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
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_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答案
ysl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_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答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你能教我怎样写作文吗?
2.高分征集高考高效复学方案!!!!!(请说得详细点)
3.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
4.高考剩下9天了,成绩不好,怎样才能有奇迹呢?请高手给招!
你能教我怎样写作文吗?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多看书,看散文、诗歌、等都能帮助你写好作文的
写出你最真实感受再用文字去点缀
一 要积累作文材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三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 “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说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 “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1首先要树立信心,一般方法得当,作文都可以有进步;
2不要理会一些作文辅导班,作文这东西要靠自己的领悟和努力,才会有实质进步;
3在生活中尽量对身边的人文与景物保持善感的心,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细心观察,敏锐发现,这一点多多注意培养就可以了;
4最好准备一个随身本,把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立刻记下来,有时灵感就是一瞬的事,这很重要,整理后运用到作文中,常常会成为作文的亮点;
5建议多读些隽永,深刻,富有底蕴的书籍或杂志,例如读者青年文摘。。。而那些青春读物最好少读为妙,真的不太适合应试教育下作文优秀的培养;
6看到令自己感悟深刻的话就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记载准备的摘抄本上,隔段时间,对自己的记录做一些分门别类的整理,可以更加清晰,作文选材时,更加方便,记住此举一定要坚持不懈才可以哦,我一直对此方法屡试不爽,很有效哦;
7适当时多阅读一些中高考满分作文,这是适应应试教育的需要,但是不需要一味地模仿,一般这些作文后都有名师点拨,可以读读,多点启示,同时要多注意满分作文的结构与选材,要领悟,满分作文有时只是在努力后需要几分技巧即可,但前提是你必须耐下性子大好作文基础;
高分征集高考高效复学方案!!!!!(请说得详细点)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阔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用美酒来面对如画江山,如梦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的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掉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念家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以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才华横溢的考场佳作。作者思路清晰,文飞扬,以敏捷有致的文笔,给我们讲述了豪放派大诗人苏东坡的当官为政。在遭贬时,他心胸豁达,仍然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在受排挤时,他依然坦然大度,写下许多优秀诗篇……善用修辞是本文一大特色,开篇就用一串“造就了”的“顶真”句,气势不同凡响。文中“对比”“对偶”“排比”“比喻”“拟人”等等,比比皆是。使文章富于形象,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 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注:之中标点一仍其旧,括号内文宇为录者所加)
《吊屈原赋》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肩膀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所用话题
肩膀
名师点拨
典型人物再现法、一句诗句引用再评点法、多个诗句加评点法,文章使用这三种素材技法,将杜甫瘦弱的肩膀,扛起民族大任演绎得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刻。
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
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受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
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少陵问天(川剧?胡琴)
2006四川考生
浣花溪畔,暴雨初歇,茅屋又被秋风所破。
(杜甫:正生 邻翁:老丑)
(在鼓乐声中,杜甫手拄竹杖,缓步而上)
杜甫:(念白)风雨飘摇夜,山河沦落秋;屋破何所惜,惟愿河海清。想我杜甫,幼习诗书,有匡扶社稷之心.救济天下之志。怎奈长安难容,而今白首皓发,穷居尊庐。穹苍啊,你何其不公也!
二黄导板(唱)有杜甫气不忿遥问苍天。
夺子(唱)问一声皇天爷何等不平。(转唱)二黄一字叹杜甫自幼立下夙愿,为社稷,保疆土,国泰民安。因此上在寒窗苦把书念,习孔孟.学孙吴,勤学苦练。等待到大比年上开科选,有杜甫上京城赴考求官。原指望三篇文得见龙颜,又怎奈并未成半点官衔。安史乱,长安乱,唐室已乱,有杜甫是漂泊流离沛颠。(转唱)大过板(转)二黄二流你看那朱门户酒气熏天;你看那深沟壑尸骨填满;你看那罗绮筵花红绿暗;你看那呼儿卖女好不凄然。(转唱)二黄三板老天爷呀,你何曾睁开了半只天眼,看人间。
(邻翁在鼓乐声中上场)
邻翁:(唱)二黄三板正在后院起阑珊,耳听有人在喊皇天。来在庭前仔细看,却原是杜先生。(念白)我还以为是哪一个,却原是杜先生,想必刚才那阵旋头风,把屋上茅草又刮飞了。你莫喊,我帮你盖起来也就是了。
杜甫:(念白)深谢了!(唱)西皮导板老邻翁焉知晓我的志高远。(转唱)西皮一字修一屋焉保得社稷江山,满怀激愤问苍天。(转唱)西皮二流问苍天,你何日赐我三剑,斩尽胡虏社稷宽。问苍天,你何日借我广厦千万间,大庇那天下的寒士俱欢颜。任凭那飞沙走石,狂风暴雨漫天翻,我风雨不动自然就安如山。问苍天,你可曾睁开眼,看一看那呼天抢地,白头征夫,深闺重怨,青鬓思妇,助他们早遂心愿。(转唱)西皮三板也不枉,百姓顶戴,口诵青天。
邻翁:(白)杜先生,房子都修好。
杜甫:(白)深谢了。(转唱)西皮三板任它狂风将我茅屋翻千转,我心系黎民志气坚。
(结束)
所用话题
问
名师点拨
熟悉的名人,通过特殊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即能获得创新分数,又能显示作者的文学底蕴。杜甫曾经生活在成都草堂,运用川剧的样式表达少陵也老的思想,不能不说小作者的聪明,无疑能够获得一种亲近感。作文依托于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剧情展开背景,选点精妙。将剧本主题延着诗歌的原有主题而行,通过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为映衬,使得杜甫深广的人道情怀在剧本中再次得到弘扬。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战乱纷仍、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夙愿,今日将 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紧要之言欲告于汝,望汝切记!
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诛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定天下。
袁绍恐吾势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意,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时许攸“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方其来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计,献良策,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众、以弱克强者寥寥,然吾创此奇迹,岂不快哉!
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北方初定,诸侯或死或降,天下与吾争雄者,唯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辈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奸计,拒纳其他谋士之谏,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八十余万大军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奇耻大辱,吾没齿不忘!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刚愎自用,轻信偏听,拒谏饰非,祸莫大焉!
曹丕吾儿,为父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渐灭,止有孙权、刘备,未曾剿除,余皆不足为虑。而今不起,引以为憾。未竟事业,望汝继承。汝当记取父之教训,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听轻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辙。临终遗言,儿其切记。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30分拿来
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
高考高效复习两原则
高考就是有氧运动
实现高考目标,最重要的莫过于时间。你可能会说,高三了谁不知道“惜时”呀!我和班上的同学开夜车、加班加点学习那是常事,睡眠和休息时间都被减少了,体育锻炼甚至被取消了呢。
其实,同学们如此“惜时”,短时间内学习成绩能上去,可时间一长,大脑和身体就吃不消了,就会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头昏脑胀、精力无法集中等。学习效率反而严重下降,真是得不偿失。高考复习就像长跑一样是有氧运动,因此,我们不能取短跑的冲刺战略。复习时间安排应该遵循“持久和高效学习”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时间安排方面要立足长远,保证高考复习过程中大脑机能和身体活动能力处于良好水平,至少不能有明显下降。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提高效率,做到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真正的“惜时”是有效率地完成每一件事,真正的“惜时”是节约时间而不是延长时间。鲁迅先生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高效复习的两条原则
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学习生活高效,这两条原则是:
第一、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它要求我们一张一驰地安排生活,换言之,我们要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也保证了大脑得到休息和身体机能得到较好的维持。
第二、交叉安排,高效学习
这要求我们不要长时间复习同一门课程,也不要长时间取同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因为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活动会使大脑某些活动区域的细胞活动过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使得部分疲劳大脑区域得到休息,休息的大脑区域则进行工作,这样既没有妨碍大脑的休息,也保证了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
具体说,交叉安排表现在:a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叉安排,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b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叉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不要长时间取同一种学习形式。
7-1>7 还是7+1<7
7+1会小于7。因为人休息不好,就工作不好。有的同学以为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哪怕当时自己并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他们会认为坐在座位上就算学习,就对得起父母,自己也就问心无愧。其实这个时候思想跑马,根本没有学进去,也没有得到休息,造成了7+1<7的困境。
7-1会大于7。如果你善于安排休息时间,会有利于大脑和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从而提高效率。另外,许多同学休息以后发现其他同学还在那里坚持刻苦学习,对于自己的休息会感到有些内疚,产生学习上的紧迫感,可以造成激发学习动力的客观效果。他们在学习时会更专心,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7-1反而可以大于7。
作息时间规划的五个步骤
我们把上面的思想落实到自己高三阶段时间安排上,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写作业、睡眠、吃饭、上下学、体育锻炼、看新闻联播……
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学、上课……
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
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
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为止。
文科:记忆要善于“抓大放小”
文科科目很多记忆的内容来不得半点含糊,目前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突击这些内容。有备考专家指出:记忆的内容要注意“抓大放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不要纠缠于细微的知识点,而是要抓住大的方面。例如每个章节的重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起码要在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看到题目就知道该到哪一部分去找答案。
理科:反复练习提高速度
在谈到理科的最后复习时,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冲刺阶段,理科要注意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根据以往经验,有的考生会做题目,但是运算太慢,结果影响了发挥。另外做题目不要盲目,不必做太多,要精选做题,每套题做完后要分析总结,吃透后再做下一套,反复练习纠错,才能真正提高。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某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要立即查漏补缺。
语文:今年作文将做重大调整
从每年的考试状况看,很多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在考场上都会把握不准考试时间,尤其以作文为甚,经常写不完。作为成考考生,很多都有社会工作经验,届时只须正常发挥,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成人高考作文题将做调整,以前成人高考作文题一般是定题目,限制体裁,但今年作文题改为“自选动作”,作文题只是给出一个话题,考生自己定题,自己立意,自定体裁,完全不受限制,这么调整的目的是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种题型在成人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首次使用,考生相对比较陌生,考生在平常要多练习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专家们特别提醒考生,写作文时要把握好文章主旨,无论任何文体,都要把握其中心思想;此外,重点理解材料内涵;第三,作文要有一定深度。
数学:答题时遇到难题就放弃
首先要注意复习概念。大纲是所有考生都需要彻底理一遍的首要复习材料。所有的概念都须搞清记熟,查漏补缺。在做题的时候,要强调做题质量。从9月份开始,做题是考生这一段时间必须勤加练习的重要内容。综合题、模拟题、历年真题都是最后阶段的必练题目。
从近几年的数学题来看,没有很难的题,考题以常规题为主,只要考生能够将常规题答准确,一般就能够拿到120分左右。
英语:注意多做练习题
从《考试大纲》来看,语音题占7%,词汇语法题占27%,完型填空占13%,阅读理解占40%,短文写作占13%。考生要想在成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最后阶段多做练习题,同时多看英文书报,这样提高词汇量。通过做题,可以体会到写作者的思路,并领会出题人的思路。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这时考生就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解,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复习语法知识时,不能只顾记忆语法知识,要通过做题发现出题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某一个知识点的。
在谈到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想在阅读理解题得高分,还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在答阅读题的时候,先初步浏览一遍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关键词、专业名词、或者作者的某一个观点,考生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些一般会成为考试的对象。有的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喜欢反复看文章,这样会影响答题效率,一般看一遍文章就可以开始答题了。最后,在谈到短文写作时,写作题不会很难,一般就是写封信、或者介绍某个地方、或者描述一个场景。只要考生动笔写了,没有单词、语法错误,都能够得分。再有,她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考生一定要训练自己15分钟完成完型填空,10—15分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这样才能合理分配整个考试时间。
政治:善于结合时事复习
在谈到政治课复习时,政治考的内容为四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28%)、思想概论(占28%)、理论概论(37%)、时事政治(占7%)。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注意记忆并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否则就很难下笔答题。其次,适当做一些模拟题,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简答、辨析题的方式来考。
在谈到时事政治的复习时,考核的时事政治内容为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的国际、国内重大,考生不要刻意去背很多时事政治,要善于抓住重大,并对其中一些国内外的重大、政策方针和热点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概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够在这门功课中拿高分。
冲刺阶段复习小窍门
同时,专家们分别给考生提供了一些复习的小窍门:其一:根据试题比重复习。在考生拿到的复习教材中,一般都附有《考试大纲》,在每门功课的《考试大纲》中,则注明了每章的知识点和各种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值,考生可对照大纲进行复习;其二:注意每个章节的总序和总结。每个章节的总序和结语涵盖了本章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其三:临考前晚浏览书本。把自己平时的每一本习题册都翻一翻,看的时候不用太细致,而只需要浏览一遍就行。
最后,专家们还特别提醒在职人员的考生:根据以往经验,一些社会考生在前段时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复习,在最后这段时间里就有种“即使复习也来不及了”的想法,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抓紧最后阶段冲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高考剩下9天了,成绩不好,怎样才能有奇迹呢?请高手给招!
作文窍门
小孩子多练习仿写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今天距2012年高考还有9天时间,大部分高三学生早已停课在家复习。如何把握住最后一个多星期的宝贵时间,为你的高考成绩再加几分。昨日本报邀请东北师大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十一高中的众多名师点拨高考最后复习,他们中有的是高三年级学科备课组长,有的担任本校实验班教学多年,有的多年研究高考考纲走势、出书著文无数,有的是我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相信他们必定能为考生指点迷津。
语文
一句话点拨
重新翻看做过的试卷,从规律上认识试题,甚至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和命题规律。
1.在做题方面。不要再做太多的新题,翻看一下高考试卷,浏览一下最近做过的卷子。对做过的卷子中的文言文阅读题、诗歌鉴赏题、成语使用题、病句辨析题要特别关注,再回顾一下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使用方法,再加深一下文言文文化常识知识,对诗歌鉴赏中涉及到的表现手法要再进行领会和理解,对常用易错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要反复理解直至能够熟练把握,再次明确6大病句类型知识,做到病句题有法可依,不是模糊判断。
2.在知识积累方面,回归教材,翻看重点篇章,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落实。教材重点关注文言文重点篇章和诗歌名篇,一边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一边再次背诵文言文与诗歌必考篇目,反复诵读优美的经典篇章,学以致用,在考试作文中恰当运用。
3.在答题技巧方面,冷静理清思绪,回想平时学习过程中,老师关于各类题型答题的要求和具体步骤。翻看学案,关注学案的考纲分析和策略指导部分,使平时冗杂的训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不再纠结于一两个文字细节,而是从规律上来认识试题,甚至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和命题规律,居高临下,带着一种心理优势去看学案,看以往的任何一道试题。
4.在自主学习方面,做到三个关注:(1)自己会但是容易马虎的内容。总有一些知识,其实会,但是因为不用心判断而马虎丢分,这是很可惜的,那些容易马虎的东西,就是你这几天要格外关注的东西,仔细琢磨规律,克服认识误区,掌握判断技巧,就可以克服马虎。(2)自己会但是操作总是不完美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你一定做得少,因为觉得太会了,所以总是看看就过去了,这几天不妨拿来几道这样的题,边看题,边看答案,琢磨题和答案之间的关系,想想自己要是答,会丢掉哪些要点,为什么会丢掉,怎样才能不丢掉。(3)自己虽然不会,但是一直认为很简单,只是尚未有时间落实的内容。这些东西我们可能会忽视,比如一直写作文没啥新鲜素材,总等着考前再看,现在就到时候了;比如一直以为文言文中的官职常识很重要也很容易把握,总想有一天再系统研究,这时候也该下手了,这样的东西,就是所谓唾手可得的东西,千万别放过啊。
英语
一句话点拨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查缺补漏。
距离高考没几天了,有些同学开始发急,盲目做题。考生要明白这时候往往是思维和心理素质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查缺补漏”,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来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做题精确度、速度以及进一步加强答题的规范性。
在这有限的考前几天中,你需要做的工作就是:
牢记“理在书中,题在书外”,回归教材,回归基础。
1.按照高考说明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逐个进行筛选,把那些还没有过关的点解决掉。包括对词汇的熟悉及其用法、语法的基本规则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要特别注意从语境和语意中来解决语法问题。
2.检验复习,强化记忆。
英语中有些知识内容需要记住,熟记于心,才能在用时不出错。比如,一些固定句式、时态公式、固定搭配等等。
3.英语听力,要坚持每天听。
调整并保持听力状态很重要。建议考前,考生要保持每天20分钟的听力练习量。
旧题重翻。
把曾经做的试卷找出来,错过的题逐一过关。特别是单选题。不要过目了事,要彻底弄明白错的原因。
保持语感。
1.完形填空,每天要保证做一篇。不一定做新题,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把做过的所有完形填空题正确答案填上,然后大声朗读,不要求背诵但是至少要能做到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慢慢领悟。
2.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提高成绩,阅读理解是关键。考试临近也要坚持阅读,每天抽出20-30分钟阅读英文篇章,做一些限时训练,并认真分析,重点对付过去经常出现错误的类型题。
作文。
1.要熟悉英语书面表达中常用句型及常用模板;
2.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文章的体裁格式,主体时态用什么时态?人称用第几人称?分几段,用什么过渡词、连接词;
3.一定要列出提纲,然后再丰富和完善提纲;
4.注意写作对象和语言风格,要有读者意识;
5.要有主次之分,详略得当;
6.必须符合逻辑;
7.要做到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8.词数要符合要求,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过多会显得啰唆,太少又无法表明意思。
9.避免卷面问题太多;
一些考生的作文出现严重的卷面问题,致使得分明显偏低。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标点符号使用混乱,涂抹严重以致得分降低1个~2个分数档;词数偏少或偏多,从总分中扣掉2分;没有按要求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或出现了笔细、色淡、字小的现象,以至于阅卷老师看不清、看不懂,都会影响得分。
调整心理状态。
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面对高考,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数学
考前要不间断地做一定量的中低档题。
高考数学取得好成绩,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熟练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还要具有综合运用各个单元知识的思想意识和方法,此外,面对一道数学题时的灵活分析和良好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考生考前应该做好如下准备。
重温知识点,再做书上题
高考二轮复习历时一个多月甚至更多时间,通常考生注意力放在做高考模拟卷上,这样使得有些考生对教材内容和基本知识点有些遗忘,基本知识或生疏或模糊,解题时就不能清晰准确运用,建议考生在考前要回到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上来,理解是关键,把各个单元知识系统化对有些重要知识要再次弄清来龙去脉。
重视运算能力,动笔做题不间断
考前要坚持每天解一定量的题,并实际动笔写出解答过程,不要只看题而不写解答,这样可以使运算能力有一定提高,数学公式和定理性质等要背诵熟练,这样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平时考试经常丢分或不会的题考前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深入细仔地研磨出解题规律,避免考试中再次丢分,尤其每单元中需要考生注意的一些内容,如基本不等式的取等号条件的验证,解方程中判别式的验根、直线斜率问题注意讨论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等等。
总结答题技巧,提高考试技能
解题中一时没思路咋办?这时就要再次或者多次地反复读题,想一想平时做题的常用方法,看该题的已知条件与要解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数学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的解答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小题尽量不大做,大题解答尽量规范化。
塌实备考,提高自信心
稳定的心理准备很重要,考前保持稳定的情绪,回顾总结平时所学知识的技能和解题方法,当考场上遇到新题型时,就是考验你的心理素质的时刻,尤其是遇到一道没有思路的题,要有坚持做下去的信念,考前建议考生可以持续做些“新题”来磨练一下自己的毅力。立足容易得分的题,争取应该得分的题,不要放弃任何一道题。
文科综合
A、政治学科高考备考(于明波)
首先,要回归教材,按照考纲要求,把教材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力争做到对知识点比较熟悉。同时,边看教材,还要边回忆以前做过的习题,思考这一知识点会出什么样的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要把以前归纳的错题本拿出来,重新审视自己错过的题,找到错题的原因,注重分析的过程,力争把不会的题学会,这样也可以多得一些分。
再次,思考很重要。在整个高三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做了很多题,这时候应该把它们加以整合,分类总结,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在设问上有什么区别,将来在高考中还能怎么问,我们都可以多思考。
第四,适当训练。高考前不宜再大量做题,尤其不宜做更多的生题,以免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但如果干脆不做题了,难免会产生生疏感,到考场上找不好答题的节奏,所以要适当做一些文综的训练,主要把握好做题的时间和节奏。
第五,要把教材中的目录、每一框题的标题记忆清楚。政治学科有些主观题的答案,就是用到这些知识,所以学生要对这个内容准确把握,力争得分。
最后,关于热点问题,一般来讲,热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态热点,比如,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会有所接触,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就是当年的热点。对这两部分热点,一般了解就行了,出题时往往会作为题干出现,我们在解答时,注意分析好材料,按照平时的训练正常答题即可。
B、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赵赢)
历史科的复习主要在于“突出主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技巧”十六个字。
第一,制定,严格执行。比如把高考涉及的内容分成几大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对薄弱内容要着重复习;然后根据情况列出清单,把学习任务落实下去,严格按执行。
第二,对照考纲,回归课本。就是要根据考纲,再次熟悉课本的章节子目,明确重大概念的内涵外延,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准确、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注意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和梳理。同时要注意查漏补缺,对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和结论一定要背下来。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先回忆,后看书”的原则,以恢复记忆为主,重新记忆为辅,注重规律与联系,提高记忆效率。
第三,联系热点,勾连教材。历史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问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考查非常隐蔽或者说非常含蓄。2012年备考要重视的“现实热点问题”包括:(1)时政热点:国际上的经济危机、欧债危机、中东变局、美俄法等国家的大选等,国内的经济发展瓶颈、体制创新、社会公平、食品、交通安全、社会道德、台海局势、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2)周年纪念。如哥伦布发现美洲520周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完成490周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220周年,英国议会改革180周年,《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新宪法颁布30周年,南方谈话、“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等。(3)长期热点。如和平与发展、民主与法制、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改革与革命、经济结构与平衡、环境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三农”、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教育与科技创新等。
复习热点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在历史考试中,热点问题只是一个切入点,实际考查的仍然是教材知识,所以复习时要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梳理历史知识,指明考查方式或方向,设计或选择一些试题进行训练,不能离开教材知识,空谈热点,片面追求热点。
第四,整理错题,总结反思。每天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做题,保持“手感”。尽量在看书复习后做题,而且绝不翻书做题,特别是选择题。对完答案后,针对错误的内容再次看书或研究。
由于时间紧迫,此时做题不宜贪多。所以可以翻看以前的错题本,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知识性失分,要及时回归教材;方法性失分,要重新审题,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技巧;过失性失分,则要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五,重点题型,掌握技巧:观点论证类试题是这两年历史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从去年的高考成绩看,学生对此类问题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此种类型题往往会有答题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即可做答。如观点明确,就是做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同意或不同意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在明确观点后要拿出证据,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试题所给材料,无论来源哪一方面,证据必须要与观点高度统一;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就是任何论证批驳型试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个方面,在论证时要注意表述的层次和角度。在做答前最好先在草纸上列好条目。
C、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王宏伟)
目前,考生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高考临考的备考工作。
首先,浏览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浏览高考试题主要注意几个情况,一是关注高考试题中的设问方式,如比较、评价、分析等关键词,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二是分析标准答案的评分标准。哪些是材料分析得出的,哪些是所学知识迁移的,知识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三是学习表述的地理语言,避免出现大白话。
其次,注意回归教材和考纲。建议考生阅读考纲和必修三及选修教材部分,看考纲主要是找复习中的漏点。看教材的时候不要再关注细节知识,应站在一定高度去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和结构,特别是对教材中的黑体字要进行总结,高考考查的知识迁移能力,答案往往来自于这些内容。
第三,回顾错题本。错题就是你的薄弱点,应注意及时回看,把知识漏点补上。如果没有错题本,可以看以前做过的练习题,找错题进行分析。不要去借错题本。
第四,做几套模拟试题。一方面把握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节奏,另一方面保持答题感觉。注意的是多关注答题方法的总结,答案设置的依据,不必在意得分的高低。
最后,关于热点,地理热点主要是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油价、奥运会等。注意复习时不要停留于热点本身,要从地理视角,分析热点问题,关注与热点地区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教材或考纲中涉及的典型问题。热点中是出题的切入点,搞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才是根本。
好了,今天关于“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历届高考作文满分卷名师点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