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最后一课郑振铎表达了什么_最后一课郑振铎
tamoadmin 2024-09-14 人已围观
简介1.郑振铎《最后一课》主要内容2.都徳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的相同处与不同处?3.最后一课 郑振铎 阅读答案4.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阅读答案5.郑振铎《最后一课》,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6.最后一课郑振铎 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惟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内,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
1.郑振铎《最后一课》主要内容
2.都徳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3.最后一课 郑振铎 阅读答案
4.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5.郑振铎《最后一课》,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6.最后一课郑振铎 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那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惟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内,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课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快上课了,他拿起讲义夹,急匆匆进了教室。教室里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多像《最后一课》的描写啊!
郑先生热泪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们讲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憋住呼吸,眼含热泪。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了。近处忽地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地声,几辆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此时正是10:30。
“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声……师生们的胸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烈焰,一个个捏紧了拳头。
这就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后一课,也是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
郑振铎《最后一课》主要内容
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有感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记叙了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领土,学校决定“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在停课之前,郑振铎先生上的最后一堂课的情景以及当时学生们的心情让我感动。
读着这篇文章,我觉得心情异常沉重,文中很多场景打动了我,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强盗,从此我们的祖国又重新站立起来了!看,我们现在多么幸福,上课时,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听老师讲课,休息时,我们可以挽着父母的手去公园里嬉戏,我们每天都能吃到丰盛可口的饭菜,甚至可以去肯德基享受洋风味的乐趣!你看,我们的城市多么美丽,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敞笔直,一棵棵树木正茁壮成长,一朵朵鲜花正灿烂绽放。这一切,都来源于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来源于先辈们为之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但是,今天,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没有死心。他们仍然想霸占我们的钓鱼岛,仍然想侵占我们的东海油田,仍然想篡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仍然在参拜他们死去的刽子手!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不忘国耻,时刻记住这段令中国遭受痛苦和磨难的历史,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深深地教育、影响着我们!
都徳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时隔70年,当二次大战中德国侵略者的铁蹄再次践踏美丽的法国领土时,面对似曾相识的景象,人们不能不感慨历史的轮回。
最后一课 郑振铎 阅读答案
不同处:写作角度不同。
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以学生的角度来写,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是以老师的角度来写。
相同处:两篇文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1.通读全文,思考“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情况危急,大家都已经明白,在这里的日子不多了。日本鬼子就要侵略过来了!
2“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的情形是什么?
因为日本要实现文化统治,它们如果不选择结束学校,则要教授于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那样,中华文化最终要被取缔。他们宁死也不要这个结果,所以选择迁校或者结束学院。
3.如何理解“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越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记得愈多愈好”这句话?
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迁校后,大家能够继续续集在一起读书也是未知数。这可能就是大家在这里上的最后一课,所以大家都非常慎重和珍惜。
4.怎么理解“我的表在衣袋里滴滴答答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这句话?
形容时间很紧张!大家都希望时间可以停留在这刻。但是无奈时间还是继续向前进,日本还是会进军学校。大家的心变得无比沉重!
14、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2分)
15、 12月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2分)
16、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文中写学生们对课桌等的依恋,写学生在宣布下课时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请你体会他们此时此刻会是什么样的心情。(2分)
18、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14.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正是因为“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才有这样的心情。(找词语或句子2分,原因说明1分)
15.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2分)
16.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反衬作用 (2分)
17.既写出学生们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依恋,又表达了学生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愤慨。 (2分)
18.两文情境、气氛相似,师生表现相似,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3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1)凫水( )——
(2)眷恋( )——
(3)抽泣( )——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默默无声( )
心无旁用( )
熙来攘往( )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
答: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话内容)?
答: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答: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l)fù 浮(2)juàn 深切地留念(3)chuō 抽噎
2.亲切 清朗 镇定 安详
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
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5.“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郑振铎《最后一课》,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1.对12月8日发生的这件事的态度就像试金石一样准确地验明每个人对祖国、敌人的立场和态度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学生上完最后一课,关闭校门做铺垫
3.(1)以平静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当时我们内心汹涌澎湃
(2)表述出了时间的推移
4.因为日本军的入侵,我们已无法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学习下去
5.比喻 所有的师生团结如一,意志坚定,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教书学习,苟且偷生
6.“我”对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词语也表现出了“我”的坚定和决然——绝不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
最后一课郑振铎 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能表现“我”的心情的文中词语: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
正是因为“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才有这样的心情
本文作者用冷静的笔记录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记录下了自己作为弱国子民的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我”对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词语也表现出了“我”的坚定和决然——绝不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但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主要内容是:暨南大学的师生在日军侵入,国土沦陷之际,坚持上完最后一课,然后宣布学校关闭
ps:真的有郑振铎写的最后一课啊亲们!