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
_范文澜中国通史
tamoadmin 2024-09-08 人已围观
简介1.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怎么样,值得买吗?2.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等著)全套是10册还是12册?最后是哪一年?3.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4.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适合学历史入门吗?5.范文澜《中国通史》表现是什么制度6.为什么范文澜《中国通史》认为甘肃凉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西方文化最早传入的地方?《中国通
1.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怎么样,值得买吗?
2.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等著)全套是10册还是12册?最后是哪一年?
3.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4.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适合学历史入门吗?
5.范文澜《中国通史》表现是什么制度
6.为什么范文澜《中国通史》认为甘肃凉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西方文化最早传入的地方?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8年6月第5版 101.3万字
本书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通史的通史著作。1941年,该书第1版,从原始社会到清代中叶,先后分两册在延安出版。以后,作者对本书重新改写,分册出版,自1953年至1965年,共出版了4册,写到隋唐五代。终因病逝世,未能完成全部改写。本书是作者史学研究的代表作。
《中国近代史》著 新华晋绥分店1947年第1版 29.7万字。本书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工作者1945年在延安时所写。该书所叙内容的时限跨度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战争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对抗瓜分野心的义和团反帝运动这61年间。
《捻军》范文澜等编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第l版 182.6万字本书是有关捻军的一部大型资料专辑。它是由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一部分,由范文澜,翦伯赞、聂崇岐、林树惠、王其榘共同编著。
“白话版”《沁园春·雪》
《中国通史》(第一、二、三、四册) (范先生故去后,第五、六、七、八、九、十册由蔡美彪等编撰完成),《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经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关于中国历史的若干问题》。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怎么样,值得买吗?
范本的通史是五六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贯穿的精神,叙述得连贯语言精彩,但是由于时代原因稍显陈旧。白寿彝的通史,篇幅浩荡比较详细,但是近代史史论更多。两个通史都是不错的。我不同意楼上的。对于宗教的看法,作者也是受着时代局限的。
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等著)全套是10册还是12册?最后是哪一年?
哈哈,还不错,毕竟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中国通史。它通过记叙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阐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个人觉得很值得一看。而且范文澜本身也是史学界的巨擘,不过可惜的是,书还没完,他就去世了。无论是了解历史还是祭奠一代大家,这书都值得去买一套放家里珍藏。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最先是10册的,其中,第一至四册由范文澜著;第五至十册由蔡美彪等著
上册(上古到五代)于一九四一年出版,中册(宋辽到清中叶)于一九四二年出版,下册只完成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题名为《中国近代史》上册,于一九四六年出版。而上、中册合称《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的出现,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前进。全国解放后,范文澜对该书的缺点,作了检查,修订《中国通史简编》。现在也有出版十二册的。
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适合学历史入门吗?
B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军力强大,为其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分封制是西周时实行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都是秦统一后的措施。故选B项。 |
范文澜《中国通史》表现是什么制度
范先生所写的通史虽然文字较为简单,而且多描绘人民大众,但是他的书主观意识太过强烈,而且直接写皇帝的名字,不说其庙号对历史小白非常不友好,可以作为历史入门读物,不过你必须辅佐读一些其他的通史或断代史,这样读书才会有更好的影响。
个人观点,不推荐古代原始文献。对于历史专业以外的人来说看一些枯燥的文言很容易丧失读书的乐趣,所以我会推荐一些现代的史学大家所著的书籍。张荫麟先生写的《中国史纲》非常好,可惜的是只写到了东汉,不过非常值得一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读的话会有一些困难,半文半白,但是思路非常清晰,也很推荐。
如果这两本都认真看完的话就可以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这本书议论的部分非常大,需要读者自己辨析。还有一些剑桥中国史系列,哈弗中国史系列,字数太多了,而且老外对于中国历史的看法会有一些奇特,所以最好作为补充,对哪个朝代感兴趣可以单独买一本。另外新编中国史系列,也可以对哪个朝代感兴趣就买哪一本。这些书都是把专业放在第一位的,虽然会有些枯燥,但还是比古史要好读的。
另外推荐一些好的朝代史著作。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是专门写给大众的一部三国史,只是一个小册子,很好读,易中天对其有不少借鉴。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读了绝对不会后悔。《被统治的艺术》是国外的汉学家写的,从平民的视角解答明朝的兵制,社会关系。极力推荐顾城先生的《南明史》,不过看南明的历史会很让人生气。《叫魂》同样为汉学家所写,写一件小事将大清搅的翻天覆地。近代史的话有写战争的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读史可以明智,希望大家多读一些历史书籍。
为什么范文澜《中国通史》认为甘肃凉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西方文化最早传入的地方?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中写道:“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答案A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丝绸之路上的凉州,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地,又很少遭受战乱,保留了中国原生态文化多一些。
深层次来说
中国历史上的“凉州”,不仅仅是今天的甘肃凉州区。自汉朝建郡以来,“凉州”的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最大时,把大半个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到周围几省,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不过,凉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盘的大小来衡量。要研究中国文化,你不可能绕过凉州。比如:佛教传入中原时,凉州是最关键的一站,佛光西来,自此扩散,才有后来的格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就在凉州住过十多年,他对中国汉文化的了解,就是在凉州完成的。至今,他那个著名的焚不烂的舌头还埋在凉州,接受着历代过客的朝拜;要是你研究中国的建筑,那就更绕不开凉州了,北京西安等旧都城的模式,最初的源头,就是凉州。……总之,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其发祥地就在凉州。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里,有许多相应的证据。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东接兰州,西通新疆,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古浪峡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最窄处宽仅数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就留下了许多故事,比如:宋代的杨门女将,征西夏时,到古浪峡,走投无路,跳崖自尽,留下了“十二寡妇滴泪崖”的传说。西路军也在古浪峡跟马家军打过一战,死伤惨重。上次,我带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编辑吴金海和黄韬去我家,路过古浪峡时,他们不由得惊叹:难怪西路军受挫,这儿,只要架挺机枪,就很难过去。的确,那是条狭长的走廊,峭壁千仞,势若蜂腰,中有小道,蜿蜒西窜。整个凉州,西边是祁连山,东边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便是地理书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凉州便成为丝路重镇和经济交流的都会,同时也决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凉州自古多安定。古谣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凉州百姓爱好和平,从不排外,能忍辱负重,讲究“吃亏是福”,商贾往来,从不欺凌,渐成经济文化重镇,在唐代,就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之说。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_班主任培训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