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用文 实用文

故居观后感怎么写_故居观后感怎么写200字

ysl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故居观后感怎么写_故居观后感怎么写200字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故居观后感怎么写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1.看完梁启超故居的感受2.陈垣故居观后感3.孙中

故居观后感怎么写_故居观后感怎么写200字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故居观后感怎么写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看完梁启超故居的感受

2.陈垣故居观后感

3.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感想 300字

故居观后感怎么写_故居观后感怎么写200字

看完梁启超故居的感受

       出于对这位伟人的深切的景仰之情,我们借往新会授课之机,拜访了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建筑群分成两部分,左边砖瓦木结构,岭南民居建筑样式的几间毗连的灰黑色房屋是“梁启超故居”,右边是一栋白色西洋式两层小楼,这就是由著名建筑师莫伯治先生设计,华侨港商谭永廉先生捐资兴建的“梁启超纪念馆”。在故居与纪念馆之间有一个宽敞的场院,场院正中矗立着梁启超先生的立像,立像后有一条走廊把故居和纪念馆这两组建筑物相连接。穿行在梁氏祖屋那几间采光不良的老房子之间,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偶尔传来参观者的低语和推动沉重的木门所发出的“吱呀”声,使这座古旧的房屋更增添了一丝庄严和神秘。在这一片昏暗和宁静之中,我们细细品味着这一位旷世奇才的心路历程、这一个书香世家的百年沧桑和几代辉煌。这是一种超脱了尘俗的静谧,心灵在激越与荡涤之下变得澄明。

       走出故居,天色已近傍晚,阳光渐渐柔和、醇厚起来。我们仿佛仍然被这份极深的恬静所染而不忍离去,于是我们在村子里慢慢地穿行,尽力地感受着这一份难得的乡村宁静。村子背后紧靠着凤山,山上有一座古塔,名叫凌云塔。凌云塔高高在上,不管你走在村子里的哪一个位置,常常一抬头都可以远远地望见它巍峨的身影。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伟人,更是一位奇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思想从不过时,无论是初期与康南海投身于维新事业,还是中期主张保皇立宪,抑或是晚期致力于教育救国,可以说从来都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他强于著述,毕生著作等身,被誉为“一支笔强于百万兵”,令宿敌闻风丧胆;他对外能治国平天下,对内能立身齐家,对子女既严且爱,使梁氏世家英才辈出。

陈垣故居观后感

       故居的观后感

       宋庆龄,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她一生追求进步、自由和民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知不觉,又到了深秋,阵阵秋风吹红了香山的红叶,也吹来了阵阵的凉意,但是却吹不走同学们活动的热情。在这个初冬的周末,我随六室学生党支部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骑行,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北京的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后海,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有着别样的宁静,虽然已值初冬,但仍是处处绿意。来之前听闻宋庆龄故居原来是溥仪父亲醇亲王的王府花园,本想着一睹皇家的奢华,走进院中却发现,几处亭台小榭,几树绿叶红花,朴素而整洁,宁静又淡雅,哪处观得半点奢靡,又哪里见得半点浮华。虽有些失望,但不由得从心中佩服宋庆龄等老一辈革命家这种不贪图个人享受,全心全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精神品质。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的吗?

       据说,从1963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可以说园中的每处都留下了宋奶奶的足迹。我们走走停停,一路参观了宋奶奶起居的场所、工作的场所以及放松休息等场所,每一处的物品都是按照当年的老样子进行摆放,看着那些现在足可以称作古董的各种物品,眼前似乎浮现出宋奶奶当时在此生活、工作、休息的样子,似乎看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辈当年不辞辛劳,甚至在晚年也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最后一份力的感人画面。此时此刻,我能想到的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最后,我们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这里陈列了宋庆龄奶奶一生的各种物品,小到一份亲笔书信,大到当年坐过的汽车。物品虽珍贵,但更珍贵的是这里保留下了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如何在当时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是如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这次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触动。宋庆龄奶奶传奇的一生此时此刻已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深深的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我们都由衷地感到,宋庆龄奶奶不愧被称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实在太多太多,再多的景仰与爱戴,再多的赞誉和热爱都不足以表达人们对她的崇敬之情。在宋庆龄奶奶的雕像前,同学们驻足了很久,也许他们此刻正在心中向他们敬爱的宋奶奶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您!”;也许他们此刻正暗下决心,要像宋奶奶一样,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甘于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同学们都没说话,但他们渐渐坚定的眼神,早已说明了一切,也许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归途中,我的脑海里还不断回响着宋奶奶的名言:“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成果”。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历史加速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感想 300字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有陈垣的故居。我有幸前来瞻念,却久久不能下笔,因为站在浩繁卷帙叠垒的高峰陈垣塑像面前,我一时难以读懂他。这位史学巨人已随历史远行,我只能在追寻他一个世记的足迹中,解读某种令我感动的精神。 1880年(清光绪六年)11月12日,陈垣出生在新会石头村这块土地上。故居的青砖已长着苔藓,梁桁尤在,井水静静地清着,溪泉潺潺地淌着,竹木绿绿地长着。这是新会特有的幽雅灵动的胜境。 陈垣自小得到的熏陶不比一般。南宋最后的小朝廷灭亡之际,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和各地军民包括陈垣先祖也参与抗元义事,为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所表现的舍生忘死、英勇赴义的高风亮节对陈垣的影响很大。“江门道学”、“白沙理学”(即指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以及清代著名学者胡金竹,是陈垣景仰的乡贤,并以之为楷模。中国近代史上,新会出了梁启超,南海出了康有为,同是近代变法新星和史学大师。陈垣比梁启超小七岁,很受康梁的影响。新会自古端正的士风使许多学者避虚名,矜气节,讲忠义,这是幼年的陈垣难得的精神养料。 故居所陈列的关于陈垣的文字和似乎十分孤寂,但我听到陈垣跳动的心和少年气盛的呼吸。童年的陈垣很早就泅渡于书海。13岁时已知在八股、经书之外,还有新的天地。他从张之洞所撰的《书目答问》中摸到了由目录学入手的读书冶学之门。他18岁参加顺天乡试,盼能走科举致仕的道路,但因不按八股文写,“文不就范”而失败。后奋发学八股,考取了秀才。这对他似乎并不重要。他的兴趣是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写文章,办报刊,在斗争中显出傲骨和魄力。他还研究医学史,后弃医从政,又弃政从史。这个时候的陈垣才找到自己的目标。他以教育和史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在长达70余年的教育生涯里,他的敬业精神无人不佩服。他培养了许多出色的学者。我在他留下的照片中看到他满天下的桃李,许多成就显著的高徒。可以说,陈垣的一半心血化在教育上,另一半心血则用在学术研究上。一代宗师不是凭空封的,而是由伟大的研究成果和著述构成的。一组统计数字让我受到震撼:陈垣共发表论著373种,加上书信、诗赋、题跋等,总数约有千种以上。仅史学类,著作18部,包括史学、宗教史学等等。学术论文、杂文一百几十篇。 我徘徊在故居的天井、走廊和大厅,想象这位国学大师研究《四库全书》的情景。《四库全书》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酝酿,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耗时15年!抄成七部,分藏于七座藏书楼。此后多年间,没人对他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过。直到1920年,陈垣成为全面调查研究《四库全书》的第一人。陈垣是怎样研究《四库全书》的呢?他从北京城内西南角到京师图书馆来回三个多小时。他每天清早去,晚上才归,前后读了10年!把这部包括三千多种、三万多册的大丛书作了详尽的了解。 我曾想,陈垣读了这么多书,写了这么多书,成为世界级学者,应该是一辈子呆在书斋里了。但事实上,这位来自乡村的国宝,断然不是一个脱离实际的“书虫”。从《大事年表》里,我看到一个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术研究的陈垣。他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辅仁大学和北师大的校长,在科研机构任教四五十年,可谓一生离不开政冶、学术实践。他身在京城,心系粤地人,对故乡新会文化事业特关心。我终于明白,陈垣这位国中之宝,既有骨气、志气、勇气,又有人气、地气、底气。也由于他底气十足,学术上承传三代,锐气不减。陈垣与陈乐素父子的学术传承已得到肯定,第三代陈智超的学术成就又传为佳话。 陈垣故居在风雨岁月中已经陈旧,后院亦失去往日的整洁。门前游泳池已废弃为塘,溪泉淤塞,正等待梳理、整治。但花香依然,鸟语依然,清风依然。陈垣校长像屹立门前,依然显正气、傲气、志气于天地间。历史苍桑之云掠过空间,我猛地觉得一种精神气贯长虹,连结乾坤,永不散去。江门、蓬江、新会因之越来越金光灿烂了。

       1\上周出差中山市,会议第二天主办方安排我们参观了孙中山故居.一百多年前的国父出生在珠三角一个平常的小村子,这样的村子应该遍布广东各地.其兄长漂洋过海,在国外谋生,孙中山得以去国外读书游历,才能铸就其博大的胸怀和胆识.所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个道路,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秉性,而游历可以铸就一个人的胸怀与谋略. 

        

       2\孙中山先生以其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丰功伟绩,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尊称为"国父".而其家乡百年后也因其得益,得以受政策人和之利,中山市发展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发展为联合国宜居城市,翠亨村中山故居也得以发展为一个公园式的著名景点,供中共及国民党领袖瞻仰.孙中山先生很好地诠注了中国人耀祖光宗的传统使命. 

        

       3\古今中外,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他的故乡,荣耀或落魂,故乡都如风筝的线头一样系在心头.而家族在故乡的命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离乡的游子.我这一两年来,体验过从来未有的家族责任感,振兴家业,从我做起.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我童年时记忆中的纯朴与温情.现在的农村存在狭隘的种族械斗,充满落后与愚昧.充满尚武的社会痼疾.一个家族,必须有一种不屈的精神,它的成员必须自强不息,壮大自己,才能流传千年. 

        从繁华的上海淮海中路思南路拐弯向南,不到600米处,便可见到位于香山路东侧的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楼前,一尊铜铸的孙中山座像格外醒目,凡是前来的游客几乎都会在此驻足:有的仰视沉思,有的鞠躬默哀,有的献上花篮,有的拍照留影……这里,便是名闻遐迩的上海孙中山故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1918年至1925年间曾经在这里居住。 

       据工作人员介绍,故居每年接待各国各地瞻仰者达6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接待200多人。

       每年孙中山诞辰日(11月12日)和逝世日(3月12日),故居内外总是摆满鲜花,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缅怀孙中山的丰功伟绩。

       好了,关于“故居观后感怎么写”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故居观后感怎么写”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