仙子的水仙么

 明年,我必须多养几盆水仙。我暗自思忖。

 写水仙花的散文7

 水仙花开

 每年,我都会在自己的窗台上种一盆水仙花。

 喜欢水仙,是因为那冰清玉洁的花朵和馥郁芬芳的清香,更喜欢那亭亭玉立的神韵。另外的水仙养法也很简单,只要几粒石子,一点清水。这对于我这个爱花却不怎样会照料花的人来说尤其适宜。

 去年年底,一位植物学教授送我两只硕大的漳州水仙球。因为时间尚早,我便随手将它放在靠南的窗台上。

 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想想再不把它们养在清水里,恐怕到春节就开不了了。因为自己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往年也养水仙,可不是开得早了就是开得晚了,尽管以前也学过有关课程,明白如何利用光照和水分等控制开花时间的道理。

 从家里找来去年养水仙的那只天蓝色的陶盆,细细地刷洗干净后铺上一些雨花石和一些从青岛海边拣回来的自以为美丽的小石子。剥开雪白的水仙球外面干枯了的外皮,静静地把它们养在了水盆里。几天后水仙的根部长出了白嫩的根须,慢慢地慢慢地这些根扎到了石头缝中,每次换水的时候,我都得留意翼翼,惟恐伤到了那白白长长的须状物。

 再养了些天,水仙的叶子长了出来,碧绿碧绿的,放在南窗上,一天一个样貌,别的办公室的同事跑来串门,看到这郁郁葱葱的植物,惊叹我的手艺:哇,你花养得好,这大蒜也养得不错呀!正听得得意忘形的我一口茶水喷了出来。旁边的同事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你难道没听过水仙不开花——装蒜?真是的,有人在办公室种大蒜吗?我发泄着不满。同事呵呵地笑着解释:我没仔细看。她这么一说,我也不好意思再刻薄下去只好跟着傻笑。

 过了些日子,万绿从中抽出了粗壮的花箭,长出了花苞,数了数共有九枝。看着眼前葱茏的叶,雪白的球,淡绿的花箭,我的心中装满了喜悦。

 初四的时候,有一个同事打电话说他值班并给我带了一盆花,兴冲冲地赶了过去,打开房门的一刹那只觉暗香浮动,心清气爽。抬头一看,窗台上的水仙花开得正灿烂,那雪片一样洁白的花瓣和那鹅黄的花蕊,妖娆地朝着窗外的阳光微笑着。细数数,有花朵34只。那袅娜的姿态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神韵。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荼蘼倒,只此寒梅无好枝。”古人的这首诗或许就是对水仙最为贴切的描述。呼吸着这满屋的芬芳的空气,欣赏着阳光下有几份优雅的花朵,我的脸上不自觉地绽开了一朵微笑。

 因为离收还有半个多月,我索性把这芬芳移植回家了。每一天空闲的时候浇点水,给她晒晒太阳。那花朵似乎有灵性的精灵,给这有些寒意的屋子带来了浓浓的春意。心儿也被这碧绿的叶一样染上了春天的色彩。

 如今那盆茂盛的水仙花已经快开败了,可葱茏碧翠的绿叶和那冰清玉洁散发着幽香的花朵却永远绽放在心里了。

芙蕖李渔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2. 《芙蕖》(李渔)的全文翻译

芙蕖给人感觉似乎跟各种草本花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却没有本质茎,一年一个生长周期,这个性质与各种花是相同的。

花谱上说:“生长在水域中的叫做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做旱莲。”那就不能说它不是草本了。

我在夏季里,依靠它才能活命,这并不是故意向茂叔胡乱模仿,因袭古人早已有了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称人心意,它的长处不止一种,请让我来全面地说一说。各种花当令的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或以后,就都是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芙蕖却不是这样:铜钱似的小荷叶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们装点绿波,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向上长,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有风的时候,固然作出飘荡摇曳的娇态,没有风的时候,也呈现出苗条柔美的丰姿,这样,我在荷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了无穷的悠闲情趣。

等到苞蕾开成花,妩媚可爱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来,一批接着一批,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在荷花是本职应做的事,在人却是应得的享受。待到花儿凋谢,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无罪了;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

这些都是讲它适合子眼睛观赏方面的事。适合于鼻子的嗅觉的,那就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气就因它而消退,乘凉,凉气就随它而产生。

至于它适合人的口味的,那么莲子和藕都是一道列为盘中餐,使人的牙齿和嘴边都感到芳香的呀。只有霜露季节中衰败的荷叶,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把它摘下来收藏着,又可供一年中包裹东西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它有当五谷之用的实际,却没有五谷的名气;它兼有百花的长处,却摒弃了百花的短处,种植作物的利益,有比这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

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3. 芭蕉李渔的文言文翻译

李渔的《芭蕉》,出自其名著《闲情偶寄 种植部》。

原文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合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

译文

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王子猷偏爱竹子,未免漏掉了芭蕉。芭蕉比竹子更容易成活,成活率大约是竹子的十倍,一两个月就可以长出树荫。坐在笆蕉树下面的人,男女都可以画入图画,而且能使亭台楼阁,都染上绿色。“绿天”的称号,真不是随便叫的。竹子上可以刻诗,芭蕉叶上可以写字,都是文人随身的纸张。竹子上只可以刻一次字,不能削掉再刻,然而芭蕉叶上就可以随时写随时换,可以一天反复写几种题目。有时还不用自己去洗,老天会用雨来代劳,这叫做天授笺,不该只给怀素一个人用。我有一首关于芭蕉的绝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这是芭蕉的真实写照。

4. 《论蔬食之美》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的《论蔬食之美》参考译文如下:

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鲜是甘美的来源。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但是别的蔬菜,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

至于笋这种东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长在山林,城市里出产的,再怎么芳香鲜美,都只是笋的次品。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猪,怎能相比?只要笋和肉同锅煮,合盛在一个盆里,人们都只吃笋而留下肉,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笋比肉更可贵。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吃笋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记录周全,用两句话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用来和肉食一起煮时,牛羊鸡鸭等都不合适,惟独猪肉合适,还特别适宜和肥肉一起煮。不要肥肉的肥腻,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笋吸入,而后感觉不到这种甘,只觉得鲜到了极点。快煮熟时,肥肉都要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笋这种东西,不管单吃还是合煮都能表现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论荤的素的,都可以用来作笋的调和物。

蔬菜中的笋就像中药中的甘草一样,都是必需的东西,含有这种东西的食物都会很鲜,只是不应用渣滓,而用汁液。会做菜的厨师,只要有煮笋的汤,就留着,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吃的人只是觉得很鲜,而不知道鲜的原因在于笋。《本草》中记载的多种食物,对人有好处的不一定可口,可口的不一定对人有好处,想要两全其美,没有比笋更好的了。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却不晓得能医俗病的东西也能够医瘦病,区别只在于已成竹还是未成竹。

《论蔬食之美》原文如下: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简介: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论蔬食之美》是李渔的《闲情偶寄》中的一篇。

5. 李渔《笠翁别集》文言文译文

参考译文?

卢承庆,字子馀,是幽州琢县人。其父名赤松,曾做过隋朝的河东县令,与唐高祖李渊是故交。卢赤松听说高祖兴兵反隋,在霍邑迎见(高祖),拜官为行台兵部郎中。卢承庆容貌俊美,仪态大方,学识渊博而有才能,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唐太宗贞观初年,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太宗因为他辩才杰出,提升为考功员外郎,又数次升迁至民部侍郎。太宗问起历朝的户籍情况,卢承庆完整叙述了从夏商到周隋间各个朝代这方面的增损情况,其中变化曲折,但他引经据典,所知甚详,太宗不由感叹且赞赏他。不久兼任了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卢承庆辞让说:“官员选拔是尚书的事情,如由我掌管,将超出我的职位权限。”太宗不允许他推辞,说:“朕(我)相信你,你有什么不能相信自己的?”又任过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官职,唐高宗永徽年间,因事获罪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后改升洪州长史。高宗要临驾汝汤泉,所以又拜卢承庆为汝州刺史。显庆(年号)第四年,为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职)。又因不合规定而被罢免。不久被拜为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辞官归居。卢承庆临终前告诫儿子说:“生死是人生的常理,就像有清晨就有黄昏一样。我死后用平常的服饰装殓,初一、十五不要杀牲祭奠,下葬时也不用占卜吉日,用陶器陪葬就行了。棺材就用木制的,坟墓高到可以辨认(即可),墓志上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不用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卢承庆死后官加幽州都督,谥名为“定”。当初,卢承庆掌管选拔考校百官,有一名督漕运的官员因遇大风而损失遭运米粮,卢承庆考定为:“督漕运却损失粮食,评为中下级。”那人脸色自若,不辩解就退去了。卢承庆欣赏那人有宽洪的气度,改批注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评为中中级。”那人仍既没有高兴的神,又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很嘉许,又改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级。”卢承庆能表彰别人的优点,大多像这样。?

李渔说:“卢承庆之所以几次更改考评,是出于怜惜人才的好意,但他的心意虽值得嘉奖,行为却不可以效仿,考虑到恐怕会让后世人大开反复无常的风气。凡是那些因为受贿而改‘下级’为‘中级’、‘中级’为‘上级’的人都会说:‘我打算做卢承庆罢了。’这就是改公案为私利之门了,而私利正是循私舞弊的根结所在。不必说循私舞弊的事情不能做,即使是为大众兴办有利的事业,也不能在规定的法制之外随便动手啊。”

6. 《芙蕖》(李渔)的全文翻译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7.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原文及译注资料供参考:)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⑩苦李。”取之,信然?。

2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3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果子 李子。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 〔唯〕只有。

⑩〔必〕一定

?〔信〕果真。

问题: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案: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4启示

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木芙蓉李渔文言文

1. 急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叙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

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 *** 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

2.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

问题是这个么?如果是下面的就是标准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请备述之 备: ②及花之既谢 谢: ③与翠叶并擎 擎: ④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 2.下列每组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及其茎叶既生 B.只在花开之数日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C.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D.乃复蒂下生蓬 乃摘而藏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答: 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答: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答: 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答: 6.“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写出了芙蕖的什么特点?7.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答: 1.①详尽 ②凋谢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

4.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5.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6.写芙蕖的优美姿态,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在动与静的组合对列中传达出摇曳、妩媚的意态。 7.“略”。

(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芙蕖的赞美喜爱之情,也可以表达仿效学习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3.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

问题是这个么?如果是下面的就是标准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请备述之 备:

②及花之既谢 谢:

③与翠叶并擎 擎:

④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

2.下列每组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及其茎叶既生

B.只在花开之数日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C.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D.乃复蒂下生蓬 乃摘而藏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答:

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答: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答:

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6.“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写出了芙蕖的什么特点?

7.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答:

1.①详尽 ②凋谢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

4.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5.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6.写芙蕖的优美姿态,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在动与静的组合对列中传达出摇曳、妩媚的意态。

7.“略”。(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芙蕖的赞美喜爱之情,也可以表达仿效学习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4. 文言文比较爱莲说和闲情偶记山茶

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0.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答: 11.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7.(4分) ⑴蔓( 生枝蔓 ) 鲜( 少) ⑶已( 停止) ⑷目( 看、观赏 )8.(2分)( C )9.(4分)⑴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⑵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10.(3分)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11.(3分)答: 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爱莲说》《闲情偶寄》比较阅读答案望纳谢谢。

5. 芙蕖(节选) 李渔 阅读答案急求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叙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④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①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②逸致:情趣。 ③迨(dài):等到,到,及。 ④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逸致:情趣 迨:及,等到 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异馥(fù):异香 袅娜:轻盈柔美 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再找下吧!我们也才讲完!老师讲了两遍呢!也许我们老师讲的和你们老师讲的不一样!如果好的话,再评最佳答案!O(∩_∩)O谢谢!

6.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

1.①详尽 ②凋谢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

4.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5.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6.写芙蕖的优美姿态,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在动与静的组合对列中传达出摇曳、妩媚的意态。

7.“略”。(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芙蕖的赞美喜爱之情,也可以表达仿效学习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1.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2. 芭蕉李渔的文言文翻译

李渔的《芭蕉》,出自其名著《闲情偶寄 种植部》。

原文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合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

译文

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王子猷偏爱竹子,未免漏掉了芭蕉。芭蕉比竹子更容易成活,成活率大约是竹子的十倍,一两个月就可以长出树荫。坐在笆蕉树下面的人,男女都可以画入图画,而且能使亭台楼阁,都染上绿色。“绿天”的称号,真不是随便叫的。竹子上可以刻诗,芭蕉叶上可以写字,都是文人随身的纸张。竹子上只可以刻一次字,不能削掉再刻,然而芭蕉叶上就可以随时写随时换,可以一天反复写几种题目。有时还不用自己去洗,老天会用雨来代劳,这叫做天授笺,不该只给怀素一个人用。我有一首关于芭蕉的绝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这是芭蕉的真实写照。

3. 《芙蕖》(李渔)的全文翻译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4. 玫瑰 李渔古文翻译

原文

花之有利于人,而无一不为我用者,芰荷是也;花之有利于人,而我无一不为所奉者,玫瑰是也。芰荷利人之说,见于本传。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不忍暂离,则又过之。群花止能娱目,此则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无一不在所奉之中。可囊可食,可嗅可观,可插可戴,是能忠臣其身,而又能媚子其术者也。花之能事,毕于此矣。

译文

花当中对人有益,而且它的益处都能被我使用的,是荷花;花当中对人有益,而且我离不开它所有侍奉的,是玫瑰。荷花对人有利,本书的前面已经说过。玫瑰的益处,同荷花一样,而让人觉得可亲可爱,不忍心同它有短暂的分离,这一点超过了荷花。群花只能愉悦人的眼睛,玫瑰则使人的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全在它的侍奉范围内。可以熏香可以吃,可以闻可以看,可以插可以戴,既是一位忠臣,又能施展它媚人的妙术。花的本领,全集中在它身上了。

5. 求吕本中的《木芙蓉》译文及赏析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其先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后迁居寿州(今安徽寿县)。两宋之世,吕氏一族素负郡望、家学与贡献。吕本中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理学家、诗人、词人兼诗评家,也是江西诗派中人,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做诗虽学黄庭坚、陈师道句法,但还是“喜令人读东坡诗”。《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编辑本段译文

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它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赏析 木芙蓉(Cotton Rose)又称“拒霜”,在深秋开花。此诗看似轻松之笔,却点出吕本中的人格价值观。短短二十八个字,可说包蕴无穷,这正符合宋人论诗主“意”的要求。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史称吕本中在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纳,后因触怒秦桧,降为提举太平观,此后即家居,从事著作和讲学,晚年奉佛。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声的寄托,吕本中以此诗道出他的人生选择。

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 *** 的精神。此句化用《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菊,象征隐逸高洁。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菊以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在整个中原沦陷,君臣纲常不能有所作为、金人另立张邦昌为伪楚之际,这无异是吕本中持守的心声。

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意思是说木芙蓉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欧阳炯说:此诗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其风骨视桃李为何如耶?欧阳炯认为木芙蓉“经霜愈盛”,若以人拟木芙蓉、桃李,则木芙蓉的骨气比桃李真有千差万别。吕本中笔锋一转,想到春来缤纷的五彩大地,春风下桃李盛开,春尽满地落花,甭说还撑到雨后的霜前。如果诗人有譬喻,那么,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泪,霜则是人生的苦难,东风是表示皇帝的恩典。在人生低潮、苦难之中,还能努力地展现自己的风华,没有沮丧、畏缩,没有东风(恩宠),生命依旧亮丽。谁说一定要阿附权贵,在官场飞黄腾达呢?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6. 菊.李渔阅读答案文言文

《菊》李渔

翻译:

菊花是秋天里的牡丹、芍药。它们在品种繁多这一点上相同,在花色齐全这一点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这一点上,菊花还超过了牡丹和芍药。自古以来种植方面的书,讲述其他的花都很简略,唯独在讲述牡丹、芍药和菊这三种花时很详细。人们都说这三种花可以等量齐观、平起平坐,我偏偏认为它们截然不同,区别就在前两者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后一个是人工造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创造的。种植这两种花,不过冬天施点肥,夏天浇点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费什么劲了。当其开花的时候,色彩烂漫,绝不因为人对它投入的精力少而减弱它的娇美和色彩啊。菊花的美,却大部分依靠人力,较少依靠自然。种菊花的人,在它还没有种到土里之前,就要承担选种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种到土里,还有一些插标记、做记录的事情要做。花还没有发芽破土之前,就已经耗费了相当的人力。但是真正的辛苦劳累却在分秧栽种之后才开始,防旱啦,防涝啦,摘头啦,掐叶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虫子、挖蚯蚓、防止病虫害啦,这都是在花还没开的时候,费尽人力,期待老天爷让花开得尽如人意。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没开之前,还要时刻惦记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恳恳地束枝系蕊给花造型,不嫌劳苦和麻烦,不分昼夜地给花浇水,辛辛苦苦地一朵一朵地给花上色,这一切地辛苦劳累,都是为了用人力来弥补自然的不足。为了菊花,种花的人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能休息。一定要这样,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堪称美观,不然的话,就长相萎琐的野菊花没什么两样,只有装点篱笆的份儿。如此说来,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既然是人的力量,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我知道掌管花开花谢、暗中评判,从而决定哪种花好、哪种花坏的,一定是花神。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无不竭力赞美它,我却反其道而行,并不是我非要跟陶渊明作对。种菊花的人辛苦了一年才造就了菊花,不赞美他们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就是只知道花好,却不知花的创造者,饮水忘源,把取水的人丢在一边,能心安理得吗?以前题诗咏菊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提出这个想法,是为了替菊花报恩,是出于对菊花的深爱,并不是想贬低它。我曾经细心观察不辞辛劳种养菊花的老园丁,感慨于那些修身治学的文人学者。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成为圣贤的道理呢?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还愁做不了高官吗?只是文人们爱学问爱功名的心情,终究不如老园丁爱菊深切。有什么办法呢?

7. 李渔《芙蕖》译文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李渔有什么作品吗?

李渔:芙蕖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莲,莲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芙蕖,又名芙蓉、菡萏,即我们熟知的荷花、莲花。那凌波独立的红裳翠盖,是画家彩笔刻意摹绘的对象;田田莲叶,映日粉荷,也常见诸骚人墨客的吟咏。更有一些以清白高洁、耿介自持而名世的隐逸文人,赋予荷花以象征意义,将她比为隐君子。宋代周敦颐就曾写过一篇言约而意丰的《爱莲说》,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倾心赏爱。作者所着意的,是借花作出自己的社会道德评判。这和周敦颐理学开山的身分是相合的。李渔的这一篇《芙蕖》,“非故效颦于茂叔(敦颐字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而要别出心裁,备述荷花的“可人”之处。作为一个身带世俗味、市民气的作家,他并不属意于荷花的象征品性,而要还她以自然的本性,突出她固有的审美价值,甚至她的实用经济价值,表现其固有价值与自己生活情趣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荷花作为天生尤物,其愉悦人心的审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在文中历述荷花之可目、荷香之可鼻、莲藕之可口,从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诸方面感受来赞美她赐予人们的恩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云云,都不唯洋溢着作者自己的生活情趣,而且诱发读者对个中境界的回味与向往,受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爱荷之心的感染。

写荷花之“可目”,即其观赏价值,是全文用力之处,而作者写得次第井然,历历如画。写花开前的景象:“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字里行间生意拂拂,真是写足了花精神!写到荷花盛开,仅以”娇姿欲滴”四字状其动人容色,视觉形象极为鲜明。至于写到花开之后,那“蒂下生莲,莲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的赞美,既与花开前景象后先辉映,见出荷花之异于群葩;又为下文述荷花之可用——“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埋下伏线,文心词笔,颇堪玩味。

李渔曾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在本文中,他又宣称荷花为四命之最,“酷好一生”。他是将荷花视为自我生命价值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钟情之深,莫此为甚!

此文大约是李渔晚年所作。他晚景凄凉,既无田地,又无官职,所以把荷花看成了精神的寄托,不禁在文中发出”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的感叹。然而当他凿斗大一池,植数茎塞责时,却又因池漏水、荷花难以成活而忧心。文章末尾,作者写道:“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爱荷之心至此化成了生命的呼喊。作者岂仅是哀怜荷花的命运,他不也在为热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自己自哀吗!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pu团》、《觉世名言十二楼》、《连城壁》(三者合集《无声戏》)等,与《闲情偶寄》等书。

李渔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以上十种合刻称《笠翁十种曲》)、《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及《双瑞记》等19种。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风筝误》一剧。此外,有《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