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_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tamoadmin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1.农村状况调研报告5篇2.勤劳致富的调查报告500字3.急需一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4.农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农民工会选择做什么工作?5.行政管理本科调查报告截至2022年,该国农民工总量为29562万人。根据新华社查询显示,国家统计局2023年4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2022年,农民工月均

1.农村状况调研报告5篇

2.勤劳致富的调查报告500字

3.急需一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4.农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农民工会选择做什么工作?

5.行政管理本科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_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截至2022年,该国农民工总量为29562万人。

根据新华社查询显示,国家统计局2023年4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

2022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615元,比上年增加183元,增长4.1%。其中,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5240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长4.5%;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4026元,比上年增加148元,增长3.8%。

农村状况调研报告5篇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463,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为3077。

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社会平均工资。2022年的标准提升为379,平均每月工资待遇8114.96,比上年多名义增长了7.6%。如果刨除物价因素,实际上增长了5.2%。

城镇私营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相对而言要比非私营低得多。2022年社会平均工资为57727,平均每月4810.58,比上年增长7.7%,实际增长5.3%。

其实国家也有在统计农民的收入。每年人社部都会发布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民工的人均工资待遇为4072。2022年的农民工总数量为29077万人,2022年会略有减少。

人均月收入算法:

1、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月总收入/家庭人口数。

2、家庭人均月收入指的是,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每月平均收入金额,即家庭所有成员每月收入总数除以家庭总人口数。也可以写作: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年总收入/家庭人口数/12(其中12表示12个月)。

3、例如:例如一家有3口人,父亲、母亲、女儿。其中爸爸每月收入:8000/月;妈妈每月收入:4000/月;女儿还在读书,每月没有收入。那么家庭人均月收入:(爸爸的收人+妈妈的收人)/3,家庭人均月收入为(8000+4000)/3=4000。

勤劳致富的调查报告500字

#报告# 导语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以下是 无 整理的农村状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1.农村状况调研报告

在前段时间对无照经营的调查摸底工作中,笔者对农村工商所辖区无照经营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对无照经营的现状,原因及应取的对策浅议如下:

 一、现状

 农村工商所辖区的无照经营户主要在乡镇人民所在地的街道、集贸市场、居民区。无照经营较集中的行业有:小百货、小饮食、副食、理发等,经营范围多数要求必须经过前置许可审批,呈现出规模小、成本低、营业额少、零星分布的特点,无照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无照经营户占经营户总数的比例相当大,有的乡镇,无照户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有照户,而且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可谓问题严重,形势堪忧。

 二、原因

 通过对无照经营户的深入调查了解和行业特点、人员结构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自觉申办营业执照的意识不强。大部分无照经营户没有认识到无照经营是一种违法行为,认为自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养家糊口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完全是个人行为,用不着国家和来管,不必办理营业执照,只要交齐“皇粮国税”(税收)就行了,谁也管不着。由于意识上存在偏差,根本就没有把营业执照当成一回事,更谈不上自觉主动地申办了。

 (二)小本买卖,老年人经营户较多,增加了办照的难度。在乡镇很多无照经营户营业额少,规模小,而且一般是从事小百货,小副食经营的老年人,或者是利用自己门面做点小买卖的非正规“生意人”,他们有自己的主业,摆摊设点只是副业,要求他们办理营业执照,难度相当大。

 (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行政执法,影响办照率提高。乡镇一级与农村和农民紧密相连,传统的宗族思想根深蒂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工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农村宗族势力和守旧势力的严重干扰,阻力重重,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困难很大。由于违法经营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和打击,造成群起而效仿的局面,无照经营现象愈发蔓延。

 (四)工商部门力量单薄,人手不够,加上工作任务繁重,经费没有保障,致使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现在农村所人员严重不足,一个所管辖几个乡镇,线长面广,而农村经营户大多较分散,凭几个人的力量显然不够。加之工商部门虽然实行了条管,但经费基本还是自收自支,没有保障,为了保证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必须把收费放在首位,对无照经营的监管只是“兼管”,监管执法出现漏洞在所难免。

 (五)有的前置许可部门不按法定时限颁发许可证,有的对乡镇一级的经营户疏于管理,出现监管死角,还有的甚至只收钱不发证,致使工商部门无法办理颁发营业执照。

 三、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要使无照经营现象减少甚至基本杜绝应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只有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浓厚氛围,主动地申办营业执照才能成为广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无照经营较普遍的状况才能根本上改变。

 (二)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的收取,在财政上对工商部门的经费开支提供全额保障。只有真正实现了“吃皇粮”,工商部门才能真正转变职能,转移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来,才能对无照经营现象进行有效查处和打击。

 (三)在办照上实行最低营业额“起办点”制度,即达到了规定的最低营业额才要求办理营业执照,没有达到最低营业额的可视为试营业,试营业的期限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体户的发展情况而定。

 (四)全力争取地方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五)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坚决按行政许可程序办事,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为无照经营乱开口子,提供便利条件,对违反程序乱办事和不按法律规定时限办事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从管理体制上着手铲除无照经营滋生的土壤。

2.农村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提高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根据县委学科办《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县档案局局长李美萍带领县档案局有关业务人员,深入金马等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取现场查看、征求单位领导意见、与基层档案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 职,档案人员由于兼 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 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加强指导,提高农业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创新服务机制。档案部门要按照“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总体要求,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任务,结合实际,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规划,并不断去发展和完善;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乡镇、村干部及农民的档案意识;要加快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三农”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逐步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由乡镇、村委会建档工作向整个农村经济社会档案工作转变,实现“三农”档案领域的拓展。二是要加强督查指导。要针对乡镇、村委会(社区)基层档案人员兼 职多、变动频繁等特点,以通俗简明实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取专题培训和集中辅导的形式,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或分片辅导各村档案人员整理档案,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将乡镇和村委会(社区)档案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内容进行检查,推动乡镇和村委会(社区)规范建档,保证乡镇和村委会(社区)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三是要培育推广典型。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要进一步强化乡镇机关档案管理职能,重视抓好撤并乡镇的档案移交工作;要建立村级档案管理示范点,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及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新动向,指导和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四是要建立农村民生档案。要结合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兴农业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无公害农产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科技资料和特殊载体(录音、录像、照片、电子文件)资料的归档和利用工作。加强对行业协会、经济联社、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养殖)户等新经济组织的建档及开发利用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

 总之,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难度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制约因素多,存在意识、体制、人才、资金等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只有想方设法多方配合,取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农村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弱势儿童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在农村,他们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较贫困,根据实际调查摸底,我乡弱势儿童形成及生活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乡属于农业乡镇,大部分家庭以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性收入,所以收入很低,家庭生活困难。

 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民家庭,医疗费用太多是负担不起的,比如家中任意成员患大病的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沉重的,这样势必造成更困难的局面。这也是患病儿童还有残疾儿童不能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三、受传统思想影响,教育观念薄弱,形成几代人都是农民的现象,走不出致富之路。另外,教育费用不断增长也是导致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

 以一家三口为例:人均收入每年4000元,家庭总收入为1元,其中家庭日常生活开支为6000元(包括吃、穿、行及其他);另外医疗费用也占很大一部分,一年的开支为1000元;在教育方面,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全部免费,但由于中小学校合并,需要住校,每年的住校开支为1000元;这样总支出为8000元,结余4000元。这4000元对于现在社会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今年9月份开始施行3500元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这个数字相比,一个家庭一年的结余刚比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多一点,实在是少得可怜。

 四、对儿童的重视不足,也是弱势儿童贫困的原因之一。

 五、收入低下,让很多家庭面临在外打工的生活状态,使很多小孩无法正常的童年生活。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原因。

 对“弱势儿童”的关注,其实首要的还应该是教育的问题,毕竟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如果教育做好了,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些“弱势儿童”的处境会有所改善的!

4.农村状况调研报告

提起水乡农村,深刻在我们记忆里的是晴天、碧水、清新的空气,而如今走进部分乡村,印入你眼帘的却是深绿色的水,水面、水边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垃圾流连不去的场所,臭味扑鼻,蚊蝇滋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原本被城市人羡慕的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农村垃圾处理难,已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海边城市秦皇岛开发区科技大厦,是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型集团企业,近些年专门针对农村垃圾处理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投资研究取得成功。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研发,生产了生活垃圾分类机,餐厨垃圾生化制肥机,低温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处理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肥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饲料设备,填补了餐厨垃圾再利用领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动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美丽农村,养殖厂等困扰了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基本上从源头上达到了垃圾治理的减量化,化,无害化。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愿与大家创建美好绿色家园,使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化;使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使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就地无害化;使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化。

 同时,在我公司多年的市场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农村在村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时制约着创建美丽和谐新农村的构想,想要把我们的乡村建设的更加美好就必须了解、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从根源入手。下面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我公司发现的问题及应对解决办法: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水系、地下水和自然景观,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目前,由于处理水平落后,农村主要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破坏大自然的优美景观,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如塑料袋等不可生物降解物质,在土地中的残留率高达20%~30%,这种“白色污染”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其透气、透水性,又造成化学污染等,危害着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危及农业生产,影响农民增收。

 2、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害农民健康。众所周知,垃圾是疾病源的滋生地和主要传染源,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化和长期简单堆放,易产生恶臭物质,垃圾堆放场成为多种微生物,病原菌的繁殖场所,蚊绳孽生,老鼠猖狂,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遇上大雨或洪灾,由于洪水的冲刷,可以造成限度的病原扩散,导致疾病迅速传播,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

 二、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

 近年以来,随着国家村庄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创建“环境优美乡村”、农村新“5+1”实事工程等工作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水清岸绿、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乡村。然而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种种原因,大部分乡村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有着严重的不足。

 1、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则处理,将垃圾随意倒在沟边、河边、塘边、路边等致使垃圾成堆,村里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连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简单易行的处理都办不到,致使垃圾严重污染环境。

 2、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缺乏。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可变现的公共有限,村民自身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上级的财政投向主要又是城市垃圾处理,乡镇和农村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资金投向,农村的垃圾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村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差。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实际上村民“自扫门前雪”都难以做到,又如何为“他人瓦上霜”呢相当部分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整体环保意识较为差、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

 三、农村垃圾处理可借鉴的模式

 各地可根据经济实力、发展需要、地理位置的不同特点,按照“减量化、化、无害化”的要求,选择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合、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1、清洁工程治理型。就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沼气能源工程等项目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比如利用沼气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加快“器、沼、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和可降解垃圾用沼气池净化,农民做饭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能源生产模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础设施比较配套,缺点是项目覆盖面不广,实际效果还有待提高,短期内难以推广到千家万户。

 2、义务清扫治理型。就是通过实行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和成立义务保洁队等形式治理垃圾。即要求每户农民做好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并且定期检查公布清洁户、卫生户、尚清洁户及不清洁户。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村村可以搞,缺点是组织难度大,长期坚持难,废物难降解。

 3、有偿包干治理型。就是借鉴城区垃圾管理办法,根据不同村镇经济实力,取有偿包干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多样化保洁。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本与城区保洁接轨,比较容易坚持,缺点是经济实力不够,居住比较分散的村暂时办不到。

 4、依托城市治理型。就是近郊农村地区通过推进城区垃圾处理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共享的可再生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有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要求每个农户生活垃圾装入垃圾袋(筒)内,到指定地方存放,方便统一运送与管理。这一模式有地域局限性,非近郊村庄难以实现。

 四、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1、推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法规来进行保障,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是管理力度不大,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需要发挥推动作用,建议市委、市形成《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通过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领导机制、目标、内容、方式等,规范村民行为规范,并为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体制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为本,建立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农村垃圾面临着范围广、任务重、清运处理困难的难题。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是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的根本保证。就目前农村实情分析看,农村垃圾运送关键是深化完善“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市)区处理”梯次运送网络。“户集”要求每户农民自觉落实垃圾入袋装桶,并定点倾倒存放。这个环节的发展趋向是将食物垃圾与非食物垃圾分离。“村收”要求每个行政村按要求将村域内垃圾清扫收集运到中转站,力争日产日清。这个环节的重点难点是实行垃圾分拣处理。“镇运”要求每个乡镇定期将分类后的垃圾集中运至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实现垃圾运输全覆盖。“县(市)区处理”要求将集中垃圾按相关标准进行统一处置。这一环节的发展重点是走垃圾处理产业化道路。各乡村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3、多元投入,落实长效管理

 农村有机质生活垃圾化处理设备仅靠财政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须取多元化的投入方式:一是市、乡镇财政投入一部分;二是发动热心人士捐一部分;三是村委会转移支付的一定比例用于垃圾处理保洁经费;四是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向农户收取一定的垃圾代运费。只有经费有了保障,垃圾处理工作才能实行长效管理,长期抓落实,切实做到环境洁化、街道亮丽、村庄秀美。

 4、强化宣传,营造垃圾综合利用的氛围

 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的整治。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加强村民的保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农村状况调研报告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急需一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勤劳致富调查报告如下:

为了解当前农村致富的深层原因,找出脱贫致富的实用办法,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我校高二一、高二二班全体同学在学校组织下,2006年9月至12月,对全县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走访,认真填写了农村百名致富能手调查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对象情况:

1.被调查者都是男性,年龄介于27—45岁之间,大多数被调查者年龄在35—40岁之间。

2.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初中,部分为高中和小学。

3. 被调查者的职业原来都是农民。现在都成为果农或个体经营者。

二.致富前史

所有被调查者在致富前均家庭经济紧张,每年下来入不敷出,生活困难,住房紧张。有的甚至债台高筑,有的二十七八岁才结婚;有部分人员在致富前在外务工。

三.创业致富历程

响应党中央的政策,认清形势经过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绝大多数人转变了观念,抢抓机遇,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单纯种植粮食作物的格局,大力种植了果树,烤烟,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有的人发展了养殖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有的人安装了磨面机,粉碎机,榨油机等。

总之,这些人在诚实守法的前提下,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都迅速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同时,这些人还积极的带动和帮助其他人致富。

四.致富经验

1.响应了国家政策,善于抓住机遇;

2.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成功的保障;

3.从实际出发,不畏艰难,有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

4.在自己致富后不忘别人,能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

五.致富因素

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技术层面的,包括土地、人力、技术、资金、市场销售渠道、信息和预测技术,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因素,包括风险意识、自信心、理性主义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上述两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强化的。在技术层面上所获得的因素越多,在精神层面就越充满自信,越敢于冒险,越理性主义。在技术层面上所获得的越少,人就越不自信。反过来,一个人越是充满自信,越是敢于冒险,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就越有利于解决,就越有办法解决。如果没有自信心,没有冒险意识,碰到困难就止步不前,那么,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就越难解决。我们认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加重要。

世界是靠人改变的,人是靠思想和精神改变的。从生理角度说,这些致富者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是精神上的不同造成了行为方式和富裕程度上的不同。这些年所举办的培训班都是技术培训,没有或者很少有在精神和思想上对农民进行培训。因此,如果广大农民没有这种精神,他们即使掌握了一点技术,依然还是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前进。如果想使农民闯过规模这道关,就必须培养资本家那种逐步扩大再生产的精神,培养风险意识、自信心、理性主义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相当一部分农民是在实践和打工过程中获得这种精神的。

六,如何将农村百名致富能手的典型事迹,创业致富历程,致富经验及致富成功原因应用于政治教学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搞好我校政治教学。我认为可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常识:所有的致富者都能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善于抓住机遇。

第二,法律常识,即所有的致富者都是在守法的前提下,通过自身努力走上富裕道路的。

第三,经济学方面:

1.这些人在自己富裕后能帮助他人走上富裕道路,最终实现了共同富裕。

2.产业方式与富裕的关系

在这100多户中,单纯依靠粮食种植而富裕起来的基本上没有,在特色种植方面,湫头乡赵文瑞,在自家五亩地里全种植了药材结果,每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另有六户菜农,年户纯收入均低于2万元。

在养殖业方面,各乡镇搜集上来的规模养殖户相对较多,并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养有养鸡、养猪和奶牛的,年收入在5万元到10万元不等。另外,有单纯的商业模式、运输业模式和服务业模式以及依靠技术发明而富裕起来的农民。

多业并举是当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的从业模式,特别是以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三结合的模式比较多,或者以养殖业为主,或者以外出打工为主。这说明,我们目前的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

单纯的粮食种植是不可能走向富裕的,因为受到土地规模的限制。从产业方式的角度来说,通过规色种植、规模养殖、工商运建服、多业并举这些途径是可以走上富裕之路的。从比较效益的角度来说,粮食种植不如特色种植,种植不如养殖,农业不如工商业。

这些都说明了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

3、农业生产的成本与效益

对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效益影响最大的是价格,农业生产的利润是由农产品的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所决定的。农产品的价格决定着毛收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决定着生产成本。一定单位面积内的利润就是毛收入减去生产成本之后的差额。农业生产的利润与农产品的价格成正比,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成反比。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都是不稳定的。

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大的是价格和规模。比如,根据2005年的价格水平,养鸡的年收入=2元 ×出栏鸡的数量;养猪的年收入=200元×出栏猪的数量;种粮食的年收入=500元×土地亩数。利润总额是由农产品的总额决定的,农产品越多,利润总额越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有比较高的收入水平。根据我们目前土地规模的现状,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可以在同样的单位面积内创造出更多的产值和利润,应当是未来农业的希望所在。

第四,哲学层面上: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市场经济就出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于是人们就开始了各种致富的尝试,这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观点,例如中国由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农村由吃“大锅饭”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渡。

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些致富能手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习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改造了客观世界即他们的生活状况。

4.内外因结合的观点:能抓住外部机遇,并通过自身努力走上了致富路。.

5.从实际出发,不畏艰难,有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

6.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这些致富者都是经历了多次的困难与挫折甚至多次失败后才成功的。

总之,我们要利用这些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来服务于政治教学,开发校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我校的政治教学更生动些,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我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农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农民工会选择做什么工作?

一﹑调查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天镇市,河北省沙河市、衡水市、任丘市,辽宁省葫芦市市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具体情况调查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

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

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队农村经济现状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一﹑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种类

比例

日常生活必需品

40%

教育支出

20%

赡养老人

9%

农业成本

20%

其它

11%

二﹑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范围

比例

1000元以下

5%

1000元到三千元

30%

三千元到五千元

50%

五千元以上

15%

三﹑调查时间:2010年8月1日——2010年8月30日

四﹑此次农村经济现状调查的体会:

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甚至扭曲。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80%的村民反映沙河市某乡新农村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好几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找借口甚至推脱,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里面可能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因而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另外,我也了解到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中所包括的药品种类与村民所用的药品存在不对称现象,也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信息不对称类似。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 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三)﹑谈到国家对农民种田的各种补贴,如补贴﹑粮食补贴等,但是由于中国农民数量多,这些补贴仅仅相当于每年上涨的农业生产用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为随着化肥农药等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在逐年增加,可是粮食的收购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人口这一客观因素,但是这也需要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更加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性。

(四)﹑面对这一优惠政策,许多农民只是听说过根本就不了解。一个是宣传的原因,另外就是其手续繁杂。在机构里,农民多感觉到能够取得的多是关系户或是其本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农村收入来源的认识: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们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普遍情况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是其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有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一直在跃跃欲试想用自己手中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去了解整个社会的全貌。我来自农村,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家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到完成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这一切让我欢欣鼓舞。因此,今年暑,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沙河市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深入村委会和农户中进行调查。我认为,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摸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一个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在就处于搁浅的状态,原因是资金不足,建设工程无法继续下去。

五﹑以下是我们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所得到的关于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北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昌县利用优越的自然,发展野果加工,但关键是找到销路,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49%,世界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2%,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其主要途径是:①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比如说沙河西部山区的一些农民出行非常不便,这不仅仅影响他们的生活,更是对当地的农业、加工业甚至手工业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沙河市的田安小区就是其中的代表,集中群众,既避免了住宅地的浪费,又可以对农业实行规模化管理。②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③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乡镇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基本作用有三个,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各乡镇应依托本乡镇自然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没有条件的,要主动依托社会上已有的乡镇企业。这一点从沙河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沙河市的各个乡镇中农民的收入就明显地跟当地的乡镇企业数量挂钩。可见乡镇企业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附件:

农村经济调查问卷

一.您的职业是

1.务农 2.乡镇企事业单位 3.机关 4.个体 5.农民工

二.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1.1000元以下 2.1000元-3000元 3.3000元-5000元 4.5000元以上

三.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1.农产品收入 2.养殖业 3.家庭副业 4.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5.外出打工 6.自己的企业 7.其他

四.您觉得10年您的家庭收入有明显变化吗

1.有 2.几乎没有 3.完全没有

五.您是否有参加小额信用

1.是 2.否

六.您取得的费用一般用于哪个方面

1.种植业 2.养殖业 3.家庭消费 4.其它

七.您觉得农户小额信用有什么可以改进

1.完善信用等级制度 2.拓宽生产经营渠道 3.建立信贷风险制度 4.降低利息 5.简化办理手续

八.您的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是(多项选择可选三项)

1.子女的婚姻 2.子女的教育 3.医疗 4.房子 5.购车 6.家庭日常开支 7.购买生产资料

九.您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大概是多少

1.500元以下 2.500元-1000元 3.1500元-2000元 4.2000元以上

十.如果您有余收入,想提高您的生活质量,您会选择

1.温饱 2.房屋建设 3.子女教育或家庭成员的学习 4.婚嫁 5.家庭所需的具体物质消费

十一.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1.日常生活必需品 2.教育支出 3.赡养老人 4.农业成本 5.其它

十二.选择消费的地点

1. 总在乡镇的市场上 2.一般在乡镇的市场上,偶尔去城里商场 3.一般都到市里去买,偶尔在乡镇上买

十三.您在农村花钱消费受到哪方面的限制

1. 消费环境(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农村市场秩序下的流通体系是否健全,农村的生态环境)

2. 主观愿望(由于某些原因有目的的消费)

3. 农村市场缺乏适合您的适合产品

4. 您所在的地区农村信贷社保等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您的消费

5. 其它方面的因素

十四.您希望孩子的教育程度到达哪种水平

1.初中 2.高中 3.本科 4.硕士及以上

十五.您所在村子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的十年相比

1.改善很多 2.改善一点 3.没有明显变化 4.不如过去

十六.您认为您所在农村经济改善最多的地方在

1.交通设施 2.住房条件(包括用水用电的方便程度) 3.家用电器 4.家用或农用交通工具 5.儿童教育

十七.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多项选择可选三项)

1.靠项目资金扶持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3.靠村民自身努力 4.村民和集体努力 5.靠招商引资 6.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 7.不清楚

十八.政策使您收益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1.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 2.农机具补贴 3.减免农业税 4.医疗保险

十九.农村家庭最想得到的社会保障

1. 基本养老保险 2.最低生活保障 3.大病医疗保险 4.其他

二十.您认为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多项选择可选三项)

1.农民农业生产 2.扶持村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 3.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4.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5.补贴慰问贫困户

二十一.您村上目前有企业吗

1. 有 2.没有

若回答是A再回答二十二,二十三题

二十二.您村上目前最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是

1. 乡镇企业 2.私营企业 3.国有或集体所有制 4.无

二十三.您所在农村最有经济实力企业的行业性质

1. 工业 2.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3.商业 4.其他

二十四.您认为您所在农村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多项选择可选三项)

1. 劳动力短缺,青年人多进城打工 2.缺乏国家的政策扶持 3.缺乏人才 4.交通不便 5.农村基层干部不为农民谋 6.市场信息获取滞后,导致盲目种植,最后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农产品 7.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单一,收入少 8.其他

二十五.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1. 没有 2.加入了 3.不知道

二十六.有了医保后,现在家里就医情况

1. 就医方便且便宜 2.只是便宜一些 3.便宜但是就医难 4.其他

二十七.日常的交通工具是

1. 自行车 2.摩托车 3.机动车 4.汽车 5.其他

行政管理本科调查报告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农民工的收入调查报告,称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4072元,其中外出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4549元、本地务工的农民工为3606元,与往年数据相比均有所增长。这个工资水平对比起当下的消费来说,显然是不高的,特别是在农民工要养家的情况下更显得捉襟见肘,那一般农民工会选择做什么工作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

做建筑工人

农民工的文化普遍不高,所以找不到什么高大上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能吃苦的农民工为生活所迫,都到工地里打工去了,也就是做建筑工人。网络上一直有人说搞建筑的农民工日薪好几百、月薪过万,比他们坐办公室里挣钱多了,感觉自己的书白读了,还不如农民工。其实他们哪里能想到农民工的苦,农民工每天在工地太阳下挥汗如雨、累得腰酸背痛,有时还要高空作业冒着生命危险,一般年轻人根本吃不了这种苦,尤其是那些在写字楼、办公室上班的人,可能搞建筑一两天都坚持不下来。何况多数建筑工人的工资也没那么高,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事做,建筑工人的欠薪问题更是老大难,所以钱真没那么好赚,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进厂打工

农民工很大一部分人去做了建筑工人,更大一部分打工仔、打工妹则去了工厂做工人,在流水线上像机器人一样工作。工厂里的生活虽然没有工地上那么苦,但是也不好过,因为时间太长了,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班很正常,还要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干活,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挤出来,待遇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混工厂也不理想,这就是农民工的现实状态。

其他工作

选择进厂的农民工是最多的,其次就是做建筑工人,剩下的农民工则从事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包括在服务行业做店员、服务员等;也有在环卫部门做环卫工人的,负责清洁城市;还有收废品的,自己摆摊、开个小店做生意的;还有一些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每天在小市场等着人们雇他干活的等等。当然农民工中也不乏混得好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后,不少农民工都拥有了自己的工厂或店铺,也有人做到了高管,不管收入还是身份,都逐渐脱离了农民工阶层。

县农民收入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神木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神木县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等,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收的方式,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我深入到县栏杆堡、尔林兔等乡镇,对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收集上来的资料分析过后,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目前,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左右,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为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断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城带乡,工农商联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稳定地向城矿区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调查的两个乡镇4个村的情况看,我县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继续增加。种植业中,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糜、谷等传统农作物面积减少,稳定、高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豆、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给种粮农民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等补贴200余万元。广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栏杆堡镇大豆种植情况看,XX年市场价格为每斤1.45元左右,XX年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涨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产豆在600斤以上,因价格上涨,人均增收200多元。大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推广,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3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羊子存栏 50万只。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人均养羊6只,XX年人均养羊收入600元以上。而栏杆堡镇杏洼村人均养羊1只,人均养羊收入仅几十元,由此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种养结构上的差异。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为农民工季节性转移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者中,一般的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多数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10户农民,外出务工者达17人,这些农民XX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在补偿期内给农民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栏杆堡镇杏洼村有51户村民,人均耕地1亩多,近几年即使遇到灾年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讲的“退耕还林(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农民得到了比种地更多的收入。”当前,享受上政策的农民除在退耕地上领到固定的粮食和现金以外,还有卖草籽、卖饲草等一笔可观的收入,改变了过去那种越垦越穷的落后状况。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在扶持规模养殖方面,凡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3000元,安排贴息3000元;养殖肉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700元,1000元;分户养殖5头以上的,每头1000元。由于政策的鼓励,一批养殖、红枣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农业内部增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五是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充分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特别是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向上争取5000万元,通过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农民5000万元,加上农民自筹,每年可保证投入农业资金2亿元,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逐步增大,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非农就业机会,显示了增收效应。

六是农业特产税的全面取消,今年起农业税的全部免收,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加之,正在推行的农村低保等政策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群众实行救助,对“五保”户实行供养制,安排200万元专款用于实施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安排200万元助学基金对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救助,安排50万元救灾事业专款用于救助突发性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